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必读:超低生育率将导致中国股市长期低迷 ——分析中国股市长期走势和未来危机,必读此文
超低生育率是影响经济增长导致股市长期 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间投资者蔡国民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超低生育率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消费严重不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通俗的说就是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总数)只有1.22,2005年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33,2012年6月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总和生育率已跌到极其危险的1.18。国际上低于1.5的总和生育率被称为超低生育率,如此超低的生育率导致了年轻人和婴幼儿占人群的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提高。按照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人口比例的10%的国际标准,中国自1999年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78亿。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远远低于年轻人,试想,年轻人可以人手一个苹果手机,有多少老年人愿意买苹果手机呢?一般老年人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他们的消费欲望非常低,消费支出普遍不高。超低生育率下消费活跃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迅速增多,庞大的老年人群即使有经济能力消费支出也普遍不高,这是引发消费的严重不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中国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50%跌至2008年的35%,而同期美国维持在70%。
2008年联合国根据1995-2010年1.8的总和生育率对中国人口预测的低方案认为(中国实际生育率比这个低方案还低很多),中国人口将于2020年开始负增长,负增长导致人口总量开始减少,也意味着消费人口的直接减少,消费不振问题将来就会更加严重。
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第一要素。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一是消费、二是投资、三是净出口,其中消费是处于第一位的;投资的最终目的实际也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比如为生产产品兴建一座工厂、为满足汽车通行消费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为居民的航空飞行建立一座机场;出口是为了满足境外的消费需求。总之,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第一要素。消费严重不振,致使大部分行业的产品供过于求,产品越来越难以卖掉,这些行业的企业自然会减少甚至停止投资。而政府投资有赖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经济下滑时财政收入无法高增长必然影响到政府投资的持续增长,政府也不可能无限度的举债去进行大规模投资,而且如果消费严重不足政府投资的项目也会造成严重的浪费,比如政府规划将在很多中小城市兴建机场,但是如果居民赴小城市的航空飞行消费不足,一个小机场每天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航班停靠,岂不是造成严重的浪费和亏损吗?
超低生育率引发人口迅速老龄化,而且老龄化还将不断加重,必然引发消费不振越来越严重,进一步导致投资无法持续增长甚至下降,经济下滑或衰退因而发生,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就会下降、股价就会下跌,这是股市长期持续下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三、超低生育率下的日本股市20多年下跌了75%。
日本持续多年的低生育率后在2005年才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其股市从1990年代初就开始暴跌(当时泡沫过重也是原因之一),至今已下跌了约75%,超低生育率导致人口严重老龄化和现在的人口负增长是其股市长期下跌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假如这20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不是1.2-1.5而是2.1,或者说现在的日本人口不是1.25亿而是1.45亿,增加的2000万人且都是年轻人就会带来旺盛消费,以及伴随而来的大规模投资,日本经济将是中低速增长而不会是衰退。日本最大的经济团体经团连旗下的21世纪政策研究所预测,日本经济发展前景不乐观,若不采取有效战略,日本将在2050年前退出世界经济先进国行列,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日本出生人口的减少。
四、生育率相对较高的印度过去10年股市猛涨370%。
从生育率因素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股市过去10年表现最好。印度近年总和生育率为2.7,人口有12亿比中国还少1亿多,但其年出生人口接近中国的两倍,在旺盛的年轻人口消费需求及伴随而来的投资带动下,印度孟买SENSEX股票指数从2002年的3260点上涨到了2012年的15400点,涨幅高达370%;美国近年总和生育率为2.1左右,过去10年美国道琼斯指数只上涨了22%;欧洲大多数国家生育率只有1.5-1.6的低水平,过去10年欧洲富时先驱100指数就下跌了32%。从长期趋势看,未来全球大国中股市表现最好的可能仍然是印度,低生育率国家中只有那些人口不多的国家能够完全依赖强劲的出口保持经济繁荣和股市上涨。当然,中国股市持续下跌除了超低生育率因素外,还有高价发行、扩容过快、大小非解禁、市场资金不足及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五、超低生育率这个根本性前提不改变,证监会将无所作为。
目前中国股市蓝筹股市盈率很低,但超低生育率下消费长期不振,伴随而来的投资无法持续增长甚至下降,经济下滑不可避免,蓝筹股的盈利就会大幅下滑,市盈率大幅升高从而降低投资价值。钢铁板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年宝钢、鞍钢、马钢等利润巨幅下滑甚至亏损,股价也暴跌不止,与2007年的历史高点相比宝钢下跌了80%,鞍钢和马钢下跌了85%。而市盈率最低的银行板块一旦因为经济衰退加剧而发生5-10%左右的贷款坏账,工、农、建、中四大行的平均股价就会跌到1元以下,那时上证指数可能会跌破2008年的低点1664点。
超低生育率这个根本性前提不改变,证监会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让股市从熊市变成牛市,最多只会出现中级反弹行情。自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以来,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股市发展,股市仍然跌跌不休就是明证(有人说停发新股就能扭转股市颓势,但融资本来就是股市的重要功能,短期停发新股只是权益之计)。近十几年中国在低生育率的情况下还能维持经济高增长,是因为强劲的出口和巨大的投资,但现在世界经济减速,出口受到严重围堵和削弱,巨大的投资也难以为继,唯一的办法只有提振消费,但如此超低的生育率、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又如何能够有效提振消费呢?超低生育率这个根本性前提不改变,消费就难以根本振兴,并进一步影响到投资的增长,股市将出现超长期熊市,甚至可能比超低生育率下的下跌了20多年的日本股市还严重。
由于父母是2个人,如果总和生育率是1,则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环比减少50%,7代之后中国人口就会从目前的13亿降到1000万。由于出生性别比不可能是1:1,儿童不可能完全存活也不可能都能繁育后代,至少0.1的生育率是无效的,也就是说1.1的生育率就可使下一代出生人口比上一代环比减少一半,1.2的生育率则环比减少45%,1.3的生育率环比减少40%,1.4的生育率环比减少35%,1.5的生育率环比减少30%。201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到极其危险的1.18,即使修正到1.3,下一代出生人口也会比上一代环比减少40%。有人不相信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有一个资料可以证明生育率的猛降:全国教育发展事业公报显示,1996年小学招生数为2524.66万人,2009年只有1637.8万人,13年惊人地下降了900万,教育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数据上造假。
六、停止计划生育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股市好转的极其重要的措施。
诺贝尔经济学奖(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罗纳德·科斯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不改,中国就无法维持近年来的高经济增长率,中国现在的人口生育率低于正常的人口换代速度,老年人正在迅速增多,这项人口政策必须尽快改变。哈佛大学博士、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研究员Nicholas Eberstadt说:如果中国希望通过采取某一单一行动就能增强国家的长远经济前景,那就是立即停止计划生育。他多次发表文章认为计划生育威胁中国经济前景。
2011年中国居民储蓄35.2万亿,户均8万多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财富,而中国家庭十分舍得对孩子的花费,假如现在停止计划生育,每年多诞生的几百万婴幼儿必然带来比目前活跃得多的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推动股市好转。因此,停止计划生育每年能够直接增加几百万旺盛的婴幼儿消费人口,是提振经济、拯救股市的一条极其的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的措施),而且这个措施几乎没有财政成本。
七、停止计划生育依然无法改变中国人口锐减的趋势。
有人也许担心停止计划生育会带来人口暴涨,实际上这个情况不仅不会出现,而且生育率反弹十分有限,仍然无法改变中国人口锐减的趋势,只能推迟人口负增长时间的到来。这是因为沉重生活压力下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已经很低,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会有多种因素严重制约生育率的反弹。一是巨大的抚养成本:抚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需耗费几十万巨资,而教育、医疗、住房把工薪阶层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二是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个妇女如果生育了两个及以上孩子,就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去就业,即使去就业,除了行政事业单位,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有多大意愿录用这样的妇女工作,若她们无法就业,依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就难以养活全家四口;三是年轻人不断追求时尚生活:生孩子会吃苦,身体可能会变形,容颜可能会衰老,抚养和教育孩子更是一项艰辛的工程,现代社会生活极其丰富,上网、娱乐、旅游等已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生育两个孩子时尚生活程度就大打折扣;四是不孕不育率不断升高:钟南山院士2006年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男子的精子水平在三年间减少了4%~5%,照此速度50年后中国人生育能力就丧失了(这比较夸张,但不育率继续升高是必然的),仅此因素人口就会锐减,大批家庭因无子女而陷入痛苦之中;五是高达世界第一的剖腹产率: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的剖腹产率高达46%,世界第一,她们虽然还能生育二胎,但是显然会有相当大比例不愿再生。
需要指出的是,造成目前超低生育率的根源并非是计划生育,而是生育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而自发降低的客观规律,计划生育其实是一个次要的原因。中国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会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大幅降低,现在的社会不可能出现家家户户普遍都生3、4个孩子的现象。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的古老观念早已消失殆尽,相当大比例的年轻夫妇表示即使放开生育也不愿意生二胎。但是想提升生育率,停止计划生育却是必须的。
目前上海大部分年轻夫妻都符合生二胎条件,上海市计生委也呼吁“双独”家庭生二胎,但2010年上海户籍生育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跌至极其可怕的0.77,也就是说扣除不育因素,还有许多年轻夫妻根本不愿意生孩子;中科院人口所曾于2007年对江苏6个县近2万个样本进行调查,发现符合优惠政策可以生二胎的夫妇中,有90.1%拥有一个孩子,只有4.4%选择愿意生两个孩子;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农村地区的所有家庭都可以生育“二胎”的试点显示,总和生育率最高的县只有1.6;日、韩、新加坡及台湾省取消提倡式的计划生育后不仅未出现出生高峰,生育率反而继续下降,他们现在都大力鼓励生育但毫无效果,按照现在的生育率继续下去,200年后日本、韩国将会因人口的极度减少而导致种族消亡。
因此,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生育率反弹也十分有限,更无法提升到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2-2.3个孩子的世代更替水平(维持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发达国家一般为2.1,人口学
停止计划生育政策再犹豫几年,一九七○年代出生的育龄妇女将基本不愿再生孩子,而80后、90后由于成长于相对优越的环境,且很多是独生子女,相对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育意愿更低,下一代出生人口还是会比上一代大幅度环比减少,人口锐减将无法避免,并对经济社会带来极其惨烈的冲击:几十年以后的农村将一片荒凉,中小城镇逐步变为空城;现存的大部分企业和高校不复存在;领取养老金人口实在太多可能导致养老体系崩溃,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又无力供养四个及以上老人,养老危机空前爆发。所以,已经退休的国家计生委原规划统计司司长张二力说:“放开生育控制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迫在眉睫。”
|
|
来自: 昵称10079158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