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浮云感悟港湾 2012-08-01
(2012-07-23 16:17:44)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黄帝阴符经(朗读版)

一、《黄帝阴符经》全文

诵读

 

上篇

神 仙 抱一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篇

 

富 国 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

万物,人之盗;

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治;

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

 

强 兵 战胜演术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炁。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愚,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奇期胜,我以不奇期胜。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

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以上为全文

 

全书只有457字,共分三章。
1. 上篇——论道, 论天道与人事的关系
2. 中篇——论法, 论天道的法则
3. 下篇——论术, 论用兵理论

  
《阴符经》的名称,根据唐朝李荃的理解,

“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

欧阳询黄帝阴符经书法摹写帖使用示范视频(写好书法即是真修行)

二、《黄帝阴符经》全文

解读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1、《黄帝阴符经》直译篇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上篇解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解释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下篇解释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从统治角度看可以说绝对自私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应该是大公无私的,禽兽以弱小制服强大在于一鼓作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所谓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所以说:那些对圣人愚蠢猜测或认为神奇、神异的人,他们如沉入水底,自投火中,走向自取灭亡。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道教之音(
三宝整理)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黄帝阴符经》呤诵版

2、黄帝阴符经(道解篇)

 

上篇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略释]: 观天之道,苹果落地矣;天行健,执天之行乃同之也。尽矣,言若得此道,不假修持即得统贯全经矣。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此处单言其一,以人生天地间,独泥于地故。
另,天有五气,地成四时;四时着形,五气神神;神气通畅,形随以迁矣,物物不物于物者也。况其本自先天乎?!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者天,天主行道。君子不器。
[原文]: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略释]:先贤所注:五贼者,在道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金、木、水、火、土;在人为五德,五德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味、利、反、怨与小大。推而广之,万象之定尽于之。此形而下之言矣。
天有,天何曾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此知之五贼之生,本自有也,自居、执、住、止,毁天常故成五贼。若不有者,何出五贼?!是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谓见之者,即非见之者,绝之而已矣。
百方经教,虚广故也,故仲尼云:「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则至道也,何必广谈修习欤?——筌注
[原文]: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略释]: 此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法天象地以尽行也。
五贼在心,非心、非非心则天下无贼。
施行于天,天行健,以执有故,坏天常。然以五贼秉天常之失故,所行亦必依于天,故谓五贼施行亦本诸天。是同出而异德也,玄玄归根复命,反运五贼化五仁矣。
宇宙者,象数之运。双手者,左象右数。艮为手,《通书》以艮终焉。艮者根也,止也,本也。本立而道生。象数万有之先也。
身于两手之间,是其中也。一身合双手以象‘三’,三生万物故曰‘万化生乎身’。单言身,乃明中轴为运之旨也。
此则穷究之,化贼为仁备矣!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略释]: 此言于天道与法天道之行要也。
天性,人也。人为仁。
人心,机也。机者,万有枢纽。生化运之。
立天之道者,健。定人者,仁。
[原文]: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略释]: 所谓杀机,反常也。所谓反常者,即非反常,是谓反常;是无常之本体也。
有生必有杀,有杀者其生亦微明矣。见其微明而握其大要,神神哉。
天人合发,顺天应命以行。万化定基,奠基以出万化矣。
[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略释]: 巧拙者,大巧若拙也。
生杀道之常也,非所当执,伏藏以归。此以世人知有用之为用,不知无用之为用故。
[原文]: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略释]: 九窍之邪者,逐欲而不自在故。
三要者,耳欲听妙音、目欲观妙色、口欲尝妙味。先贤以三要为神、心、志者,乃穷其根也。
动者,命之行也。静者,命之归也。
非动、非非动之体,尽拙此动静,故谓可以之动静。执动者弃静,执静者弃动,均背于大道,故谓邪宗。入无极之真,运此动静自然而然。
[原文]: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略释]: 火生于木,克于木;奸生于国,害于国;人之害生也,自害之,非天与焉。
祸与时,无常之自然也。奸火不生,时祸何尝害吾?!
此则知幽明故,防微杜渐,斯远害矣。
[原文]: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略释]: 知之者,天常也。 修之者,思无邪。
中篇
[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略释]: 上篇以‘执天之行’为则,不以理胜。中篇此以‘顺天理,灭人欲’也。轨辄之道以此。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略释]: 理曰:恩生于害,害于恩。
言盗者,失道废德故。失道故,必以‘顺天理,灭人欲’成之;成之终,当明本也,故立盗言之。昔慧能以出,明此盗,直达本源,故得直超三乘。
万物赖天地而成,待于天地,自受天地所盗也。人赖万物以养,待于万物,自受万物所盗也。万物赖人以化,待于人,自受人之盗也。
本自恩,害于恩,明之者,两得。故谓世间教化德山棒、临济喝最亲。
三盗宜者,天道定人,人道法天也。以相赖故,盗不称谓盗,故安。
[原文]: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略释]:‘四时,五气’言之于此矣。
时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顾形返化神。
因形化神,四时顺成,五气朝元,开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原文]: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略释]: 神神之谓,乃以知无用、无为之贵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
有数、有定,知幽明故。实为虚,虚为实;安时处顺,降伏我心,道成自然。而命此定、数者,知机宜也。《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一而难知,见近知远。
莫能见、知者,弃自能之执,不以知、见故,信之、法则之可矣。《老子》曰“则我者贵”。
所谓天下者,即非天下,是谓天下,以其形而下之谓也。
[原文]: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略释]: 固穷者,穷通故,数本非数,定本非定,假以方便故。
轻命者,居盗故,物于物,不物物,时动必溃。
下篇
[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略释]: 此言于穷通之道也,是谓修道。修道之谓教,教之道,贵以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道皆此也。
师者,师心也。
绝利者,依义弃利也。一源者,一心不二务,是仁也。
三反者,中庸也,三盗尽黜。昼夜者,背明故,绝圣弃知。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略释]: 此‘定、相’之源也。
非相,非非相者,长生久视之道也。
[原文]: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略释]: 不可及、不可知者天,是绝众途也。索迹者无尽,道成者非天也,尽自然,故谓无恩之大恩也。
迅雷警心,烈风摧枯。乃明刑化也,刑之不如德也,明之。
至乐者,闲闲。至静者,纯真。此以却妄也。
至私者,弃圣同天。至公者,与民无犯。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此则非相、非非相之道也,归根以复命,焉知彼之不如此、后之不如今。
[原文]: 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略释]: 禽者,乃非离,是一之也,降伏自心。炁,一作气,五气之谓也。
制,谓其关要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二五者,五气下行,四时合之而成也。
生、死互根,生万物者,死万物之所在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故制五气以归根,伏心毕矣。
恩害相生,莫泥之,无待者可了生死义。世之执、止而不知解脱者,乃以泥恩故。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略释]: 所谓天地文理者,乃知见并生,功名互显之谓也。落于有为法,不知盗而自盗也。
若乎时物文理者,彼所谓时物文理即非时物文理,所谓天地文理即非天地文理,所谓圣即非圣,是谓为圣。以异之者,言哲。所谓哲者即非哲,是谓为哲。
执相言之,哲者,择折泽,无有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子曰:“声色之于化民者,末也。”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略释]: 此及以下之文,当谓必后人衍文也。
静者,一之也。所谓静者,即非静,是谓为静。
浸者,天覆地载,行之不已也,故得对待之定体。
[原文]: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略释]: 至静,深阐于上文‘自然之道静’也。此谓于无极之真,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律历所不能契,谓其于异俗识之动静,类于佛家所谓‘不可量,无有边,不可思议’之功德也。
爰有奇器。爰,缘执也。有者,有生于无。奇者,奇正相化,是三也。器者,形而下之谓。
八卦甲子。八者,分也。卦者,挂,言于定相。甲者,天成象,化出。子者,地培育也。
神机鬼藏。神者,申之也。机者,定、数也。鬼者,归也。藏者,一之也。
阴阳相胜之术,括前言所谓之要也。
昭昭乎进于象矣。昭昭,微明日显也。此言于象,前则以数,是象本乎数也。进者,渐也。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九天玄女授奇门遁甲 

悟元子刘一明注解版

 

    阴符经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唐陆龟蒙谓黄帝所著,宋陈渊谓黄帝受於广成子,朱文公亦谓黄帝著,邵尧夫谓战国时书,程伊川又谓非商末即周末时书。其说纷纷,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以予论之,世皆传为黄帝阴符经,丹经子书,俱谓阴符经系黄帝所作,考之文字,始於黄帝,兴于唐虞夏商,或者黄帝撰作,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后世成真仙侣,笔之於书,流传世间,亦未可定。就其世传之说,丹经之载,谓黄帝著之,亦无不可,但此书沿讹已久,苦无善本,字句差错者极多,或借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紊乱圣道,以盲引盲;更有借伊吕张果子房孔明注语欺世惑人者,似此鱼目混珠,指鹿为马,大失真经妙旨。予于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於南台深处,取诸家注本,校正字句,细心斟酌,略释数语,述其大意,扫邪救正,以破狂言乱语之弊,高明者自能辨之。——时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叙於自在窝中


阴符经注解跋:阴符经者,黄帝演道书也。而谈兵之家,视为天时孤虚旺相之理,人事进退存亡之因,即缁黄之流,浅窥圣经,谬为注疏者亦不少,不几误璞为鼠,以青作黄乎?我悟元老师,造性命之精,证天人之奥,体古圣觉世之婆心,思发其覆,悯后学穷理而无门,详为之解,扫诸说之悖谬,诠阴符之肯綮,其中尽性至命之学,有为无为之理,靡不详明且备,将数千年埋没之阴符,至今原旨毕露,而无余蕴矣。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仆则曰:圣经之精,圣道之微,尽矣。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受业门人王附青云峰甫沐手敬题  阴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符者,契也,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阴符经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机,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会得阴符经三字,则三篇大意可推而矣。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淫辞,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於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於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於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圣人其谁与归?

《阴符经》即是《遁甲经》的元始经笈,不为后世所知,多被误解作道家修炼之术的丹经,总是牵强附会,文不对题,断章取义,杂凑成文,不能全文贯通,首尾一气。今用“遁甲”揭其秘,一气贯注,层次井然,全文通畅,豁然冰释,乐与爱好者共赏之。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此节是全经之总纲,学说之根据。高度概括了《阴符经》总体内容,故曰:“尽矣”。“观天之道”谓“天之道”用“观”而取得。不但有其客观根据,而且有其具体方法,而非空洞理论。自有古天文学内容,包括古代星占学在内。但全文中并未提及三垣二十八宿,五星凌犯等星占天象内容之事。由是可知,《阴符》著者是从星占学的另一分支,以天象实体运动为依据,即是应用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出的干支八卦,建立起一门有天道依据的数术系统遁甲式体系。经文明示“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就是遁甲式的明证。
中国古代一切传统学术,皆是首重天道,遁甲式亦不能例外。但与六壬、太乙之术不同,各有其特色。合称“三式”之学。遁甲以九宫为框架,六壬以十二地支为框架,太乙以九宫十六神为框架。太乙占国运,遁甲占兵机,六壬占百事,各有重点,亦各无不占,然均不离以“干支”为根据。古人发明“干支”颇不容易。看起来很简单,要知其所以然和探索其客观根据就不容易。不论医卜星相,天文地理,宗教神学等等,无有不涉及干支者。
“干支”是古天文学家研究的成果结晶,是天体运行规律的高度反映。它在天文学中的客观根据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故不见有人具体揭示。各著作之中,包括天文学史之中,皆多从说文解字训诂考释,却缺乏从古天文学中具体落实。遂至认为干支属抽象概念,记时符号而已,其实质却鲜为人知。将本来科学的东西,未能加以充分认识,反而被误认为是甚至肯定是“唯心”的和“迷信”的东西。
“八卦”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所应用的符号系统,用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遁甲式中,八卦通天地人三盘之体,其侧重在于“空间”方位的反映和事物形象的归属。自宋代而后,八卦又有先后天之分。遁甲式所用为后天文王八卦,未提先天伏羲八卦。可知《阴符》所用自应是“文王后天八卦”无疑。《阴符经》所用八卦甲子,虽是时空统一的,但又是有所侧重的。干支虽可表示空间方位,其重点乃在于“时间”的反映。八卦虽可表示时间,其要端多主于“空间”方位的反映。故自古皆采用干支记时,而不用八卦记时。《遁甲》用八卦作“三盘”的定位式,天干从中顺逆演布,体现时空统一的变化模拟。可见古人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智慧的陈迹。用图以明之。

“执天之行”,即是根据“观天道”所获的天道运行规律的记时“干支”为依据,法天则地演布奇门,得出千变万化之一幕,用作预测和决策的行事指导,争取计划的胜利。故曰:“执天之行尽矣”。是有具体数术内容的,而非空洞词句。
(二)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此节从总纲而展开论述。“故”即所以,乃申述“观天之道”的具体内容。
“天有五贼”之“贼”,即盗贼之“贼”。贼与盗对,经文中有“五贼三盗”之说。“贼”为明取强夺,“盗”为暗地偷窃。即指盗窃天机有明暗两个方面。有形象思维与理化思维,皆有具体内容。天之五贼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道中运行,占星家可以明白地观察到它们顺逆留伏的运行,冲巳凌犯的现象,芒角动摇的状态,以及隐显五色,九洲分野等,与人间社会相联系,作出灾祥的判断。在《唐开元占经》《太白阴经》《乙巳占》《兰台秘苑》和《天文大成》《历代天文律历等志》中有丰富的记载。但是,《阴符经》著者明显地是“星占术”的另一分支,不用守候灵台(观测台)的辛苦,只从古天文家精辟创作反映“天道”规律的“干支”这个天机来推演,从形象思维飞跃到理性思维。诸如“六壬”“太乙”“子平”等等数术,无不根据干支来推演。特别是《遁甲》式,将天道运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和天体空间定位的九天星,作为天道规律的客观依据,用干支五行和九星用作天机全息的模拟。《烟波钓叟歌》曰:“庚为太白丙荧惑”,即是以“庚”逮捕太白金星,“丙”代表荧惑火星。这就充分证明遁甲是用天干五行代表天文行星的事实。这种方法,既本于天道,又不用守候灵台的辛苦,仅用干支八卦推演,即可得到预测效果。《烟波钓叟歌》又说:“白入荧兮贼即来,荧入白兮贼需灭”,这里不但证明“遁甲”是以天干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同时又证明了“遁甲”是用五行代表五贼之事,与《阴符经》的隐秘若合符契。
“见之者昌”;昌,明也。遁甲式重天盘又重天干,唯天干明布天地盘之中,一见而知,故曰“见之者昌(明)”,而地支无定住,藏于九宫之内,靠顺逆推演方可知道,是说代表五行的天干有明显的位置,一见可知,而不与地支情况相同。故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昌,明也,明白其吉凶以定趋避之行动也。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是说三奇六仪(即乙丙丁三奇,戊己庚辛壬癸六仪,均指天干而言),按规定之阴九局阳九局顺逆演布法则熟记于心中,即是“五贼在心”。演布时将三奇六仪这一连串的天干或顺或逆,按用局规定排布在天盘上,故曰“施行于天”。地盘亦同样布天干,其局法定体,从天道中来。地盘不动,唯天盘动(视运动)。也即是法天则地的模拟。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上下四方谓之宇,指空间。古往今来谓之宙,指时间。“在乎手”,即是在掌上运算的古法,以九宫八卦为定位,代表空间,用记时干支代表时间,在掌上轮算;古人称为“掌诀”。《烟波钓叟歌》说:“先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论八节,一气统三为正宗。阴阳两遁分顺逆,一气三元人莫测,五日都来换一元,接气超神为准的”。一般流传的掌式多是用的“边九宫”法。“活盘法”上掌,必须滚瓜乱熟后才能用,不然就用书写法,或用“拭盘”,即是“奇器”。
“万化生乎身”。《尔雅》曰:“身,我也”。指布局之后,判断首明。主客之分,人我之别。即万事万物与我发生关系,自有或吉或凶之结果。皆由人我、物我、事我之间的生克关系而造成。一主而百客,判断之要端也。此节所论,层次清楚,条理井然。

(三)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此节承前节“宇宙在乎手”的布局内容展述其布局原理。是本“天人合一”之说。天与人,在遁甲中,分别以天盘九星代表天,人盘八门代表人。
“天性人也”,即指天盘九星之属性与人盘八门之属性相同。例如:坎宫天盘星天蓬属水,人盘坎宫休门也属水。艮宫天盘星天任属土,人盘艮宫生门也属土。震宫天盘星天冲属木,人盘震宫伤门也属木。巽宫天盘星天辅属木,人盘巽宫杜门也属木。离宫天盘星天英属火,人盘离宫景门也属火。坤宫天盘星天芮属土,人盘坤宫死门也属土。乾宫天盘星天心属金,人盘乾宫开门也属金。中宫天盘星天禽属土,人盘中宫寄居坤宫死门与艮宫生门也属土。这就是天人属性相同的“天性人也”的具体内容。接着就可以明白“人心机也”是联系“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枢纽了。“机”即是“天机”的“机”,也是“枢机”的“机”。人心是“机”,主宰于中,而起枢机的作用。即由人心来主天(天盘)以定人(人盘)。也即是说,天盘是据“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的记时“干支”为依据,求得天盘直符宫,直符宫下的人盘八门记时直使。这就是“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具体内容。例如:阳遁一局,甲子直符属坎一宫天蓬星,其人盘休门即为直使。实在简易,取义颇为深刻。只要求出了天盘,就得到了人盘。确实靠人心在作主宰。经文所述,何等明白晓畅,并非抽象的空洞大道理,且有其具体的落实处。

(四)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此节承前节所述布局后所得格局判断之举隅。此所谓“天”即指“天盘”,“人”即指“人盘”。“天发杀机”即天盘受克制。“人发杀机”即人盘受克制。《奇门统宗 . 奇门秘诀总赋》曰:“身残毁兮!乙遇辛而龙逃走;财虚耗兮!辛遇乙而虎猖狂”。即天盘中的“乙”受地盘总的“辛”所克制。“乙”为东方木青龙。因天盘主动,故曰“龙逃走”。“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即是天盘中的“乙”受地盘中的“辛”克制,“龙蛇起陆”即为“龙逃走”之意。《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奇门上盘象天,谓九星;中盘象人,谓八门;下盘象地,谓九宫。上盘星也,中盘门也,下盘宫也。凡占吉凶者,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盘,吉凶由天故也。凡星克门吉,门克雄凶。”此天盘受克为凶,即天发杀机之举隅。东方木为青龙,乙者龙蛇之象,阳为龙,阴为蛇,乙至阳宫为龙阴宫为蛇。又甲为龙,乙为蛇。八卦甲子者,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结合应用而作出判断,此遁甲式方法之特色。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人盘受克,遭天地盘克制而有灾祸也。《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凡出行趋避者,首重八门。以八门为人盘,吉凶由人自取故也。凡门克宫吉,宫克门凶,伤人、事故凶”。若天地盘皆同时克制人盘则至凶。故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此指天盘人盘同时皆遭克制,则有一番变革之象。即天盘直符宫与人盘直使宫二者皆受克制,定有一番斗争或灾祸出现,是万事万物复杂变化的兆基。故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此节经文有作“天发杀机,移星异宿;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者。
有将“移星异宿”作“日月星辰”者。明显是注家增入一“地发杀机”和“移星异宿”,待欲凑足“天地人”三才之数。殊不知前有“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之句,未涉及地,后有“天人合发”之结语,亦未提到地,只是“天人”并论,其画蛇添足破绽显然。非原文所有可知,郭忠恕三体书迹,既然刻碑传世,必早有考证,今从之。
另外,“天发杀机,龙蛇起陆”,龙蛇是农历的三四月,是天之阳气冲最盛的时间段,所以三四月容易地震。这个也合天发杀机,龙蛇起陆,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讲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在和子午修真的丹道合起来,有点牵强。阴符主讲动因,天和人,开篇到结束都是一致的。

(五)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此节承前凶格而发。测得凶格,有灾祸降临,当采取避祸趋吉的措施。《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吾既有身,如何才能“无身”?若说毁灭自身,吾又何存?此之所谓“无身”,实指“隐身”避患之术。《奇门秘诀总赋》说:“如遇急难,宜从直符方下而行。太阴潜形而隐迹,六合遁身而谋议。九天之上扬威武,九地之下匿兵马”等等,皆为遁甲术中的神秘学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是说人之智力虽有水平不等,同样可以用隐慝伏藏之法进行趋避。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九窍”指九宫之诀窍。“邪”是指一种不常见的现象,昔人称为“邪术”,今人称为“特异功能”。是说遁甲趋避方法,是用“九宫式”而非“六壬式”(二式皆有趋避说)。既用九宫中的诀窍可产生隐遁作用的邪术。其方法有三个要点,重在天盘中的乙丙丁三奇。《遁甲统宗》曰:“时下得乙者为日奇,凡攻击、往来者,逃凶者,宜从天上六乙出,则恍惚如神,无人见者”。“从天上六丁而出,入太阴而藏,敌人自不能见也”。凡攻伐,宜从天上六丙出,挟威火,故类王侯”。又有“急则从神缓从门”之说。
有《秘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上中下三卷,是宋代写成的“法奇门”专著。在有关《遁甲》古笈中,也有不少的符咒异说,前人早有认为邪僻不经者,或只从其数理部分,神学之类皆弃而不用。如《奇门一得》《奇门元灵经》《奇门法窍》《奇门阐微》《奇门心悟》等等皆是。
奇门数理趋避之要,在于自为”主客“。即测得利于为主者,则后动,是为“后发制人”。测得利于为客者,则先动,是为“先发制人”。是以静为主,动为客。测得其机,则按机行事,动静可以由人。总之,此节是阐述趋避之法,书中不乏记载。此一传说神秘文化史料,未必尽是荒谬空谈。

(六)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此节仍是遁甲格局又一举隅。《烟波钓叟歌》曰:“丙为勃兮庚为格,格则不通勃乱逆”。又“甲加丙兮龙回首,丙加甲兮鸟跌穴”。甲为木,丙为火,火生于木,即生火者木,初则火势渐升,光耀照人,原为吉象,继则木被火焚,象奸生于国,时机至而生变动,国必溃败之象。谓得此局,必先吉而后凶,知此奸臣当道,不宜从政,隐居修炼,如老子过函谷关,张良随赤松子游之类,可谓圣“知时”也。解者因有“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之句,遂误解为道家修炼之术,而不顾“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之联贯。其附会显然。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生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於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着空执相,千奇百怪,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日则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循环,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时辰内,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於人乎!天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於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於耳,故其听也聪;聋者善於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於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真,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长生乎?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胜於用师导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渐归於至善无恶之地,胜於用师导引之功万倍。盖师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绝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惧於不睹不闻之处,师力焉得而及之?至圣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节妙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心不可见,因物而见,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开门揖盗耳。盖目有所见,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人能返观内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眦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天与物相远,似乎无恩於物矣。殊不知无恩之中而实有大恩生焉。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於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乐者,万物难屈,无拘无束,性常有余;至静者,万物难移,无贪无爱,性常廉洁。乐者无心於余而自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心之用,神矣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道行於无象,运於无形,为物不贰,其至私与。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禽者,擒也,统摄之谓;制者,造作之谓;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在乎一气也。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生长敛藏,总是一气擒制之,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活活泼泼的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气。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阳者,生也,恩也;阴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为根,死以生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里求生,则长生而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物之文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於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关,回斗柄,采药物於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於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於水渊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於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故以言其无,则虚空一气,无声无臭,其为道也至静,静至於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之?[囟/比]陵师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者是也。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其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谓神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万象森罗,八卦相汤,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师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者是也。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非有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观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观天道,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由观窍而至观妙,由神器而入至静,由勉强而抵自然,有无一致,功力悉化,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术,乃转璇玑、脱生死之术。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以至拔宅者八百,飞升者三千,无非由此道而成之。吁!阴符经三百余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天机大露,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般,无非申明阴阳相胜之术,有志者若见此经,诚心敬阅,求师一诀,倘能直下承当,大悟大彻,勤而行之,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

 

 

3、《黄帝阴符经》易解篇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霍斐然:《黄帝阴符经》奇门遁甲释秘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此節是全經之總綱,學說之根據。高度概括了《陰符經》總體內容,故曰:『盡矣』。「觀天之道」謂「天之道」用「觀」而取得。不但有其客觀根據,而且有其具體方法,而非空洞理論。自有古天文學內容,包括古代星占學在內。但全文中並未提及三垣二十八宿,五星淩犯等星占天象內容之事。由是可知,《陰符》著者是從星占學的另一分支,以天象實體運動爲依據,即是應用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出的干支八卦,建立起一門有天道依據的數術系統遁甲式體系。經文明示『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就是遁甲式的明證。

中國古代一切傳統學術,皆是首重天道,遁甲式亦不能例外。但與六壬、太乙之術不同,各有其特色。合稱「三式」之學。遁甲以九宮爲框架,六壬以十二地支爲框架,太乙以九宮十六神爲框架。太乙占國運,遁甲占兵機,六壬占百事,各有重點,亦各無不占,然均不離以「干支」爲根據。古人發明「干支」頗不容易。看起來很簡單,要知其所以然和探索其客觀根據就不容易。不論醫卜星相,天文地理,宗教神學等等,無有不涉及「干支」者。

注:能通三式,乃為神。三式為六壬、太乙、奇門遁甲也。

「干支」是古天文學家研究的成果結晶,是天體運行規律的高度反映。它在天文學中的客觀根據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故不見有人具體揭示。各著作之中,包括天文學史之中,皆多從說文解字訓詁考釋,卻缺乏從古天文學中具體落實。遂至認爲干支屬抽象概念,記時符號而已,其實質卻鮮爲人知。將本來科學的東西,未能加以充分認識,反而被誤認爲是甚至肯定是「唯心」的和「迷信」的東西。

「八卦」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推理所應用的符號系統,用之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在遁甲式中,八卦通天地人三盤之體,其側重在於「空間」方位的反映和事物形象的歸屬。自宋代而後,八卦又有先後天之分。遁甲式所用爲後天文王八卦,未提先天伏羲八卦。可知《陰符》所用自應是「文王後天八卦」無疑。《陰符經》所用八卦甲子,雖是時空統一的,但又是有所側重的。干支雖可表示空間方位,其重點乃在於「時間」的反映。八卦雖可表示時間,其要端多主於「空間」方位的反映。故自古皆採用干支記時,而不用八卦記時。《遁甲》用八卦作「三盤」的定位式,天干從中順逆演布,體現時空統一的變化類比。可見古人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智慧的陳迹,用圖以明之。

 

注:上圖為《周易本義》中所記載的「後天八卦方位圖」,為解釋〈說卦傳〉中「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圖中卦位為震正東、兌正西、離正南、坎正北,稱「四正卦」;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稱「四隅卦」。宋人謂此圖為文王所創,故又稱「文王八卦方位圖」。按先天與後天八卦所示之方位,與常例正反相對,朱熹認為天是運轉的,故方位也是變動的,或為較合理解釋。
 
《遁甲式三盤空間定位合圖》

 

 

注:天心星、天任星、天禽星、天輔星為四吉星,天冲星、是次吉之星;天蓬星、天芮星、天柱星為三凶星;天英星是中平。天蓬星:原名貪狼星、天芮星:原名巨門星、天冲星:原名祿存星、天輔星:原名文曲星、天禽星:原名廉貞星、天心星:原名武曲星、天柱星:原名破軍星、天任星:原名左輔星、天英星:原名右弼星。

 

「執天之行」,即是根據「觀天道」所獲的天道運行規律的記時「干支」爲依據,法天則地演布奇門,得出千變萬化之一幕,用作預測和決策的行事指導,爭取計劃的勝利。故曰:『執天之行,盡矣』。是有具體數術內容的,而非空洞詞句。

 

圖、注 by Chaoping.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此節從總綱而展開論述。「故」即所以,乃申述「觀天之道」的具體內容。

 
「天有五賊」之「賊」,即盜賊之「賊」。賊與盜對,經文中有「五賊三盜」之說。「賊」爲明取強奪,「盜」爲暗地偷竊。即指盜竊天機有明暗兩個方面。有形象思維與理化思維,皆有具體內容。天之五賊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道中運行,占星家可以明白地觀察到它們順逆留伏的運行,沖巳淩犯的現象,芒角動搖的狀態,以及隱顯五色,九洲分野等,與人間社會相聯繫,作出災祥的判斷。在《唐開元占經》《太白陰經》《乙巳占》《蘭台秘苑》和《天文大成》《歷代天文律曆等志》中有豐富的記載。但是,《陰符經》著者明顯地是「星占術」的另一分支,不用守候靈台(觀測台)的辛苦,只從古天文家精闢創作反映「天道」規律的「干支」這個天機來推演,從形象思維飛躍到理性思維。諸如「六壬」「太乙」「子平」等等數術,無不根據干支來推演。特別是《遁甲》式,將天道運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和天體空間定位的九天星,作爲天道規律的客觀依據,用干支五行和九星用作天機全息的類比。《煙波釣叟歌》曰:『庚爲太白丙熒惑』,即是以「庚」逮捕太白金星,「丙」代表熒惑火星。這就充分證明遁甲是用天干五行代表天文行星的事實。這種方法,既本于天道,又不用守候靈台的辛苦,僅用干支八卦推演,即可得到預測效果。《煙波釣叟歌》又說:『白入熒兮賊即來,熒入白兮賊需滅』,這裏不但證明「遁甲」是以天干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同時又證明了「遁甲」是用五行代表五賊之事,與《陰符經》的隱秘若合符契。

「見之者昌」;昌,明也。遁甲式重天盤又重天干,唯天干明布天地盤之中,一見而知,故曰『見之者昌(明)』,而地支無定住,藏於九宮之內,靠順逆推演方可知道,是說代表五行的天干有明顯的位置,一見可知,而不與地支情況相同。故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昌,明也,明白其吉凶以定趨避之行動也。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是說三奇六儀(即乙丙丁三奇,戊己庚辛壬癸六儀,均指天干而言),按規定之陰九局陽九局順逆演布法則熟記於心中,即是『五賊在心』。演布時將三奇六儀這一連串的天干或順或逆,按用局規定排布在天盤上,故曰『施行於天』。地盤亦同樣布天干,其局法定體,從天道中來。地盤不動,唯天盤動(視運動)。也即是法天則地的類比。

 

注:演布法則為「一氣統三為正宗,陰陽兩遁分順逆」。一氣所指是節氣,每節氣分三元,三元是上元中元下元(每節氣各十五日,每五日為一元,分上元中元下元),節氣的分野以冬至和夏至,冬至後以陽遁為順,夏至後以陰遁為逆,順逆以九宮為順逆(冬至後用陽遁,就是陽一局到陽九局;夏至後用陰遁,就是陰一局到陰九局。陽遁是陽局在九宮是順飛,陰遁是陰局在九宮是逆飛)。

 

注:陰一局

甲子從坎一宮起戊,甲子旬六儀符首為【戊】在坎一宮

甲戍旬六儀符首為【己】在離九宮

甲申旬六儀符首為【庚】在艮八宮

甲午旬六儀符首為【辛】在兌七宮

甲辰旬六儀符首為【壬】在乾六宮

甲寅旬六儀符首為【癸】在中五宮寄坤二宮改【乙】

甲則是【戊】,【戊】即是甲

六儀符首知道以後,把六儀符首【戊】放在地盤天干上,如此地盤天干和六儀符首【戊】就在同一宮位,把地盤天干和六儀符首【戊】相同天干的前一宮位的地盤天干,放在六儀符首【戊】的前一宮位,那麼也就是天盤的天干,然後開始逆時針旋轉,中宮不動。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上下四方謂之宇,指空間。古往今來謂之宙,指時間。「在乎手」,即是在掌上運算的古法,以九宮八卦爲定位,代表空間,用記時干支代表時間,在掌上輪算;古人稱爲「掌訣」。《煙波釣叟歌》說:『先須掌上排九宮,縱橫十五在其中。次將八卦論八節,一氣統三爲正宗。陰陽兩遁分順逆,一氣三元人莫測,五日都來換一元,接氣超神爲准的』。一般流傳的掌式多是用的「邊九宮」法。「活盤法」上掌,必須滾瓜亂熟後才能用,不然就用書寫法,或用「拭盤」,即是「奇器」。

「萬化生乎身」。《爾雅》曰:『身,我也』。指佈局之後,判斷首明。主客之分,人我之別。即萬事萬物與我發生關係,自有或吉或凶之結果。皆由人我、物我、事我之間的生克關係而造成。一主而百客,判斷之要端也。此節所論,層次清楚,條理井然。

 

圖、注 by Chaoping.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此節承前節「宇宙在乎手」的佈局內容展述其佈局原理,是本「天人合一」之說。天與人,在遁甲中,分別以天盤九星代表天,人盤八門代表人。

 

「天性,人也」,即指天盤九星之屬性與人盤八門之屬性相同。例如:坎宮天盤星天蓬屬水,人盤坎宮休門也屬水。艮宮天盤星天任屬土,人盤艮宮生門也屬土。震宮天盤星天沖屬木,人盤震宮傷門也屬木。巽宮天盤星天輔屬木,人盤巽宮杜門也屬木。離宮天盤星天英屬火,人盤離宮景門也屬火。坤宮天盤星天芮屬土,人盤坤宮死門也屬土。兌宮天盤星天柱屬金,人盤兌宮驚門也屬金。乾宮天盤星天心屬金,人盤乾宮開門也屬金。中宮天盤星天禽屬土,人盤中宮寄居坤宮死門與艮宮生門也屬土。這就是天人屬性相同的「天性人也」的具體內容。
 
「人心,機也」是聯繫「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樞紐了。「機」即是「天機」,也是「樞機」。人心是「機」,主宰於中,而起樞機的作用。即由人心來主天(天盤)以定人(人盤)。也即是說,天盤是據「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的記時「干支」爲依據,求得天盤直符宮,直符宮下的人盤八門記時直使。這就是「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具體內容。例如:陽遁一局,甲子直符屬坎一宮天蓬星,其人盤休門即爲直使。實在簡易,取義頗爲深刻。只要求出了天盤,就得到了人盤。確實靠人心在作主宰。經文所述,何等明白曉暢,並非抽象的空洞大道理,且有其具體的落實處。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此節承前節所述佈局後所得格局判斷之舉隅。此所謂「天」即指「天盤」,「人」即指「人盤」。
 
「天 發殺機」即天盤受克制。「人發殺機」即人盤受克制。《奇門統宗 . 奇門秘訣總賦》曰:『身殘毀兮!乙遇辛而龍逃走;財虛耗兮!辛遇乙而虎倡狂』。即天盤中的「乙」受地盤總的「辛」所克制。「乙」爲東方木青龍。因天盤主動,故曰「龍逃走」。『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即是天盤中的「乙」受地盤中的「辛」克制,「龍蛇起陸」即爲「龍逃走」之意。《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奇門上盤象天,謂九星;中盤象人,謂八門;下盤象地,謂九宮。上盤星也,中盤門也,下盤宮也。凡占吉凶者,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盤,吉凶由天故也。凡星克門吉,門克雄凶』。此天盤受克爲凶,即天發殺機之舉隅。東方木爲青龍,乙者龍蛇之象,陽爲龍,陰爲蛇,乙至陽宮爲龍陰宮爲蛇。又甲爲龍,乙爲蛇。八卦甲子者,形象思維與理性思維結合應用而作出判斷,此遁甲式方法之特色。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乃人盤受克,遭天地盤克制而有災禍也。《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凡出行趨避者,首重八門。以八門爲人盤,吉凶由人自取故也。凡門克宮吉,宮克門凶,傷人、事故凶』。若天地盤皆同時克制人盤則至凶。故曰:『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此指天盤人盤同時皆遭克制,則有一番變革之象。即天盤直符宮與人盤直使宮二者皆受克制,定有一番鬥爭或災禍出現,是萬事萬物複雜變化的兆基。故曰:『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此節經文有作『天發殺機,移星異宿;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地發殺機,龍蛇起陸;天人合發,萬變定基』者。有將「移星異宿」作「日月星辰」者。明顯是注家增入一「地發殺機」和「移星異宿」,待欲湊足「天地人」三才之數。殊不知前有「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之句,未涉及地,後有「天人合發」之結語,亦未提到地,只是「天人」並論,其畫蛇添足破綻顯然。非原文所有可知,郭忠恕三體書迹,既然刻碑傳世,必早有考證,今從之。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此節承前凶格而發。測得凶格,有災禍降臨,當採取避禍趨吉的措施。《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吾既有身,如何才能「無身」?若說毀滅自身,吾又何存?此之所謂「無身」,實指「隱身」避患之術。《奇門秘訣總賦》說:『如遇急難,宜從直符方下而行。太陰潛形而隱迹,六合遁身而謀議。九天之上揚威武,九地之下匿兵馬』等等,皆爲遁甲術中的神秘學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是說人之智力雖有水平不等,同樣可以用隱慝伏藏之法進行趨避。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九竅」指九宮之訣竅。「邪」是指一種不常見的現象,昔人稱爲「邪術」,今人稱爲「特異功能」。是說遁甲趨避方法,是用「九宮式」而非「六壬式」(二式皆有趨避說)。既用九宮中的訣竅可産生隱遁作用的邪術。其方法有三個要點,重在天盤中的乙丙丁三奇。《遁甲統宗》曰:『時下得乙者爲日奇,凡攻擊、往來者,逃凶者,宜從天上六乙出,則恍惚如神,無人見者。從天上六丁而出,入太陰而藏,敵人自不能見也。凡攻伐,宜從天上六丙出,挾威火,故類王侯』。又有「急則從神緩從門」之說。

有《秘藏六陰洞微遁甲真經》上中下三卷,是宋代寫成的「法奇門」專著。在有關《遁甲》古笈中,也有不少的符咒異說,前人早有認爲邪僻不經者,或只從其數理部分,神學之類皆棄而不用。如《奇門一得》《奇門元靈經》《奇門法竅》《奇門闡微》《奇門心悟》等等皆是。

奇門數理趨避之要,在於自爲「主客」。即測得利於爲主者,則後動,是爲「後發制人」。測得利於爲客者,則先動,是爲「先發制人」。是以靜爲主,動爲客。測得其機,則按機行事,動靜可以由人。總之,此節是闡述趨避之法,書中不乏記載。此一傳說神秘文化史料,未必儘是荒謬空談。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此節仍是遁甲格局又一舉隅。《煙波釣叟歌》曰:『丙爲勃兮庚爲格,格則不通勃亂逆』。又『甲加丙兮龍回首,丙加甲兮鳥跌穴』。甲爲木,丙爲火,火生於木,即生火者木,初則火勢漸升,光耀照人,原爲吉象,繼則木被火焚,象奸生於國,時機至而生變動,國必潰敗之象。謂得此局,必先吉而後凶,知此奸臣當道,不宜從政,隱居修煉,如老子過函谷關,張良隨赤松子遊之類,可謂聖「知時」也。解者因有「知之修煉,謂之聖人」之句,遂誤解爲道家修煉之術,而不顧「奸生於國,時動必潰』之聯貫。其附會顯然。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也;萬物,人之盜也;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此節論述佈局後進行判斷有三個重點,叫做「三盜」。是盜竊天機奧秘的重要點。「天生天殺,道之理也」。《遁甲大全》說:『凡占吉凶,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盤,吉凶由天故也』。這就是「天生天殺」的道理。「盜」即是偷盜的盜,與「賊」之明取不同。賊爲明取,盜爲暗偷。皆指竊取天機奧秘之事而有明暗兩個方面。「五賊」爲天干五行,明顯排布於天盤九星遁甲式中,一見而知。但「三盜」必須通過相當的思維過程,才能作出吉凶的判斷。奇門重天盤,「三盜」又是重要部位;即一,天盤直符宮。二,人盤直使宮。三,地下符使宮。直使爲事之先應,直符爲事之結果,地下符使則屬符使之後援。遁甲佈局容易,判斷頗難,八方四層,八卦九星,八門九宮,八將十幹,錯綜變化,茫然無頭,不得要領,難免迷惑。《奇門統宗》凡例曰:『奇門占法,要分動靜之用,靜則只查直符直使時幹,看其生克衰旺如何?動則專看方向,蓋動者機之先見者也』。由是可知,《陰符經》所言「三盜」,實包括動靜二用,物我兩項。「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也」、「人,萬物之盜」,三者一致,即天地人皆爲「萬物之盜」與「萬物、人之盜」二者對應。歸總只是「物、我」二者。「三盜」實屬「萬化生乎身」內容之展開落實而已。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是說動用三盤八方,和靜用符使三盜,都相生相宜,而天地人已安祥無虞了。「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故曰」是承前而發。謂既得三盜相宜(靜用),三才也安祥(動用),就象按時進餐一樣,是合符生理,所以要掌握時機,縱他變化萬端,也能得到平安。關鍵在一個「時」字上。甘氏《奇門一得》所謂:「萬事盡包一局明」。前節舉凶格,本節論吉象,層次鮮明,闡述精透。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此節承前節吉格凶格,從神從門趨避之妙而言。謂「急則從神」趨避妙,人皆知其爲「神」之神妙,但「緩從門」是數理天機之應用,不用神道符咒等說,仍有神妙之功效,其所以然則人不能知也。故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此節粗讀之,似贊曆法測定朔望月大小之功,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之說。細味全文,其實不然。月大月小有何神秘?君子得之,怎能固躬?小人得之,又焉能輕命。因此,「日月有數,大小有定」之文,並非指測定月大月小之事。「日月有數」,是說日有日之數,月有月之數。即日奇門有日奇門之數,月奇門有月奇門之數。用日干支佈局者爲日奇門,用月干支佈局者爲月奇門,用時干支佈局者爲時奇門。「大小有定」,是指局數有一定的規定,該用幾局就用幾局,不可錯用,與占事之大小有關。凡大事用月奇門佈局,如君國大事等;小事用日奇門或時奇門,如日用百事等。皆是依據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的記時「干支」佈局以占測事物,故有「聖功生焉,神明出焉」之妙。「神明」即神而明之之謂,皆讚美遁甲式之妙用也。「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見,莫能知也」者,是說用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的「干支」中有「天機」的反映,用「干支」作爲遁甲式資訊場的展開原點,可以得出千變萬化之一幕,可以「萬事盡包一局明」。雖然「干支」匯總有無窮的「天機」奧秘,而又頒行天下,天下莫不見者,但其中所藏「天機」奧秘,由是不知遁甲式者所不能知道的。

「君子得之固躬」者,即是說君子得此術可以趨吉避凶,保全自身。「小人得之輕命」者,是說小人得此術則胡作非爲,反致喪身。「輕命」與「固躬」對舉,可知輕命即輕視性命而遭滅身之禍。此又爲擇人而授的保守思想提供理由。《煙波釣叟歌》:『請觀歌裏精微訣,不是賢人莫傳與』。《奇門統宗 . 玄機賦》:『泄盡天機玄妙,當爲聖主圖功,雖得千金勿授,妄傳小輩具戎,若將此法輕言,罪犯天誅不宥』。可見遁甲式自來知之者不多,皆因要求嚴格,擇人而授,保守過分所至。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此節承前文既「保守」又「玄妙」,而有「亂傳匪人遭天遣,閉道獲天誅」之慮。故又不厭其繁,反復申述「專一」,「精思」勝過師授之理,鼓勵人專研,不但不局限于師承,並有突破局限、自學可以成材,無師可以自通之指導思想,最爲可貴,令學者鼓舞。舉出「瞽者善聽,聾者善視」之實例,爲「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之論證。由此又推之「三反晝夜,用師萬倍」之可能。「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若將一個問題集中思考三日三夜,必能得到新的可喜成果。

但「精思」、「專一」頗不容易,每有外界干擾,引誘轉移,功虧一簣。關鍵在於視覺。《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與《陰符經》:『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是一個道理。也即是說,研習《陰符奇門》或有師承,或無師承,只要進行「精思」、「專一」,避免外界干擾與誘移,是同樣可以弄懂弄通的。《戰國策》中的蘇秦,懸梁刺股,簡練揣摩,期年而後成者,即是得其術得其理無師自通之明證。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則廉。]

 

此節論述《遁甲》「天盤」類比天道之意義。天既生萬物又殺萬物,吉凶由天,無恩而生大恩。雷風暴作,折殊髮屋,迅猛異常,蠢然無情。任其高興時以顯其無窮的威力(至樂性餘);當平靜後,又天下皆同,廉潔公正,都享安寧(至靜則廉)。這就是類比天道「活盤」運轉之式,一動全動,廉潔公正,無恩而生大恩之義。「雷風」乃大自然現象,代表天之行事。何以獨舉「雷風」爲用?因雷在卦爲震,以象天威;風在卦爲巽,以象命令;震爲陽,代表幹,直符之喻也。巽爲陰,代表支,直使之喻也。符使雖分陰陽,而五行屬性如一。加臨于八方,又各有所之。加陽星爲開,百事吉,爲「至樂性餘」乎。加陰星爲闔,百事凶,爲「至靜則廉」乎「廉則無情」,非正必凶也。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此節承前節天盤與人盤「活盤」旋轉所涉及中五宮天禽星與人盤中五宮直使應用方法問題的專門論述。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說天盤活盤旋轉,取法天動地靜之式。一動全盤轉動,不私于一方。如此則中五宮處於中軸,恒定不動,不見變化,如何應用?中五宮天盤名「天禽星」,人盤無門,直符直使當中五宮時如何應用呢?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特殊問題,故《陰符經》特別用了四十六個字來闡明其用法,也是相當必要的。《遁甲符應經 . 九星所值宮第三》曰:『中宮者土,火之子,金之母,所寄理於西南坤位也』。《遁甲統宗》卷二:『中五宮陰陽遁俱寄坤宮』。《遁甲演義》《武經總要》《太白陰經》《協紀辨方》《象吉通書》等,中五宮均寄坤二宮死門。或謂土之長生在申,故中五寄坤二死門。但必然顯得死門多而生門少,很不自然,顯屬人爲,昔人亦有評論。《陰符經》著者提出「禽之制在氣」的辦法,禽即天禽星,氣即節氣,制即制度,即是說中五宮的應用應根據節氣來均衡寄用於生死二門,不可呆寄於坤二死門。若是呆寄死門則顯得死門多生門少。所以要均衡寄用,以體現「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的迴圈寄用方法。生即生門,死即死門。即冬至後中五寄坤二死門,夏至後中五寄艮八生門。改進中五呆寄坤二死門之法。同時,又引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的事理來說明這一問題。又進一步評論說「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意思是說,中五宮呆寄坤二死門,是只知空間(天地)文理爲正確的是愚人之見。「我以時物文理哲」,意思是說,我根據時間事物(時物)來迴圈寄用,才是聰明的方法。

 


此節經文,完整一氣,脈絡鮮明,絕非附會可知。中五宮用法各有不同,早在《陰符經》著者已有此論述。《甘氏奇門一得》有曰:『世傳五禽寄于二宮,重借死門以配之,不知始誤李鑒。考之唐荊川值李九峰來謁,陳純陽祖師之說,但當趨五飛乾,詳究其用,寄者無驗,而不寄者百不一爽,則此是彼非,不辨自明矣』。甘氏是用飛宮法,隨九宮次序飛布,增一中門(或跳躍中宮),似比活盤法寄宮合理自然,但不符合天體活盤運轉之客觀現象。《遁甲統宗》卷二有「陽遁寄坤宮,陰遁寄艮宮」之說,與《陰符經》之說相合。《奇門元靈經》卷二:『五中宮,陽遁借生門直使,天芮爲直符。陰遁借死門直使,天任爲直符。」。《奇門法竅》更有隨四季寄用生杜死開之說,還有隨八節寄用八門之說。可知中五宮的用法很有幾種,也很重要,關係著學歷的見解層次和師承派系的區分。在流傳的《遁甲》古笈中,多以中五呆寄坤二宮,雖然《陰符經》早已得出改進之方法,很少有人應用,可知呆寄坤二之法有他的偶中性。前人也早以用時間檢驗證明,也許是「重數不重理」之故吧。

此節原文之後,有的版本有『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沈水入火,自取滅亡』這一大段。顯然是由前文之式演繹增入。謹增一「不」字以表反人之見,不但未明前文意,文風亦不相類。與原著也不相屬。碑林宋郭忠恕書迹簡潔可貴。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此節論述「靜」生萬物,「動」成變化之理,動靜本是相對存在,動爲陽、靜爲陰,陰陽相推,方見變化。「靜」屬自然之道,以生萬物,「動」屬變化之道,以見天地之心。靜爲體、動爲用,靜與動對,浸與流異,浸乃動之微,言天道運動,觀察起來肉眼不能直接覺察,象水在「浸」一樣,所謂「天地密移,疇覺之哉」。隨不能直觀感覺,但日月往來,陰陽推移,可知天地運動的迅速與運動的實在。遁甲式天地盤的類比,天盤活盤象天運轉,地盤不動象地之靜止(視運動),來體現天地之道「浸」的幾微變化。即是法天則地創奇門,以體天地之道,以類萬物之情。

此節注家斷句多作「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我則認爲,「陰陽勝」斷句未妥,應作「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方妥。因後有「陰陽相勝之術」和「相推而變化」之句,即是「陰陽勝陰陽」之意。若以「陰陽勝」斷句則語意不全,有失陰陽二字之謂語也。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此節經文之前,他種版本有「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用而制之」一節。郭忠恕三體書無此一節。文風不相類,似注文評語誤入正文。今從郭氏。

此末節揭出,律曆所不能契者,於是有「奇器」,只用「八卦甲子」,將千變萬化鬼神莫測之機,用陰陽相勝之術,明確地顯示出來。或神奇隱藏而去。「奇器」即是九宮遁甲式,以九宮爲框架,以八卦甲子爲素材。

 
張良注曰:『六癸爲天藏,可以伏藏也』,即是《遁甲》中的內容。李鑒《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九有曰:『凡六甲爲青龍,可以建福。六乙爲蓬星,可以建德。六丙爲明堂,可以出入。六戊爲天門,可以往來。六己爲地産,可以伏藏。天至三凶神之宮,六庚爲天獄。六辛爲天庭。六壬爲天牢。天藏之中爲六癸,可以隱藏也』。此「八卦甲子,神機鬼藏」者,即指八卦甲子之中有隱藏之神機,頗有濃厚的神秘色彩。清徐大椿注《黃帝陰符經 . 序》曰:『陰符,贊易之書也,其末章所雲:奇器,指八卦甲子。前後所論,皆所以剖明之也』。惜徐大椿未知《陰符經》即是《遁甲經》元始古笈。雖不中,不遠也。從此揭出,層次顯然,脈絡相貫。若不明遁甲之說,又何以知陰符之然哉。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結束語

 

陰符自古幾人得,奇器原來爲兵設;豁然貫通無他意,遁甲奇門句句切;
無怪蘇秦椎刺股,可知黃石授此訣;本來數術不足信,聊將管見抉其秘。
 
霍斐然于巴縣天文鄉
一九九三年春節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奇门遁甲八神与四神兽::

 

  ⒈值符值符是八神的元首,是九星的领袖,因名值符。它的原神属火,值符所到之处,百恶消散,诸凶寂灭,是最吉最善的神煞之一。太白庚金虽是最凶的恶煞,但它若临值符之下,便消形入墓,吉处可告,凶处不凶。天始于甲,地始于子,值符是六甲之首,又居地盘之中,所以它堪称万汇之尊,一提到甲子,六甲就在其中了,这是从理论上解释值符性格。值符原神属,禀中央之土,是贵人之位,能孕育万物,造化世界,首长,元帅居其下则万事如意。
  ⒉腾蛇(朱雀) 腾蛇是中央的阴土,它的性情顽固不化,专管田禾木稼之类的官司争讼,经曰:"趋三避五",自甲至戊其数五,自子至辰其数亦五,艮纳丙、坎纳戊配于东南。三五反复,凶顽之气不能彻底驱除,就把它镇压于艮山之下,所以腾蛇下还含有勾陈的成分。避五也就是躲开已庚辛壬癸五干和伤杜景死惊五凶门。腾蛇的原神是南方丙丁火,其性虚易耗。
  ⒊太阴太阴是西方的阴金,是阴佑之神善作祯祥吉利的好事,因为离纳辛,配到西方兑宫,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少女中女都是阴,其阳气穷,难以化育,所以取名叫太阴,它的性格喜爱阴匿暗昧,爱静不爱动,倾向花草女性,更善作欺蔽妾妇之事。
  ⒋六合(青龙) 六合的原神是甲木,六甲之妹六乙配于庚金为妻,怀庚金之胎、归妹与甲位,镇守于东方,从甲到庚的序数是六,所以命名为六合。它的性格平和,喜爱做婚姻交易的媒妁,说合事儿,有时也管些风雨闲事。
  ⒌白虎 白虎是西方庚金之形,已纳庚金,巽为风,风从虎,从甲到庚的序数是七,正应九宫七数,所以叫白虎,威镇西方,它的性格好杀好战,凶猛无忌,专管行兵战斗、凶杀武战,疾病死伤,道路不通之类凶事。白虎下隐有勾陈,勾陈居中央属阴土,但它纳丁火之气兑纳丁已,所以它常隐于白虎之下,专制造些惊恐,怪异,妖言惑众之类的事情。
  ⒍玄武 玄武其原神为北方壬癸水,水是黑色,得中央黄土而成其形,所以取名叫玄武,它专辖北方,其性格喜爱阴谋贼害,专干一些偷盗逃亡之类的事。玄武下隐有朱雀,朱雀虽与玄武有南北之分,水火之分,但它生长在丙,而丙纳艮土,所以能和玄武为伍。朱雀南方火神,统辖周天之野,专管文明之权,掌奏口舌和文书职务,如果得地旺相就是调函提拔文件即至之喜,如果休囚失令就有是非口舌或者打破常规的扰乱之凶。玄武刑戮好战,爱偷喜盗
  ⒎九地九地是坤土之家,万物之母,是阴晦的象征,所为的大多数是柔和恭敬,谦虚和顺之类的事情,但它有时也操生杀大权,属半吉半凶。坤纳乙癸,自乙至癸的序数是九,所以取名九地。九地畏克制忌入墓,春夏则生,秋冬则杀,掌握皇太后之权柄。
  ⒏九天 九天其体属金,乾之象,万物之义,是奋发向上成果辉煌的星神之一,乾纳甲壬,它的性格刚强,而好动。天始于甲,自甲至壬的序数是九,所以命名为九天。居九天位者其事大多名正言顺,时令旺相,办事无阻,是最吉利的星神,如果得门得奇,万福集成,即使不得奇,它也不会发凶,它最怕入墓而力量难伸。
 

 

九遁:
天遁 生合丙临地盘六丁
地遁 开合乙临地盘六已
人遁 休于丁合太阴
风遁 乙合开休生中一门临巽或开临巽
云遁 乙合开休生中一门临六辛或乙开临坤
龙遁 休于乙临六甲临坎或休于乙临六癸坎
虎遁 开甲申庚下临地兑或休乙合六辛于艮宫或生合辛临地乙于艮
神遁 丙合九天临地生门
鬼遁 生门与丁九地临艮或乙奇合九地于杜门或开门丁奇合九地
人遁
构成——天盘为丁而八门为休门,且八神为太阴。
1、可得人和。
2、可得一切之中和。
天遁
构成——天盘为丙而地盘为戊,且八门为生门。
1、财运良好。
2、时间方面会有好机会的出现,而且这个机会会影响以后的生涯而带采很好的结果。
地遁
构成——天盘为乙而地盘为已,且八门为开门。
1、会得到良好的环境。
2、由于周围情势会对我方形成有利的局面, 因而能顺利发展。
神遁
构成——天盘为丙而八门为生门,且八神为九天。
1、具有权威性,又会增强势力。
2、会得到财运的恩惠。
鬼遁
构成——天盘为丁而八门为开门,且八神为九地。
1、为人处事的要领很好,故要领优于人情或权力.
2、在考试力方面会有好结果。
龙遁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入乾,或八门为开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2、会强力的发展。
虎遁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入艮,或八门为生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2、有良好的创意。
风遁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入巽,又八门为吉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2、交际广阔。
云遁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入坤,又八门为吉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2、处境很稳定。

三、道教的 " 符禄 " 是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日常生活中,《黄帝阴符经》无论以书法或符禄的形式去书写,均是修行简法

 

   符禄或谓之 " 神符 ", 写之形似篆书 , 难以辨认 ,.<< 玄门大义 >> 解释说 : 神符 " 即龙篆之文 , 灵迹符书之字是也 ." 道教符禄文字 , 实则是仿天上 " 三元五德八会 " 之气 , 自然结成的天书文字 . 书符者 , 以道之精气 , 布之简墨 , 会物之精气 , 以驱邪伪 , 辅正真 , 召会群灵 , 制御生死 , 保持劫运 , 安镇五方 . 也就是说 , 道士画神符 , 要具有召神劾鬼 . 镇邪扶正 . 消灭祛病 . 保佑平安的神奇作用 , 画符者自身必须具备高深的内丹修为和完备的道家思想理论精义 .

神符是以意念与精气为载体 , 沟通人与神灵关系的信息通道 . 道教中称 " 画符不知窍 , 反惹鬼神笑 , 画符若知窍 , 惊得鬼神叫 ". 神符对于道士来说 , 是极为神秘和重要的 , 它是与上天神灵交流的密码 .

道教符禄虽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 但从形式上看 , 符禄又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早期道教符禄 , 基本上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 . 后来 , 道教为了加强神力的玄妙感 , 按自己的丹功修为和对道的体悟 , 对汉字作了大胆的变形 , 突破了字体笔画的束缚 , 创造出一种人们难以辨认的文字 . 但是 , 符禄也不是随意所为的蚕产物 , 而是有着一定规律的独特文字 .

符箓在一般人心中仅是作为道士招神刻鬼的一种手段,因为道士用符箓大多伴有神秘的咒语祭神捉鬼的场面,带有神秘色彩。但是从形式上看,符箓则又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从其形态及其有文学解说不但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书法传统,而且可以为发现先民如何通过点线的组合来表达一定心理冲动的思想萌芽。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符,起源于古老的“云书”。相传是黄帝所作,并以云为纪。古人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说,意为云有飞龙变化之状,狂风有猛虎下山之势。云书早期为巫师所垄断,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黄帝在道教中以天神面目出现,所以云书又符合神意之意,故有符之称,因此符箓有模拟云彩飘动之状

  箓是道教记录天曹官属佐吏之名的一种秘文。因为两者书写方式与基本性质大体相似。后来遂归为一类。符箓对飘动变化万端的云状的模拟或写照。与绘画作品一样。它们是天地自然物的一种反映,但是随着道教的发展,符箓的模拟对象便趋于复杂和多样。从一定程度上隐含艺术反映的自然逻辑。

  符箓模拟对象的扩展,其应受到具体的不同层次之制约。符箓的名称以入品类也变得五花八门。如“玉牒金书”“丹书墨箓”等,都是符箓的变格或名称。符箓演变不仅与模拟对象有关,而且与其书写材料也有密切关系。如“玉牒金书”,据说以紫玉为筒。生金为文,编以金缕,缠以青丝。

  从艺术心理上看,符箓模拟的书写或制讲讲究得意自然,道教要求作符时,必须“收视返听”,摄念存诚,心若太虚,内外贞白,意到运笔,一气成符,也即要求心无杂念,全神贯注,显然与中国古代书法家书写时的内心要求一致。

符箓还是很好的象形艺术,故以篆书刻成印章,有“篆刻”,篆刻与符箓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共同艺术特征,要求疏密结合,肥瘦均匀,轻重得体,增损自然等。所不同之处,符箓制作中以黑白圆点,曲直修线相交错,从而体现其水火阴阳之分。作为神界凭信的符,似文非文,似图非图。玄奥难解。

“都匠符”由“合明天帝日”五字组成。其中“明”字由四个日字构成,与通常所写不同。字体已变形,注重线条的流畅,整道符字体和谐,线条平直,表明写符者,运足元气,一笔呵成,下笔不拖泥带水。“合”字为了求得和谐,笔触更注重圆润。另有一符,由山、水鬼拼成。其实是“魅”字的变形。字形义为鬼头、山水合在一起,表示魅是躲在山水之中的。上述道符则略作变形,用鬼字代替了此且移在下面,而“水”字重复书写,遂使人难以索解。

在早期符文中,文字重叠之迹明显,比如《太平经》中的复文,就可以看出由多个文字拼成。复文文字显然较易辩认,很好的融合的古代中国书法的特色,不过更注重结构的配和,使人第一眼看上去有整体的感觉,似乎是一个字,而不是多个字的组合。复文所要求的线条平直,转角圆润等,注重运气功力,同篆文的要求十分相象。

  其后,为了显示符文系云气结成,符中线条屈曲缠绕,文字难以辩认。。如果云篆构成的符,没有附字说明的话,旁人无法理解与想象。这时候的符偏向于对风云流动的模仿,在书法中汇入绘画的技巧。不过,有的学者倒觉得整个符的文字同象形文字十分相象,更能发挥人的想象力。对文字注意的越久,所感受到的不是它的字,而是它的形,如蛇般曲折蜿蜒,如云般变幻多端,如风般难以捉摸。有些笔触十分之长,要求书写者的定力和运气,书写不能有断笔,否则破坏了整个符的艺术效果和视觉享受。

  符中鬼神形象,更加生动有趣,但文字只能意会而不能方述,据鬼神面目表情断定或揣测符的含义。于是使人觉得这符不能讲文字,只能讲线条画,它把鬼神的形体以寥寥数笔给勾勒出来。

  书符目的是为了祈福避邪,能与鬼神直接接触,可有鬼神的超自然神力,所以在书写时有可能辅之以进入某种境界。他们可能会灵魂游离在人之外,驾云御风,以鸟瞰的方式游历山川。久而久之,由某种模糊的形象进入比较具体的境界。画符者在欲仙欲人时,把要表达的文字以一种传达意蕴的方式表达出来。

道教对符的书画有严肃的规定,不仅要求所画正确,而且常伴有叩齿、捏决、存想等形体配合的过程,尤重运气。他们认为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书符者十分虔诚,只有运足元气,一笔扫去,一气呵成,将自己的精、气同感于灵符,方能使符有效验。这种说法提示出书法写作与人的精神意识乃至形体相配合的重要性。这对我国的相关艺术创作是具有启示性的。

  箓即记录,依据录内容分为两种:一是道士名册,称为登真箓,载明道士的姓名道号,师承和道阶:另一种是天神的名录,说明天神的名讳。箓是由道教内部秘受的,以其作用同符类似,并常于符相配合,故合称符箓。符箓是道门传法的凭信,所以教中秘之又秘。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四、《黄帝阴符经》细说音频、视频版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