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记趣 绿染衣衫 峨眉天下秀,无壑不幽深,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的峨眉山山势逶迤,峰峦起伏,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较大的温差,形成众多的植物种类。阳春4月,满山遍野春色正浓。 岭中高声呐喊竟听不见一点回音,崎岖的山道两边,卫士般地站立着笔直挺拔的云杉、冷杉、柳杉,一棵挨一棵,高耸入云,满山遍野的雪松、翠柏、合抱粗的香樟,百年之久的桂花、烘桐、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香气四溢。 绿藤、山花、野草,从石缝中挤出,峭壁巨石上都是绿色的苔藓和无名小草,空中枝缠蔓绕;地上盘根错节。汩汩山泉,潺潺流水,喷珠溅玉的瀑布,似水晶帘子挂在山前,晶莹透亮。枝头清脆的鸟叫,逗得游人驻足抬头,循声望去,几只戴绿黄色项圈的小鸟朴楞楞地飞走了。 我们艰难地向上攀登。到万年寺时,已气喘嘘嘘。坐在道边的山石上小憩。起身时,习惯地拍打,然却无半点尘土,便都哈哈大笑。这里山清水秀,犹如仙境,美似画卷,哪有西北觅眼的风沙,黄土高原漫天的灰尘?哪有城市的噪杂,烟尘的污染? 大伙正在赞美这仙山琼阁,一同伴忽然惊叫:“啊!我的白旅游鞋怎么变成绿的了?”大伙低头细看,果然,不仅是鞋,连各人浅色的衣服皆发绿。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地,连汗渍渍的面颊也红中泛绿,我们不禁惊叹:秀丽地峨眉山,连空气中都充满了绿色素。呵,好醉人的峨眉绿! 猴 子 拦 道 游峨眉山,最逗人的要数那拦道索食的猴子。 从清音阁向上,钻过两山夹缝中的一线天,便是黑龙江栈道,脚下,清亮亮的溪水在峡谷的乱石堆中奔腾跳跃;头顶,悬空垂吊的奇岩怪石、绿藤野花不时遮住视线。幽谷,翠溪,绿荫,使人 心旷神怡。 坐 滑 竿 在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俱全的九十年代,游峨眉,我竟见到了古老而近乎原始的交通工具—抬滑竿。那是两根竹竿上绑一简单的坐椅,上罩一兰布蓬子,由两名精壮小伙子抬着,上山下山,始觉新鲜好奇,细想,又在情理之中,险峻崎岖的山路,步步为艰,除此而外,别无它法。 进山不久,便有人前来揽生意:“师傅,坐滑竿吗?” “不坐!”我们一口回绝’’。 登山游览,自找苦吃,为的是苦中作乐。怎奈山中抬滑竿的颇多,这几个刚走,另几个又来,有的竟跟着走半里路,软磨硬缠,非坐不可似的。到洪垌坪,我们也着实累极了,在他们不厌其烦的劝说下,便有点动心,想坐又不好意思,便推举我这个“老头”先坐,出于好奇心,我笨拙的坐上;两脚便自然地放在了吊着的竹棍上。平点的路上,竹杆晃悠,确也自在舒服,上徒峭的山路台阶,就不如下山路好走。游峨眉,“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为的是安全,坐在滑竿上不用耽心掉进山沟,消遥自在的观赏山景,却也挺美。但我没这福份,憋扭得难受,想起当年为生计,一架子车拉220块砖头,满头汗水,总盼有人帮着推一把的情景和抬滑竿者汗淋淋喘粗气的样子,心情便如坐针毡。这时,同行的年轻人又开玩笑:“老安成财主喽!”我便再也坐不住了,悠哉游哉的乐趣一点没有了,几次要下,他们都不答应。劝他们歇会儿再走,亦不肯。在这游览胜地,老、弱、妇、童,跑不动了,坐滑竿又何尝不可,自己没灾没病的,坐上实在欠妥,没有坐到预定地点,便下来了,如数付了钱,又请他俩每人一碗豆腐吃,他们心满意足地走了,我的心却总象欠债似的不安。 1990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