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生育率,并非简单的“放开”了之

 翔山 2018-05-23

2018-05-23 00:10

  据媒体报道,中国正在讨论计划生育替代方案,允许人们自由决定生多少孩子,最晚明年做出决定。

在官方正式发布消息之前,所有这些都是猜测。但关于中国人口政策的讨论,确实经久不息。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迫使全社会重新考量计划生育,并在这些年陆续实现微调,不仅放开了“二孩”,也在部委中抹去了计划生育这四个字。

但全面“二孩”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比2016年少63万,而原国家卫计委曾预测,2017年的出生人口最低为2023万。对于“二孩”解禁之后的这个“峰值”,用大跌眼镜形容并不为过。由此,全面放开生育的呼声渐强,并且进一步要求鼓励生育。

漫长时间跨度的独生子女政策,既成功降低了生育率,也同时压制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多子的文化观变得淡薄。数据显示,2017年人口出生率只有12.43%。,比公认的少子国家日本还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了5.32%。的惊人低生育水平。生育意愿不足是全世界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中国并不例外,即使中国尚未“发达”。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个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趋高,生育率下降是自然规律。

在中国,养育孩子的直接经济成本愈来愈高,同时高房价和看护资源的稀缺,都严重掣肘着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这也是为什么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中的生育高峰。因此,提高生育率,不能再有线性思维,以为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就能形成反转。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家庭和单位所能消化的,必然需要国家整体上给予政策倾斜,对家庭进行个税减免甚至补贴,并增加婴幼儿抚育资源的供给。

当然,知易行难。随着经济的逐步放缓和养老医疗等刚性支出的增长,财政能否承担生育成本不得而知。养老已经成为财政的重大不确定性,为此国家已经降低养老金增速、推动延迟退休以及税延性养老保险。相比养老的“近忧”,生育还算是“远虑”,在国家财政支出的名单上,可能并不享有优先位置。但生育率这么低,迟早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答题。

人口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如果人口下降,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养老压力、劳动力短缺以及发展动力衰减等问题,而这将进一步抑制生育水平,形成难以解套的恶性循环。须知道,人口不是资源的负担,人口本身就是资源。中美贸易博弈,我们对美出口商品的替代性其实较高,但中国的一个很大筹码,就在于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显然,没有相应的人口规模,这个市场难免掉色。

人口政策是国之大事,人口即命运。人口上的未雨绸缪,绝不是杞人忧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