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后的撒玛坝

 ddlld345 2012-07-27

雨后的撒玛坝

王 童 (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27日   16 版)

    一阵急促的春雨过后,我们沿着螺旋一样的盘山公路攀上了撒玛坝哈尼梯田的山顶。

    雨水洗过后的天空,铅色的云渐渐化开,变成袅娜的似云似雾的水蒸汽,云雾下的撒玛坝梯田若隐若现。这梯田层层叠叠,似旋转的古罗马斗兽场,从盆底向上堆砌着、生长着,一直连到天际。每层梯田有如月牙形的湖泊,又似铺盖在翡翠上的金色地毯。这是润泽的翡翠,在雨水浸润之后亮晶晶的,或划过树影,或掠过一方蓝天,恍如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云南这两年大旱,难得甘霖天降,当地人便称带来了福佑,山野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撒玛坝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宝华乡境内,长途车通甲寅、车古、阿扎河乡等地。在梯田的环抱中,在棕榈和樱花间,在稻田与玉米地旁,掩映着座座青白色小房子组成的村落,这是哈尼族山民聚居的地方。山路上间或能见到身着青蓝相间民族服装的哈尼族妇女,她们服饰上的花鸟鱼虫有着特殊的含义,渗透着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文化信息。当她们全身盛装,跳起迷人的罗索舞,更是让人陶醉。

    能歌善舞的哈尼族人深爱着他们的家园,尤其是那气势磅礴的撒玛坝梯田。撒玛坝梯田远不如邻近的三元梯田那样有名气,除了因为往昔交通不便,还在于当地人的“私心”——不舍得让外界发现这一珍宝。红河州梯田管理局的张局长是位干练的哈尼族妇女干部,她带着真挚的情感,一直在为申报该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四处奔波,同时力排开发这一自然景观的任何建议——开发,就有可能被破坏。红河县是贫困之乡,却有着并不逊于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公路开通后,从昆明到红河州仅需三个多小时的路程,这相当于从成都到九寨沟的距离。此地若辟为一方旅游区,经济效益是可观的,能大大改善生活条件,可是哈尼族人还是舍不得。

    “春风吹拂树叶/枯叶多情地跳起舞来/尘土多情地跳起乐作/枯叶多情地梭梭叫/尘土多情地沙沙响。”这首哈尼族诗歌将当地山川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哈尼族当代著名诗人哥布还概括出了梯田文化,让人去慢慢品味。

    撒玛坝的梯田里除了种水稻玉米外,还有甘甜的枇杷,美味的梯田鱼和梯田泥鳅在其间穿行。这里的花能吃,叶也能入口,自产的闷锅酒,醇香不次于茅台,一切都有待于慧眼识金。梯田里有哈尼族人的天神崇拜,他们的图腾就是这令人敬畏的大自然。“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是哈尼族随遇而安的人生信条。于是,他们融在这山野间,物物俱含载。

    断断续续的雨水,随着山风一路飘洒,已把方圆12公里的撒玛坝梯田洗涤一新。太阳在云雾中穿行,真可谓云染幕,绿堆烟,霏霏细雨湿花钿。云彩的罅隙间偶一闪出日光,阴阳交错的转瞬,将撒玛坝梯田的色彩调和得缤纷斑斓,让人产生一股望云之情。

    (作者为编辑、作家,供职于《北京文学》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