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风寒表实感冒(太阳伤寒证) 什么叫风寒表实感冒? 风寒表实感冒是感冒中的一个具体证候。在感冒前面冠以“风寒表实”四个字,是为了概括地说明感冒的病因、病位,以及病理变化特点三方面的问题,以便同感冒的其他证候加以区别,从而指导临床正确地选方用药。 感冒可以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感冒可以分为不同的证候。风寒感冒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因是感受了风寒,一般俗称“伤风”、“受寒”。风寒感冒四季均可发病,但由于春季多风,冬季多寒,风、寒二气是春冬两季的主气,所以风寒感冒以春冬季多见。 风寒表实感冒是感受了风寒之邪,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肌表皮毛。风寒邪气与人体正气相争于肌表,产生一系列的症状表现,中医称之为表证。表证是机体对病邪侵袭最初阶段产生的反应,常见于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早期,以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为特点。 风寒邪气侵犯人体,由于邪气轻重的不同,患者体质强弱有异,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和症状也不一样。表实是指感邪较重,并以寒邪为主,正邪激烈相争于肌表,造成皮毛闭塞、卫阳被遏、气血不利的特殊病理变化,其反映于体表的典型症状为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 综上所述,风寒表实感冒是感受风寒初起阶段,正邪相争在肌表,以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为主要表现的感冒中的一个具体证候。 如何诊断风寒表实感冒? 风寒表实证系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风为阳邪,具升发向上、向外之性,易伤头面诸窍;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易伤阳气。两邪杂感,束于肌表,使毛窍闭塞,玄府不通,邪正交争,发为斯证。邪气郁闭,正气不充,虽有交争,但风寒偏盛,则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寒束表,腠理闭塞则无汗;足太阳之脉主一身之表,其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风寒客之,经气不舒,甚或收引,则见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袭表,内犯于肺,肺气失肃,气道不利,则有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痰稀之症,重者则见胸闷、喘促;脾湿素重的病人,还会见到头重、身困,或泛恶、不食等。风寒表实证的典型舌脉为苔薄白,脉浮紧。 综上所述,风寒表实证的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恶寒重,发热轻,无汗;②肢体酸痛或头项强痛;③鼻塞声重,时流清涕。 次症:①咳嗽,痰多稀薄;②头重,身困;③胸闷,喘促,泛恶,不食。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 故其诊断依据为:凡具备主症①、②,或①、③,并见典型舌脉者,或见主症①及次症两项和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实感冒如何与类似证候鉴别? 感冒风寒表实证须与以下三个证候鉴别: (1)风寒表疏证与风寒表实证 两证病因都是感受风寒病邪,且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苔白脉浮等症状。但风寒表疏证为风邪偏胜,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见汗出而脉缓;风寒表实证乃寒邪偏重,寒性凝滞,腠理束敛,故而无汗且脉浮紧,依此便可鉴别。 (2)风热证与风寒表实证 风热证与风寒表实证同为病邪在表、肺卫受邪的证候,故其初起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白脉浮等表证表现,但由于病因有风热与风寒之别,其临床表现就有明显不同。风热证为风热郁表,肺失清肃,故以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渴、脉浮数为特征;风寒证则为风寒郁遏、肺卫受病,故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脉浮紧为特征。另外,风热证咳嗽,痰多黄稠,多有咽喉肿痛;而风寒证咳嗽,痰多清稀,一般咽不肿痛。 (3)凉燥证与风寒表实证 凉燥又名“次寒”。其病初起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酷似风寒表实证,故应鉴别之。凉燥证发于深秋,为燥气寒化所致,发于秋分之后,小雪之前,有明显的时令性;而风寒表实证多见于冬春两季,这是两证区别之一。其二,“燥胜则干”,故凉燥证多见口咽鼻唇干燥之象,且痰少而粘;而风寒表实证咳痰清稀,又无干燥的表现。据此,便可明确两证的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