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反映:良种补贴落实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徐徐读书 2012-07-27
基层反映:良种补贴落实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发布时间:2012-06-08  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察厅   阅读次数:358  【字体:   
 

随着近年来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益显著提升,收入逐年增加,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但是,老河口市纪委在近期走访群众时发现,当前基层良种补贴落实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监督卡填写繁琐,农户“难看懂”。主要是农民监督负担卡的内容设计过于复杂,一般涉及三年的数据,并分夏秋两季作物面积填写,农民监督卡上所填写的数额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在存折“一卡通”上,大部分农民对填写数据的基本看不懂,不明白填写内容反映的信息,普遍对监督卡和“一卡通”所发放的补贴存在疑惑,监督卡的作用几乎流于形式。

二是良种补贴资金分散,农户“难操作”。在落实良种补贴过程中,根据上级政策规定,良种补贴依据农户种植作物的品种面积来进行,种植作物品种的差异与享受良种补贴的金额密切相关,不能直观的反映出农户实际种植的土地面积,导致农户因相同的土地面积享受不同的补贴而产生疑惑,如:良种补贴标准由财政部、农业部根据国家政策确定,补贴标准是:早稻10/亩,中稻15/亩,晚稻15/亩,小麦10/亩,玉米10/亩,油菜10/亩,棉花15/亩,同一土地种植的品种不一样,享受良种补贴的资金也不一样,操作起来不方便,也让良种补贴管理资金有机可趁。

三是配套政策跟不上,农户“难受益”。随着强农良种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户种地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二轮延包后,自行陆续开发了荒山荒坡荒滩等地。我省政策规定,粮食补贴面积是以二轮延包为基础,按照农户实际种植土地面积作为依据;在地方实际操作中对于未纳入二轮延包合同的集体土地,以土地流转合同为依据,农户自行开发的土地没有签订合同,不能享受良种补贴政策,上级也没有出台其它配套政策,造成享受良种补贴的面积小于实际种植的面积,“有地无补”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农户反映强烈。

针对当前基层良种政策落实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一是制作科学合理的监督卡,让农户都能够一看就懂,一目了然;二是实行按照每亩土地确定补贴标准的方式进行,对农民以实际种植的土地面积来给予补贴。三是制定配套的补贴政策,让惠农政策惠及每一个农户,切实做到应补尽补(包括自行开发的荒山荒地),让惠农政策普及到每一个农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