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

 淄水渔夫 2012-07-28
一、病名诊断:统一病名为中风病,又名卒中(内中风)。
1.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
2.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
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二、病类诊断:
1.中络: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者。
2.中经: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3.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4.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者。
结合临床也可按有无神识昏蒙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病。
三、证名诊断:
1.中经络
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④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⑤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2.中脏腑
①风火上扰清窍证:平素多有眩晕、麻木之症,情志相激病势突变,神识恍惚,迷蒙,半身不遂而肢体强痉拘急,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②痰湿蒙塞心神证:素体多是阳虚湿痰内蕴,病发神昏,半身不遂而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③痰热内闭心窍证:起病骤急,神昏,昏愦,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而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
④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突然神昏,昏愦,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变证可见呃逆、厥逆、抽搐、呕血症及戴阳证。
 ──后遗症可见半身不遂,言语蹇涩,痴呆,抽搐,癫证。
(注明:按上述诊断三个层次,中医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名·病类;证名。如:中风
病·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四、分期标准:
1.急性期: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2.恢复期: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计分法:着眼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
一、计分方法:
1.神志状态:神志清醒4分;神志恍惚(思睡、唤醒后能与人言)3分;神志迷蒙(嗜睡、呼之答不确切)2分;神昏1分;昏愦(神昏同时兼有脱证)0分。
2.语言表达:正常4分;一般表达,命名不能3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2分;不能说单词、词组1分;语言不能或基本不能0分。
 3.上肢肩关节:正常4分;上举全而肌力差3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1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0分。
 4.上肢指关节:正常4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而肌力差3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握不成拳、不会伸1分;不会动0分。
 5.下肢髋关节:正常4分;抬高45°以上3分;不足45°2分;摆动能平移1分;不能动0分。
 6.下肢趾关节:正常4分;伸屈自如,力弱3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1分;不会动0分。
7.综合功能:生活能自理,自由交谈4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而有部分功能不全3分;可行走,部分自理,尚需人辅助2分;可站立迈步,需人随时照料1分;卧床0分。
二、疗效评定
满分28分,起点分最高不超过18分,其疗效评定:
1.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者;
2.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者;
3.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以上者;
4.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者;
5.基本痊愈:积分达24分以上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