分享

至善为成功之本【悟道】

 杂货店伙计 2012-07-26

 

 

 

 

至善为成功之本【悟道】

 

 

 

 

老子崇尚的是一种至善之道。在老子看来,即使是用兵打仗也要采取至善之道。武有武道,武有武德,战有战之道,战有战之德。善于用兵者必善武道,善武道者必善战,善战者必能胜战。胜战之道重在有德,德之所处则必胜,善胜者不赶尽杀绝,适可而止。此乃上苍好生之德在人道的战争中,得以善用的极高德义。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六十八章中充分论述了这一点,他说: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愤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他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至善之道,以“善为士”、“善战”、“善胜战”、“善用人”为例,说明了至善为成功之本的道理。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就是说善于统兵者,不穷兵黩武;善于打仗者,不会被激怒;善于胜敌者,不会与敌对持。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依靠愤怒和仇恨的力量去和敌人厮杀决战并不是指挥员所应该有的行为。愤怒和仇恨只会让头脑失去理智,情绪变得冲动,思路变得偏狭。一时的意气只会葬送国家的精锐。能不能打?应该怎么打?只有冷静的大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战场讯息中找出正确的应对方案。

 

取得胜利最好的方法就是“上兵伐谋”。战争永远是最不得已的手段,杀戮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降到最低,因为这些都是有伤天和的。“百战百胜,非胜之胜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胜之胜者也。”兵不血刃地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高手。对于部队来说,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才是好部队;但对于统帅来说,能不打仗、不打硬仗而取得胜利才是好统帅。孙子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敌”,“"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是真正的善战之道。

 

在用人方面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就是说善于用人的人,谦虚面处下。

 

用人最高明的策略就是谦虚,而不是高高在上。高高在上地用人,来效命的都是远不如你的奴仆;平等的用人,来的都是和你差不多的兄弟、朋友;能以谦虚的姿态去请人,来的才会是可以当你老师的人。

 

刘备靠三顾茅庐才请来了德才兼备的诸葛亮,从而成就了三国鼎立的伟大事业,创下了“善用人者为之下”的典范。

 

仁者待人,务顺乎人情。凡有所使,皆量其长而不苛其短,予以佚而常体其劳,己所不欲,不施于人。谦下者,人心悦服,而愿为之用。

 

老子对其至善之道解释为:“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意思是指这就是所说的不争强斗气的道德,这就是所说的发挥人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说的遵循客观规律。老子所说的“不武”、“不怒”、“不与”皆是不争之德。“为之下”是用人之力。这些都是不与客观现实相争的德行,这就叫做任用人才的能力,这就叫做符合天道的至善之道。

 

懂得“不争之德”,善用至善之道。才能根据人性的特点而发挥出人性的力量,才能无往而不胜。从根本上说,因为这些行为才是符合“道”这个宇宙根本法的。下面这段关于镜子的师徒对话对我们体悟“不争之德”应有所启示。

 

徒弟抬一面镜子,边抬边说:“这镜子可真是便宜,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

 

师父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以当你的老师呢。”

 

“哦?”徒弟也逗趣说,“不知这镜子老师将何以教我啊?”

 

师父问:“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是不是都映得出?”

 

“当然。”徒弟说。

 

“那么东西移开后,镜子里还留有余影吗?”师父问。

 

“那怎么会呢?”徒弟说。

 

“这就是智慧啊!”师父说:“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

 

“不能。”徒弟说:“想不到这镜子还有点门道,还有吗?”

 

“多得是,”师父说,“比如孔孟先师或帝王将相来照镜,你说镜子会因为高兴而加倍细心吗?”

 

“不会”徒弟答。

 

师父问;“如果乞丐、弃儿来照镜,镜子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吗?”

 

徒弟说:“不会。”

 

“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又叫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你做得到吗?”师父问。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兴冲冲地问。

 

师父问“当甲物体正在照镜子时,镜子会一边照甲又一边惦念乙吗?”

 

“不会”。

 

师父说“这叫'把握当下,置心一处’。你做得到吗?”

 

“做不到!还有呢?”徒弟穷追。

 

师父问“镜子映现红色物体时,其本身会不会也变成红色?映现绿色时会不会本身也变成绿色?”

 

徒弟说“不会。”

 

师父问“镜子本身虽不变色,却仍能红来现红,绿来现绿,是不是?”

 

“是,这叫什么?”徒弟问。

 

“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你做得到吗?”师父问。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还不解渴。

 

 师父问“镜子映人、映物、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质却始终不变,这叫做'体不动,而用常显。用常显而体不变’你明白吗?”

 

“明白了”,徒弟感叹地说,“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镜子,竟蕴含了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为师啊!”

 

  把握了至善之道,我们就能用正确的态度处理一切客观事务,时刻保持依道而行,永立于不败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