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孩子叛逆 家长应做“农民”

 空间网 2012-07-31

 案例3:孩子做事讨人嫌咋办

  周末休息,妈妈李梅想带8岁的儿子鹏鹏去室内游乐场玩儿,在去公交车站的路上,鹏鹏总是蹦来跳去的不好好走路,李梅皱了一下眉头却没有指责孩子,走着走着又遇到一块积水处,鹏鹏两只脚一抬就跳到了水里,污水溅到了李梅的裙子上,这下妈妈忍不住了,批评了鹏鹏一顿,让他好好走路,并吓唬他说,要是再不好好走路,就不带他去玩了。鹏鹏一听,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开始安安分分的跟在妈妈后面走路。眼看着快到车站了,李梅被“不明飞行物”砸中了小腿,原来是儿子踢的石子。李梅二话不说扭头就对着鹏鹏的屁股打了一巴掌。

  专家点拨:七八岁“讨狗嫌”是常态

  七八岁“讨狗嫌”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们看似讨人嫌的行为往往是他们通过自身实践获得感知经验的方式,孩子只有真正去体验才能得到成长。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让孩子做这个,不让做那个,这样就减少了孩子直接经验的获取。

  对于孩子一些不能让人容忍的不良行为,家长应该做的是去引导孩子转向其他的好的行为体验。比如让孩子多运动,运动对孩子身心有益,同时也让孩子“讨狗嫌”的劲头发生了转移。

  家长应多带孩子去室外玩耍,这样可以多接收自然光线,降低孩子近视眼的发病率。针对孩子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陪同孩子一起锻炼,还有利于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答疑摘录

  教育非训斥,而是唤醒和激励

  家长:我家孩子今年高三,假期不补课不学习,就玩网络游戏。

  专家:学习好一定挣钱多吗?学习好一定幸福吗?

  首先家长应该理解,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指标不一定是学习好坏。

  谈到对孩子的正确认识,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自我成长空间和足够的信任,家长管孩子管不了一辈子。要让孩子自己通过体验发现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对于网络游戏,家长既不鼓励和支持,同时也不去强硬地制止,因为有时强硬的压制会迎来更强烈的反抗。要相信孩子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体验认识到游戏的利与弊。

  家长:我家女儿今年五岁多,就刷牙这件事她总是不听大人话,若是用条件制约她,她还会顶嘴说:“你凭什么跟我讲条件。 ”

  专家:教育的意识不在于训斥,而是唤醒和激励。这个孩子的反叛意识是挺强的,但是作为家长应与孩子多心平气和地沟通引导,像家长说的让她刷牙不刷,那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一定要刷牙,多带她去牙科医院看看,让她体验一下不刷牙可能带来的牙病痛苦。还有就是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像商人一样,他们习惯用条件来交换自己想要的。像这个孩子,一次条件不起作用,放她一段时间,她总有求到你的时候,到那时候再跟她讲条件。

  现场

  镜头一:手机录下全过程

  从讲座一开始,有家长就一直用手机拍摄专家讲座的全过程,其中坐在第一排靠边上的家长方静一直举着手机,这只手累了就换另一只手,中间还用矿泉水瓶子撑住胳膊。讲座结束后,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老师真是讲到我们心坎里了,真的不想错过每一秒钟,就算手累得抬不起来了也要坚持,就为了能把视频拿回家给孩子看看,也让身边的朋友听一听,教育孩子是头等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