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体育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解答与解决方案(上)

 乔乃强阅览 2012-07-26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探索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素梅,今天和各位老师一起来讨论一个问题,是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常见问题。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关。这是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讲不可缺少的教学基本理论;

二、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困惑。问题之源是具体标准的缺失。

三、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评判。这源于大家对好课标准的认识不一,因此我们从看常态课和观摩课的连点来评判什么是一节好课。

四、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成败。我们要谈一下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教材与教师的关系,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授与学习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等等。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关系问题,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另外是教授与学习的关系,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体育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其它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老师也好、研究者也好,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以学生为本的一种认识误区,在这个问题上,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当做了以学生为本,另外就是在教学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个时候它所违背的是在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的逻辑关系,或者说是辨证实证的关系搞错了。那么如果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会发生什么结果呢?教师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一种芜劣的教学,也就是说不批评学生,或者出现表扬不当的现象。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有一次我去看课,看到一节小学的体育课,这节课老师采用的器材是板凳,跳板凳,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站好了队,老师问同学们说同学们大家看一下咱们今天增添了什么器材,同学们看到教室前摆了几个凳子,同学们说是板凳,这个时候老师回答说你们真聪明。

当时我想如果说学生认识板凳就是聪明的话,我觉得傻子都知道它是个板凳,而且不但知道是个板凳还知道能坐呢!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在课堂上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一定要适中,一定不要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不当的表扬,批评也是如此。这是认识误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正确的认识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的正确关系的处理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集中谈一谈,首先是人人平等。为什么要谈这样一点,人人平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个前提,而且在我们的小学体育课教学当中,确实也出现过老师不能一视同仁,学生认为老师偏心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学生往往就不能很好的跟老师配合,因为同学们认为老师偏心,所以在教学当中人人平等是及其重要的。

第二个方面是关注学生,对于一个体育老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只关注自己怎么教,教什么以及教的程度,应该在教学当中认真的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在怎么学?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的表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是第二点。

第三个方面就是关心学生,需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不能过分的指责,更不能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爱动的学生很多,有时候老师再集合整队组织练习的时候,出现学生反向练习、反向动作,或者是步调缓慢一点,或者是课堂当中两个人有了多余的讨论,这个老师可能就会大发雷霆,可能就会不顾一切的体罚学生或者惩罚学生。这样就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得怎么样?学会了吗?为什么没有学会?这都是我们老师应该做到的,只有这样关心了学生,深切的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师生关系才比较容易建立。因此如果做到了人人平等、关注学生并关注学生的老师,迎来的是学生对他的尊重,是学生积极的配合,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还将能够会学,同时教师对学生兴趣的负面影响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避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授与学习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课堂上说的教与学的关系。教授与学习的关系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或者是过去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一直采用的方式,认为教授与学习在课堂上就是授与受的关系。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结果会导致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被动接受的;第二个方面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结果就会遏制学生学的力量。

有人说学生上课不动脑子或者不动脑筋,为什么呢?一方面是这种长期的授受关系导致的,另一方面在教学当中确实是教师没有发挥出能够让学生动脑子学习的现象,教授和学习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怎么样认识呢?正确的教授和学习的关系应该是交往互动的关系。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怎么做。他就明确的提出来,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者未发生教学,只有教与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一种假教学。

大家来看一下这几张照片,它充分反映了我们体育课堂上师生和生生的交往互动。这张照片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做传球的示范,刚做完示范有一个男同学走上前去,接过球告诉老师,老师我来示范一下,拿起球就传,胸前传、侧重、上传、下传,边传边说,老师球应该这样传。这种情况虽说在体育课上不常出现,但是我们也应该提倡。因为在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关系,这个照片当中所展现出来的教学环境、教学现象,就不是完全的授受的关系,这是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照片表现的是生生的共同切磋的画面,这两个同学在上排球课,当老师让这两个同学互相练习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同学站在了10多公分高的台子上,另一个同学站在平地上,后来我问站在下面的高个子同学,为什么你们俩这么站位呢?是老师让你们这么站的吗?这同学说,不是的。我说,为什么你们这么站?他说,我们俩身高悬殊很大,传球最多传两个就传不起来了,我让他站高一点我们俩尝试一下。

这个照片也反映了在教学当中生生互动、共同学习,而不完全是由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同学们依然可以探讨可以切磋技艺。接下来再看这两个图,这张照片反映的是男同学间的教与学的互动、交往学习关系,老师让自己练习,这个时候有一个同学技术比较好,就主动上前教另外的两个同学进行练习。同样这是女生的健美操课,也是一个同学在领着其它的三位同学练习,是女生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与学的关系并非完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会存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也会存在。再看这两张图片,一个是师生间的教与学,老师在教其它学生学习,学的过程当中大家学习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有的是有球的模仿,有的是徒手的模仿,还有两个同学没有学习,这是一个常态课的场景。另外这个照片是学生协助教学。这个老师在做跆拳道的讲解,准备让这个同学和他一起做示范。所以教学的示范讲解不单单是老师的事情,完全可以让同学一起配合来教学。由此可见我们的体育教学,学生老师之间的这种教授与学习的关系,并非是单纯的、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不单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还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新课改以后对学法的重视是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了。以前我们的教学大多重教法、忽略学法,新课改要求我们不单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要教会方法,不单要掌握技能而且要掌握怎么学习。一旦走到社会上以后,有新的运动项目出现,这个学生依然可以在利用学习里掌握的一些方法来自学。那么,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在教学实践当中或者是理论研究当中存在哪些误区呢?

第一个是体育教法与学法是等同的,有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因为我在调研当中,在访谈当中时常会听到老师会这样说:还有学法,不是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吗?在这些老师的心目当中,根本不存在学法,学生的学就是跟着老师教而接受的。所以它把两者完全的等同,这是不正确的。

第二种误区是认为体育的教法和学法是一一对应的,能不对应吗?是不能的,为什么?因为教法的施教者是老师,而学法的运用者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无法对应的,教师的思想学生的思想、教师的认识程度和学生的认识程度是不完全一样的。另外有些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基础,有了技能基础,所以在学习期间有时候不按老师教的,就按自己的相对成熟的方法去学习或者去练习,因此我们体育当中的教法和学法是无法对应的,更无法一一对应。可以对应的是教与学的行为。例如老师在讲同学们在听,老师在示范同学们在看,这些都是行为而不是方法。

第三个方面认为体育教法和学法是各自独立的。孤立的来看教法和学法也是不正确的。两者必定有关系,因为学生的学法是在不断老师那里学来的,而且是对教法的一种内化,所以教法和学法不能孤立,我们谈教法也好,谈学法也好,独立的谈任何一个方面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教法和学法在体育课当中是无法分开的,教法和学法的正确关系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图:这两个圆,一个比喻成教法、另一个比喻成学法。两者之间一定有交合面,交合面的大小还会有变化,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随着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多,学法就会和教法有一个逐渐的分离现象。这种现象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来,一开始两者的交合面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合面越来越小,最后成了独立的学法。这个黄色的独立的学法是什么呢?我们就称其为自学法,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交合面就是老师认识的教法等于学法的那一部分,但是并非所有的教法都是学法,只是有一部分。不同的是在两个未交合的地方,独立是在一定程度上熟练掌握以后,学生能自学的时候,能够独立学习的时候,离开老师的教自己能学的时候,这才是学生的自己的独立学法,这时候学法就可以独立起来了。因此独立的学法是有前提条件的,这是教法和学法的关系。

针对在教学实践当中,对教法和学法的重视情况,我们来看一个十字相线图,这个图告诉我们要既重教法又重学法,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不过这种状态在我们教学当中也好,理论研究当中也好,有这样认识和思想的人比较少。另外一种就是重教法、轻学法,这是我们一贯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所出现的一种现象。另外还有既不重教法又轻学法的,这种现象需要改进教法,而且需要加强对学法的指导。

还有一种情况是轻教法重学法,这是要改进教法的,这种现象出现的也较少。因此我们通过这个十字相线图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教学也好、研究也好,需要我们既要重教法又要重学法,这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的目的。因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缺一不可。因此方法也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开始谈论第二个问题。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困惑,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的小学体育老师,对当今的体育教学有了不少困惑,我逐个进行了归纳。但今天我们只会谈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一个是从教案编写方面老师遇到的困惑,一个是课堂教学当中的困惑进行一下分析。教案的编写老师遇到什么样的困惑呢?首先就是名称的命名如何确定?有不同老师问这样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得更具体一些,再有一个课的阶段划分应该分几段,再一个课堂教学当中老师所遇到的困惑是教师的语言应该如何把握?探究的学习应该关注什么?还有教学当中如何规避干扰环节。

首先咱们来看一下教案的问题,每一份教案大家翻开的时候都会首先看到一个名称,例如篮球,单手上投篮课;例如游泳课,例如太极拳、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或者是搏击操、前滚翻等等这样的名称在教案上出现,那么新课改以后我经过对两节观摩课的统计发现,教案的名称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如何规范教案的名称,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应该如何给自己的教案起名字呢?教案是否需要一个名字,应该有什么样的名字?哪些教案所起的名称是不合理的?

咱们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看一下这张表。表中出现这样的名称,例如鹰狼团队、我是光荣的消防兵、快乐的篮球、快乐的放牛娃、跑几步单脚起跳、单脚起跳用手或投促悬挂的物体、小篮球、曲线动球等等等等,后面是对应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整理归纳,我将这些名称分为了这么几类,前面的这两个我叫它情境比喻型,这种叫快乐主体型,技术细化型、明确目标型和项目名称型。我简单做一个解释,情境比喻型是把学生比喻成鹰狼,把这个班集体比喻成一个团队,其实如果不看教学内容的话,你又很难看出来这节课要上什么,当你看了教学内容你才能知道,这是一节拓展训练课。另外我是光荣的消防兵也是如此,我们看了内容才能明白这节课要上什么;快乐主体型是将快乐的体验、快乐的设计在题目上或者在教案的名称上体现出来,另外还有技术细化型,明确目标型是将这节课的主要的目标体现在教案的名称上。例如做跆拳道少年强身体素质,例如发展学生的头肢能力。大家看一下,这样的两个名称一方面让我们看出来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素质而设计的,一个是为了发展学生头肢能力设计的,也就是我们从名称上可以看出来它的目标,这是名称设计的一种类型;项目名称型是我们过去在新课改以前甚至现在新课改以后出现得最多的一种命名形式。这几种命名哪个更合适?哪个有问题呢?大家看一下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情境比喻型基本上远离了体育,为什么说远离呢?因为我们从教案的名称上不能一下子看出他是一节体育课,因此就远离了体育课程。

第二个快乐主题型比较低龄化。对于小学体育课教师可以采用,但是并非是极力主张的。再一个是技术细化型,它和项目名称型相比是次通常化,意思就是说仅次于项目名称型这一类。从数量上、从大家的倾向性上,从这么几种类型来看,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在给教案命名的时候我们还是比较主张用比较简单的,大家一目了然都能看得清楚的这节课上什么,我们用这样的名称就行。

最多的是用有些细化的技术。比如我们的篮球课,篮球课里面技术很多,同时也有战术,但是这节课我们讲什么呢?如果只写一个篮球,大家也不知道你在上什么。因为篮球并非一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它包括传球、运球、投篮等等,这是教案名称问题。

另外咱们来看一下教学目标,这是在新课改以后大家困惑最大的一个问题。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多的类型,我也对此进行了归纳,另外还有一些目标的制定是不合理、不具体的。但是该怎么去制定教学目标呢?

大家首先看一下我的归类,也是从两节观摩课当中,一些教案里提取出来的,通过归类发现有双重目标型。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这一部分有目标,有一个教学目标展现。另外在表格式教案里面又出现一个目标,往往这两个目标设老师是不同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现象。体育教学任何一节课的目标都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无论是出现在教学设计,也就是表格式教案的前面还是表格式教案当中,那个适当的位置里面语言的表述应该是一致的。最起码表述的含义应该是一致的。发现有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两个不同的含义的目标存在这是一个错误现象。

再一个是五大目标领域目标类。新课改以后我们的目标提出来有五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体育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大目标有些老师在教案当中就完全照搬了这五大领域来刻画出它的目标或者说模拟出它的目标。这也是不被提倡的。因为我们任何一节体育课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目标都实现,它没有那么大的功能,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的目标是部分领域目标式,也就是说有些老师没有完全采取这五大领域,而是其中的三大领域或者四个方面的领域。这是所举的例子。另外还有一种形式是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式。它所涉及到这三个方面。另外还有采用过去的新课改以前的三大任务式,这也是没错的。另外还有混合目标式,也就是说把这一类的目标确定形式和另一类目标确定形式整合在一起。还有就是自创目标式,自己创造。例如这个老师的目标分为这四个方面,一个是知、一个是能、一个是德、一个是情。这样一个老师是分为这么四类,认知、技能、情感、教育目标,这里的教育目标是它自创的。另外一个案例是理念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念目标是自创的,需要吗?正确吗?不完全,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在这里面,认知、技能、情感在这个教学当中这些目标体现之前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本身就有了教育,而且这里面都隐含着教育目标,所以它不必要孤立出来。另外理念目标也是一样的,因为理念目标是很空洞的,理念我们很难具体化,很难去评判,而我们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一般是可操作的,具体的、可评价的,这是对它的归类。

这是刚才我们说的五大领域目标式,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大家看一下这个老师上了一节搏击健美操,这节课上是完全按照新课改以后课标当中出现的五大领域来设计的目标,过为繁杂也不可能实现。另外小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个老师的自创目标大家看一下,刚才谈到的把理念作为目标的形式体现在教案当中,这些我们也是难于评价的。一旦目标不能评价我们就不知道这节课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因为你不知道目标达成了没有。你像这节理念目标,结合本课对卫生健康教育和奥运知识宣传,这是目标吗?显然不是,而你这节课要做什么内容?这是这种情况。

另外我举了一个不太具体的目标例,为什么说不太具体?具体的目标我们怎么样通过修改使教得具体一些,具有可操作性一些。如果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能够量化我们尽量量化。因为只有量化我们才知道它完成的程度,咱看一下这个目标,

一、初步学习箱上前滚翻的完整动作,使90%的学生能够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二、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定向能力。

三、在学练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相互协助的能力,竖立完全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这是一位老师的课教案当中的教学目标。这个课是一节优质课一等奖的课,但是怎么看这个目标都不具体,都不具有可操作性。大家来分析一下,逐条来看一下,原目标是这么说的,这个原目标我们怎么样做一个修改?看似有个90%好像就具体了、量化了,其实这个90%怎么来的?初步学习能够达到90%吗?90%是什么概念?学生的基础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的看到这个90%就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具体的、是可以评价的。

通过我们修改大家看一下。初步的修改,不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为什么不把它作为一种最好的修改方案提出来呢?因为最好的结果、最好的修改,希望大家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在学习完这种方法以后,尽量能把这个目标更加具体化,我只是引导大家怎么修改。

大家看一下修改完之后第一条就可以这么说:学习垫上前滚翻,巩固滚翻动作,为学习箱上滚翻打下基础,过渡性学习箱上前滚翻的完整动作,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箱上滚翻动作。我知道这节课是从垫子上前滚翻复习,慢慢过渡到箱上前滚翻的学习这样的过程。在这里我把90%换成了大部分,这个大部分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说50%按一半来说那么60%以上一直到90%100%以下的,不包括100%我们都可以称其为大部分。因为是初步的一节课,是第一次上这个前滚翻课,学生第一次接触上前滚翻,所以这个大部分有可能是60%也有可能是80%。因此我们说90%这个概念是看似确切其实是把自己陷死了,如果有人看你的课、评你的课,真的计算的话,可能计算出来只有60%或者70%完成了这样的动作。在保护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了,那么就会根据这个目标说你这节课没有达成目标。因此我们要把目标制定得既有弹性又比较具体。

看第二个目标,这个目标里面的不足或者说最大问题是想把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等几大素质都包揽完,都可能是通过这节课来完成其实是不能的。因为它这节课仅仅就学了一个前滚翻,即便是箱上的前滚翻也不能把这几大素质全都锻炼。我们可以通过这节课做一个小的调整。例如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和参加穿越障碍游戏,促进学生的速度、灵敏等部分身体素质的提高,比较客观的发展学生的定向控制能力。

第三个目标,里面最大问题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大家想一想,通过一节课真的能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精神吗?真的不见得,因此这节课的目标通过修改我们可以从这方面来说。通过从低到高的渐进性滚翻练习,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敢于在箱上滚翻;敢于在箱上滚翻就是勇敢的一种教育体系,通过保护与帮助方法的学习,提高同学间的相互协助意识与能力,增加安全感和责任感。如果一个学生敢在箱上做动作,那么他就增加了安全感。如果一个学生在一旁保护与帮助,那么他就增加了责任感。因此我们这个目标要比原始的目标更进一步,也希望老师们能够掌握方法之后把这个目标更加具体化。

好,谈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具有可操作性的体育目标应该如何制定。美国的著名体育教学的专家西登拓认为: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达成什么样的课题,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也就是说包括条件、标准、课题这三个方面的要素。下面有一个范例,这是一个技能目标例,在1.2的水中数数,正确数清同伴伸出的手指。其中课题就是在水中数数,条件是1.2的水中,标准是正确的数数。如果能够正确的数数,而且在这么深的水中,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尤其是技能目标就算达成了。这是我们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就谈到这里。

下面我们看课的节段划分,过去我们是三段式,现在有很多的节段划分形式。咱们看一下由三段变成四段的还有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一直到12段都有,有复杂的有简单的。那么我们的体育课教案,究竟应该怎么划分节段,划分得多的好还是少得好呢?其实划分得越多越复杂,而且这种复杂性会带来很多的负面的影响。例如不具有逻辑性、不明确。例如我们看一下这个,虎狼对抗狭路相逢不知道在说什么;而且还有我们看一下七段里面出现一个牛刀小试。我不知道老师怎么想的,把目标划成这样节段,这样划分各个阶段依据是什么?其实我们体育课过去划分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是没有错的,是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的机能的发展过程的一种规律来制定划分的。所以我们完全按照过去的那种方式就符合要求,体育课教案大家有很多的困惑,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体育课堂教学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或者老师有一些困惑的是什么呢?在语言方面,我初步的把语言老师在体育课上出现的语言进行了这样的归纳,有讲解性的语言、指导性的语言、指令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型的语言、过渡性的语言。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要精练,我们不是提倡精简多练吗?第二个指导性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到位,指令的语言一定要严格,激励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评价性语言要客观,过渡型的语言能少则少。为什么?因为它的一占用时间。二、作用和效果不能太突出,有些看课者会感觉到这是多余的环节,是干扰的。例如有一节课做完示范以后,同学们鼓掌这也很正常,接下来老师说谢谢同学们,。谢谢同学们这句话是需要吗?显然是不需要的,这是语言方面。

另外简单的谈一下探究在体育课中新课改以后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体育课中出现了新探究学习,老师们就会想着用一种形式来体现探究,大家都是一会儿让学生扎堆讨论,而且用得很泛滥几乎堂堂都要探究,这是不正确的。这是对探究的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所以我们要在探究学习当中要体现两点,一个是值得探究的时候才组织学生探究,另一个能够探究的问题才组织学生探究,不能把探究用得过滥,出现倒置现象、出现不愿探究、扎堆现象、出现堂堂探究现象。

最后一个问题是干扰环节。我们尽量要规避,体育课当中不应该有干扰体育课的一些环节。例如新课改以后,让增加自评、互评,难道堂堂都需要吗?如果自评和互评的环节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运行,我们能去掉尽量去掉。另外,我们在教学当中40分钟的课应该保证每分每秒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利用。因此体育课当中,课堂上不得不有的我们一定要保留,可有可无的舍弃,无需出现的一定要规避。

好了,这是我们今天给大家讨论的这样两个问题,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