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95—前55/51 古罗马重要诗人中的第一位,是著名的教谕诗《物性论》的作者卢克莱修。在古代,教渝诗并不罕见,但像《物性论》这样把哲学、科学和文学合为一体并能达到如此高度和深度的作品,在诗歌史上恐怕要算一枝独秀了。 卢克莱修是英译名,诗人拉丁文姓名是提图斯·卢克莱提乌斯·卡鲁斯(Titus Lucretius Carus)。对他的生平我们所知不详,只知他生于公元前99一前95年间,卒于前55一前51年间,他唯一的传世之作《物性论》约完成于公元前60年。从诗中能明显看出他有广博精深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据此推断,他应出身于罗马望族,并曾赴雅典研读希腊哲学。除此之外,关于他的传说轶闻均无根据。 《物性论》的主题是古代的唯物论哲学,而以原子论为核心。这——学说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刻普斯创始,而主要由德谟克利特完成,再经伊壁鸠鲁而传到卢克莱修。伊壁鸠鲁主要是继承和宣传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对此学说的发展是提出原子只可能有数量有限的种类,而且他完全否定了神意天命对世事的干预。 卢克莱修根据伊壁鸠鲁哲学,写成诗体经典著作《物性论》六卷,每卷千余行。第1、2卷论原子和虚空,第3卷论精神与灵魂,第4卷论知觉与性爱,第5卷论宇宙起源和人,第6卷论天文自然奇观及疾病;其中阐述的基本世界观大致是这样:一、一切事物都由物质构成;二、物质可分,但不是无限可分,分到最后必有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卢克莱修称之为“原子”、“物质种子”或“初始粒子”,三、灵魂和精神也是物质现象,由微细原子组成,“死”只不过是这种原子的分解离散,“地狱”只不过是现世痛苦幻化而成的寓言,故必须破除迷信,从而免除迷信带来的恐惧;四、任何现象都有其自然原因,只能从自然原因上去解释,而排除一切超自然的原因。 读《物性论》,有两件事足以使现代读者深感惊讶。其一是:尽管公元前时代还缺乏科学,尽管卢克莱修对心灵和自然现象的解释不免简陋粗糙,但其原子论的合理内核却竟如此的现代化,甚至比另一种“物质无限可分”的非原子论的唯物论观点更为现代化。当今最新科研成果(如“顶夸克”存在证据的发现)正在不断证实《物性论》的天才猜想。其二则是:这样深奥的哲学科学理论,明明是论文题目,卢克莱修是怎么写成长诗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通过下面的选段来考察。 这里节选的仅仅是第1卷的几个段落,但从中不难看出卢克莱修具有无畏而宏大的气势,雄浑而古朴的文风,清晰明快而深入浅出的语言。在古代人心目中,“诗”和“知识”还没有分家,而卢克莱修依仗他的雄浑之气,竟然把理论说教写成了诗的雄辩和雄辩的诗。如诗人用无辜少女伊菲阿娜萨遭杀祭的事例来证明迷信的可怕可悲,具有势如破竹无可辩驳的威力;诗人根据巴门尼德的命题归纳的基本原理“任何东西都不能凭神力从虚无中造出”也字字掷地有声。“诗”和“论”,卢克莱修是靠气势来统一的。 然而诗和科学毕竟要分道扬镳,即便卢克莱修也阻止不了这——趋势。试比较这里选载的首段和末段:首段是全诗的引子,是一篇牧歌式的维纳斯颂,维纳斯是作为自然力诗化的象征来描写的;末段则是原子论的导言,是一篇非常严密的思辨论证。虽然用同样的六音步诗律写成,读起来到底是不同型和不够协调的。 还应指出:卢克莱修的哲学思想和诗体均源自希腊,其清晰,简朴则是典型的罗马文风,他的作品是两者的成功结合。 物 性 论(节选)
第1卷(1—25行)
埃涅阿斯及其家族之母,人神皆爱的 生养者维纳斯!在天象缓缓的运行下, 是你使船舶穿梭的海和果实累累的陆 繁茂充盈,靠着你,一代代生物得以 孕育和生长,得以见到太阳的光明; 女神啊,你来到之处,空中的风云 纷纷逃散,巧夺天工的土地为你献出 香甜的鲜花,大海向你展现万里笑容, 而和平安详的天空焕发华美的光彩。 因为一当春日露出她的娇好容颜, 温柔的西风获得解放,催开一片生机; 空中的飞鸟就首先宣告女神的光临, 你的热力呀,已深深扎进它们的心。 接着是牲口在宜人的草场上蹦跳撒野, 还游过湍急的河流:被你的魅力所迷, 你走到哪里,大家就贪欲地跟到哪里。 不论是在海中在山上在泛滥的江河, 还是在鸟儿栖息的浓荫在葱绿的原野, 你把迷人的恋情打进一切生物胸中, 使得它们无不渴欲繁衍后代子孙。 因此,女神啊,唯有你是物性的主宰, 若没有你,什么也不能进入阳光世界, 也没有任何快乐与美好能够生成。 我求你与我协力一同写这些诗行, 我正试图把它们组织成一篇物性论……
第1卷(54—135行)
我将和你”讨论天与神的最高体系, 向你揭示天下万物的起源与根基, 自然怎样用以创造、增殖、养育万物, 然后,当万物死亡,又把它们分解还原; 在讨论哲学时我们惯于把这根基称作 物质,生成万物的原子,或物的种子, 我们也惯于把它称作初始粒子, 因为天下万物都由这初始之物产生。 想当初,人生遭受着宗教的重压, 只能在众目睽睽下卑贱地匍匐在地, 而宗教则傲然挺立,头颅高耸天际, 以可怖的姿态俯瞰而威吓凡人, 那时就有一位希腊人,第一个站出来 以凡人之眼正视宗教并与宗教抗争, 不论神话或雷电都不能把他吓倒, 天空的咆哮也不能把他压制,相反 只激励起他的勇气,使他更决心要 第一个砸开自然之门紧闭的门闩。 他心志的活力终于战胜,终于 阔步走出这世界火焰燃烧的围墙, 靠思维和想象遨游整个茫茫宇宙, 他探得了奥秘凯旋归来,弄明白了 何者可能发生,何者不可能发生,总之 每件事物都有其能力范围,有其界限。 于是,宗教终于被推翻,如今轮到它 被踩在脚下,而我们获胜,与天平等。 我只担心一事:你可能把哲学启蒙 看作亵渎不敬,甚或看作是走上了 犯罪的道路。其实恰恰相反,犯罪或 亵渎不敬的行为通常由宗教而产生。 试看在奥利斯,希腊军的将领头头们 就曾将伊菲阿娜萨作为牺牲,血洒 狄安娜的祭坛,使祭坛遭到野蛮玷污。 她处女的青丝被扎上了牺牲的头带, 而鬈发仍滚滚涌出,垂在面颊两边, 她看见她父亲伤心地站在祭坛前, 她看见侍从站在一旁,背后藏着利刃, 她看见围观的群众在为她同情落泪, 她吓得说不出话,只是跪下哀求。 可怜的姑娘!作为长女,尽管她曾把 “父亲”的称号授予国王,如今也救不了命; 武士们把颤抖的她高高举起,送上 祭坛,——不是按照神圣庄严的礼数, 在祝婚歌欢唱声中护送她做新娘, 而是在刚刚成熟之年作为纯洁的少女 惨遭不洁的手屠宰,被生父献作牺牲, 仅仅为了求天神保佑舰队顺利启航。 看,宗教能唆使人做出何等样的邪恶! 你被祭司们可怕的话语吓住, 不敢接近或迟早要背离我们的道理。 这也难怪,他们能对你杜撰出无数 梦幻,足以颠倒全部生活的法则, 也足以用恐惧搅浑你的全部命运! 其原因是:如果人们面对的苦难 有止境,他们就会或多或少有勇气 抗拒宗教的压力,抵制祭司的恐吓。 但人们之所以无法抗拒无力抵制, 是由于畏惧死后万劫不复的惩罚。 皆因灵魂的性质尚不为人知:它是 生出来的,还是趁诞生时进入人体的? 当被死亡截断时,它是与我们同灭, 还是去访问冥王的阴暗世界、无底深渊 或者按照天条神旨,投胎畜生而转世, 如我们的诗人恩尼乌斯所吟——他最先 从优美的赫利孔山凹戴来常绿桂冠, 在意大利各部族间赢得光荣名声; 尽管如此恩尼乌斯也在其不朽诗行里 宣称:归根结底存在着黄泉冥界, 我们短促的灵魂和肉体都难到达该地, 在那里游荡的是同貌而苍白的幻影; 他断言他看到不朽的荷马的幽灵 从那里显现,开始挥洒咸涩的泪滴, 并给我们细细讲解物性的真谛。 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关于天体的 正确原理,太阳月亮按什么规律 运行,地上的一切在什么力量推动下 发生;我们尤其要敏锐地分析推理 弄清灵魂的来源、心智的本质,以及 这样一种现象:当我们沉入梦乡时, 或当疾病控制时甚至醒着也会惊怖—— 仿佛我们当面见到了、听到了死者, 而事实上他们的骨殖已经入土。
第1卷(146—155行)
因此这种心理的恐惧和蒙昧黑暗 必须驱散,不靠阳光也不靠白昼的 光明之箭,而是靠自然现象与法则。 我们从中得出的第一条自然原理是: 任何东西都不能凭神力从虚无中造出 显然,一种盲目的恐怖统治着全人类, 因为他们看到在天上地下发生的 许多事物,其原因他们都无从解释, 便一概归之于神力所为,神的意志。 因此,只要我们明白无物能从虚无 造出,我们立刻就有了准则和方向, 能据以探索每件事物如何起源, 发何发生,根本不靠神力的作用。
第1卷(599—627行)
还要知道,任何物体都含有最小的 质点粒子,微小到我们的感官不能 分辨;它无疑是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它由最少限度的物质构成,而且 不能脱离其他物质而孤立存在, 它只是其他物质中的原始组成部分, 同与它相似的部分一一按序排列, 以紧密的充填构成物质的种子, 既然它们不能孤立存在,就必须 附着于整体,没有办法把它撕开。 这些种子是简单的固体,由最小质点 紧密挤压互相粘接在一起而构成, 并不是各个部分的集合或者堆积, 而是以其永恒的单一而强固有力, 自然不准许再从中撕出或削减, 却把它作为万物的种子而保存。 若非有某种最小的粒子存在,那么 连最微小的物体也将会有无限个部分, 因为想当然:任何物体的一半必能 再分为半,这样分割将永无穷竭。—— 那么,物的全体和最小还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了,因为尽管物的全体总和 是无限,但最微小的粒子也与之相等—— 因为它也是由无限多的部分所组成。 但既然理性要对此提出异议,不承认 这道理可以服人,你就不得不同意: 归根到底一定有不含其他部分的东西, 一定有最小物质存在。而既然它存在,
你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坚实和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