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上旬到现在,短短不到两个月内,A股破净股票居然增加了将近1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破净股,让证监会也坐不住了。近日,证监会表示,那些具备资金条件的破净公司,应该回购公司股票来提振市场信心。不过,股民却在担心,证监会的喊话不具备强迫性,所谓的政策导向最后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数据 71只股票“破净” 从6月份开始,沪指加速寻底,跌破2300点、2200点的整数关口后,又将2132点的标杆性低位打破,并不断刷新低点。覆巢之下无完卵,个股更是惨不忍睹。截至昨日收盘,两市破净个股达到了71只。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破净个股增长了将近一倍。 这其中,钢铁股充当着破净先锋。数据显示,A股市净率最低的个股是安阳钢铁,公司昨日收盘价为2.34元,市净率只有0.55,鞍钢股份、华菱钢铁、马钢股份3只钢铁股市净率紧随其后,也都不到0.6。在71只破净个股中,钢铁股就占了15席,占比超过2成,且破净幅度最大的前10只个股中,钢铁股占了6成。 除了钢铁股外,交通运输板块也是破净的主力军,赣粤高速、广深铁路、华北高速、中原高速、深高速、福建高速、楚天高速、天津港等大面积破净。此外,基础建设、造纸等板块也有不少个股市净率不足1。 银行板块的破净同样值得关注。截至昨日收盘,银行股中有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三只跌破净资产,而另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7只个股市净率不足1.1,破净指日可待。 历史数据显示,在2005年998点时,银行板块的平均市净率为2.06倍;2008年1664点时,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为1.70倍。而现在,A股银行股中市净率最高的宁波银行市净率也只有1.48。 喊话 证监会号召回购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破净”的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份没有政策和法律障碍。但是相关上市公司“有义务”回购的说法并不准确。这名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支持和鼓励有条件、有潜力的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份,因为这种做法能够创造多赢的局面,提振投资者信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玉珍表示,当股市低迷时,公司采用回购方式释放正面信息,表达公司管理层认为股价过低及看好公司未来业绩的讯号,在国外很多市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回购股票后其股价表现都非常好。 不过,昨天下午,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史玉柱同时在微博上提醒投资者,“证监会官员呼吁,破净公司回购和大股东应增持股票,但现在谁敢回购和增持,保证请你喝苦咖啡! ”原来现在正是中报发布前期,根据规定,中报发布前的1个月里,公司回购或者大股东增持都属非法行为。 背景 A股公司回购股票者寥寥 对于二级市场来说,上市公司回购是比增持和承诺不减持更能获得认同的表达信心的方式,然而这一方式在市场上却难得见到几次。2008年8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放松对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管制,将之前的备案后得到监管部门的无异议函后才能实施,修改为备案后就可以发公告,不需要等监管部门的审核。 随后,天音控股公告,拟以不超过7000万的资金合计回购不超过3000万股,但最终只花了1200多万元回购了350多万股。随后,海马股份公告,拟以自由资金不超过1亿元回购不超过3000万股,但最终不了了之。实际上,从证监会2008年公布回购股份补充规定至今,除却股权激励的因素外,真正意义上的回购少之又少,只有天音控股、健康元、宁波华翔、德美化工四家。 其中,宁波华翔在2011年7月至11月间回购了1394万股,占总股本的2.46%,已于当年12月注销。而今年1月份,宁波华翔再次抛出回购计划,公司拟分两期投入不超过11亿元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若全部实施完毕预计可回购16374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9.60%。截至7月底,宁波华翔已耗资9000多万合计回购了1300多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6%。 与宁波华翔在回购上“慷慨”相齐名的还有健康元。2011年初,健康元发布公告,拟以不超过3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回购。到2011年底,健康元总计回购将近3000万股,耗资3亿。德美化工也是在去年发布的回购公告,回购规模相对于前两者较小,总共斥资5000多万回购500多万股。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公司在回购预案中均有提到,回购的重要原因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已经背离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能力,与公司长期内在的价值不相符。 与宁波华翔、健康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神华。从2009年至2011年,中国神华连续三年发布股权回购计划,但都是“虚晃一枪”,欺骗股民感情。 解读 不同行业应区别看待 对于证监会的喊话,有投资者表示,虽然一片用心良苦,但做法不可取。“回购股票应该是公司认为股价被低估,又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公司做出的理性选择,而不是市场不好时,帮助监管层托市的‘义举’。”另有投资者称,一些公司跌破净资产也不回购是因为没钱,银行有钱却不回购反而要再融资,很可能的原因是银行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股票。多数股民担心,证监会的喊话又不是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所谓的政策导向最后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因为信息的优势,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自己最能明白股票破净的含义。”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股票破净后,大股东增持或者公司回购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展示信心,证明公司股价有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低价增持6个月后,大股东就可以卖出,赚取差价。”而回购对公司来说,股本“瘦身”之后,可以提升每股所对应的财务指标,比如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不过,不管是大股东增持,还是上市公司自己回购,都应该是市场行为,证监会不可能通过行政命令来施压。证监会喊话,应该是意识到目前有些优质股已经跌过头了。” 不过,董登新表示,对于不同行业的公司进行回购,应该代表不同的意义。“现在有些股票破净,并不意味着是误杀。最典型的就是钢铁行业,前几年大扩张,现在产能过剩,出现行业性亏损。因为市场对钢铁股普遍不乐观,所以整个行业的股票都下跌,个股即使破净,也不能断定就有投资价值。”董登新表示,另外一些已经破净或者即将破净的大盘股如石化双雄和银行股们,破净主要是因为股本太大,机构炒不动,股价上不去导致破净。“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其他投资也是冒风险,而部分公司手中拿着大量的闲置资金,很有可能会在目前的低价位回购股票,给公司股本‘减肥’的同时,提振市场信心。” 新闻链接 破净银行回应证监会: 资本监管下回购有难度 作为蓝筹权重股的银行股屡屡破净,成为回购呼声最高的板块。但破净银行股的相关负责人对此则叫苦不迭。 “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在资本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回购注销资本必将影响运营和资本充足率。”交通银行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证监会的呼吁交行正在进行研究。对于高管增持,上述负责人则表示,高管个人意愿难以干涉。 回购所需的大笔资金和资本充足率红线成为摆在银行回购路上的坎。浦发银行董秘沈思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银行的资本金现在并没有那么充裕,动用资本金回购会带来更多的风险。 目前在银监会指导下,大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逐步推动,无论在资本数量方面,还是在资本质量方面,都提高了监管标准。银行回购股票呈现两难困局。 “既然认同银行股估值低,到了捡便宜的时候,那么应该上演的是汇金公司、社保基金、高管疯抢银行股,自然不用呼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记者采访表示。 日前交通银行298亿元定增方案正在等待批文,定增对象中除浙江烟草外均为公司原持股股东。财政部、社保基金等国家队拟以高于二级市场价格出手认购,交通银行股价便获多日上涨。 银行回购股票程序漫长将带来股价波动回购进退两难的风险。银行能否接招尚未能确定,但“回购预期”已经带来了利好,昨日银行股大面积飘红。 财经网 证券简称 市净率 总市值 (倍) (亿元) 安阳钢铁 0.55 56.01 鞍钢股份 0.56 230.59 华菱钢铁 0.58 72.68 马钢股份 0.59 121.15 河北钢铁 0.65 279.27 华泰股份 0.65 40.63 中海发展 0.67 96.15 宝钢股份 0.69 742.51 晨鸣纸业 0.71 44.42 四川长虹 0.71 94.63 杭钢股份 0.72 26.76 岳阳林纸 0.72 32.97 海马汽车 0.73 47.37 武钢股份 0.74 264.46 新钢股份 0.74 61.45 广深铁路 0.76 156 中国中铁 0.76 447.82 本钢板材 0.77 104.79 博汇纸业 0.79 24.37 长春经开 0.8 19.11 赣粤高速 0.8 80.57 华北高速 0.81 31.5 中原高速 0.82 52.59 南山铝业 0.82 128.81 深高速 0.82 50.88 景兴纸业 0.83 23.96 天原集团 0.85 32.48 楚天高速 0.85 27.86 太钢不锈 0.86 201.08 福建高速 0.86 6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