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竹简:颠覆上古史

 看见就非常 2012-07-27
2011年1月,清华大学公布了该校收藏战国竹简的首批研究成果,共整理出《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九篇二千多年前的文献。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校友捐赠给母校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最初的报道捐赠者是“校友赵伟国”,后来的说法变成了清华校友境外拍得,匿名捐赠,至于该批竹简的流散过程、竞拍价格等信息,清华大学一直没有披露,使这批竹简一步入大众的视野就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经过鉴定,有2500多枚竹简上有文字。经过碳14测定,竹简产生的年代是公元前305年前后,即战国中期偏晚一点,与孟子、庄子同时代。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说:“简上有很多惊人、震撼性的发现,让人读起来太激动!”不过,也有学者对清华简的真伪性提出了质疑。

  文王遗言讲“中道”

  本批清华简最先公布的是一篇题名为《保训》的文献,记载周文王在位五十年的时候,病重不治,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担心前人传下来的训诫会失传,对太子武王姬发作了一番临终嘱托。该文性质类似于《尚书》,前人所未见,极为重要。

  文王在遗嘱中给武王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关于舜——从前,舜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亲自耕作于田亩之中。舜在恐惧中思考“中”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想法和庶民百姓的各种欲望保持一致?他把“中”的方法,用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近距离的观察事物,结果各种矛盾迎刃而解。舜悟到了“中”,说话非常得体,做事也很稳妥,一切都恰如其分,小心翼翼,毫不懈怠。帝尧夸奖舜,因而禅位于他。

  第二个是关于商汤之前六世祖上甲微的故事。上甲微的父亲王亥被有易氏所杀,为了报杀父之仇,上甲微从河伯处学得“中”的治国理念,结果有易氏服罪,而上甲微没有损失。上甲微把“中”传给自己的子孙,一直传到成汤。

  李学勤认为,文王通过两个故事要讲的是“中”这个富有哲理性的观念,《保训》全篇的核心观念就是设身处地、执其两端的中正之道,此外,简文还提到“阴阳”,“名实”等概念,对于研究儒家思想的渊源和流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千年前的一场精英酒会

  《今文尚书》中《西伯戡黎》讲西伯讨伐黎国的事情,《史记》等文献认为“西伯”为文王,宋代有学者认为应该为武王,这次清华简《耆夜》篇为武王说提供了证据,证明伐黎是武王八年的事情。

  《耆夜》提供的信息当然远不止于此,在这次征伐胜利之后,周王室的核心领导层在文王的太庙为得胜回朝的主将接风庆功,典礼上饮酒赋诗。当时的参加者有:宴会主人周武王姬发;周公旦——文王四子、鲁国始祖;召公奭(shì)——文王庶子、燕国始祖;毕公高——文王第十五子、伐黎的主将、魏国始祖;吕尚父——也就是姜尚、太师、齐国始祖;辛公甲、作册逸两名周太史。  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周初最有权势的人齐聚一堂,这些人为周代800年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三千年前的历史名人在典礼上其乐融融、即兴赋诗,他们的文采风流通过《耆夜》中的几首诗歌保存了下来,经过专家的古今字转换,让我们可以遥想“郁郁乎文哉”的周初盛况。武王致毕公诗曰:乐乐旨酒,宴以二公,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周公致毕公诗曰:英英戎服,壮武赳赳,毖精谋猷,裕德乃究。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既醉又侑,明日勿修。

  伪《古文尚书》铁案难翻

  这次公布的九篇文献,有8篇为《尚书》或类《尚书》文献,这是自汉代起的两千年来,第一次发现尚书以及类似的典籍。尚书,就是解密的皇家文档,向社会公布的皇室卷宗。《尚书》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是中国现有最早的史书。秦始皇焚书,《尚书》也在被焚名单中,最终大多佚失。秦亡后,曾为秦代博士的伏生,在齐鲁一带传授《尚书》。原来秦始皇下诏焚书时,他将《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朝成立,天下安定后,他才回家,检查所藏《尚书》,已失去数十篇,只剩28篇了。汉文帝派遣太常掌故晁错,向伏生学习《尚书》,晁错记录下28篇,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后来《古文尚书》也失传了。东晋时,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出现,到唐代,这部《古文尚书》成为标准的官书。宋代起,有学者开始怀疑这本《古文尚书》的真伪性,学者们争论不休。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认定这部《古文尚书》中比《今文尚书》多出来的那25篇是伪作,千年悬案终有定论。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又有一些学者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其翻案。

  备受争议的《古文尚书》中有一篇《尹诰》,又名《咸有一德》,和清华简的《尹诰》两相对照,文句完全不同,清华简《尹诰》才是真正的“古文尚书”。据李学勤介绍,清华简中还有《说命》三篇,目前还没有整理出来,也和伪《古文尚书》中的《说命》三篇不同。可以说,清华简一出,伪《古文尚书》的公案铁证如山了。

  商、楚原本是姻亲

  与其他8篇均事涉上古不同,《楚居》涉及的是楚国历史,是清华简中最长的简,共16支,简长47.5厘米,由楚人以楚文字撰写,该篇非常详细地叙述了历代楚君的世系及居处建都之地,可以证明《史记·楚世家》所记大部分正确。

  众所周知,楚文化与周文化面目迥异,有人认为,楚文化吸收了大量的商文化,《楚居》为这种说法提供了重要证据,在简文的开头,讲述了楚人先祖季连在一个叫方山的地方见到商王盘庚孙女,这个女人已经有聘了,季连追上她后娶了她,楚先祖成了商王的孙女婿,楚人从此子孙繁衍。

  整理过程将费时10年

  此外,《金縢》与《今文尚书》同名篇目有异文,对于研究周初史事至为重要;《皇门》、《祭公》传世本错漏太多,清华简中的《皇门》、《祭公》两篇,保存完整;清华简中有《程窹》一篇,王符在《潜夫论》中曾引用过,但唐宋以后失传,现在仅有部分佚文传世,而清华简《程窹》非常完整。

  而此次发布的九篇文献只是清华简的一小部分,其余未发表的篇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乏“重磅炸弹”。

  有一部编年体史书《系年》,共有137支简,该书从周初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战国中期,记载很多《左传》、《史记》不载的史事,或与传世文献大不相同,有些涉及古史上的关键问题,甚至改写有关古史。例如周武王灭商后设三监,周公东征,共和行政,幽王覆灭,秦国的兴起,晋文侯定天子等大事。《系年》释读工作预计将在年内完成。

  还有《周公之颂诗》、《周公之琴舞》,这些可能与周公“制礼作乐”相关,至于是否同失传的《乐经》有关,还待未来整理成果的发表。

  在清华简中,还有一项堪称数学 史的惊人发现,经初步研究,这是一篇具有计算功能的简书,暂题为《数表》。其核心内容为九九乘法表的扩大,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乘、除以至乘方、开方等功能。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现已发现的我国古代数学文献的最早实物例证,而且是实用的“算具”,发表后可能会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

  清华简或许能提供一把解开《周易》之谜的钥匙,有一篇简文暂题为《筮法》,共有简63支,在入藏时仍成卷,全篇完好无缺,证明是楚国专论《周易》占筮的书。简中附有图解,详细记载各种“数字卦”的涵义和吉凶,对于有关研究极有价值。

  据初步估计,清华简至少包含有63篇文献典籍,整个释读整理过程预计将费时10年以上。然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姜广辉则认为,《保训》篇存在许多重大疑点,基于此,对整体清华简的真伪因持存疑态度。清华简使我们对上古史的认识将多大程度的改写,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