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泗滨浮磬的来历

 hhyycnhk 2012-08-04

 

泗滨浮磬的来

(摘自:http://tieba.baidu.com/p/86214745

  源自《尚书.禹贡》",,……惟徐州(古徐州为今山东、今徐州为古彭城,古徐州为岱之南,即海岱泰山之南,泗之北,海之西北,指山东沿海日照之西北)厥贡五色土……泗滨浮磬.(真品泗滨浮石分五色)"先民"击石附石,百兽率舞."说的是产生于山体地表中夹层的片状岩二次高温高压岩,加工后既可发出乐音的玉石,磬声清正、悦耳、沁人心脾;其共振与协振具佳,磬音袅袅、绕梁三日;在距今4100年前的大禹帝时期是贡品,是祭祀用的神器《五经要义》曰:磬,立秋之乐也,成大气之器;《白虎通》曰:磬者,夷则之气,象万物之成。《尔雅》曰:大磬谓之虡,徒击磬谓之寋。郭璞曰:磬声似犁,琯以玉石为之。《周礼》曰:磬人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

  《淮南子》曰:禹以五音听政,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土。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喻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告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告寡人者摇鞀。《吕氏春秋》曰:尧命夔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孔注《尚书》曰:拊,击也;石,磬也。 

  【鸟应 兽舞】《东观汉记》曰:王阜为重泉令,鸾鸟集学宫,阜击磬而舞。《尚书》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泗滨浮磬其后又是是佛家,道家的法器,儒家的礼器、乐器,而由多块磬组合在一起的编磬与编钟则成为标志帝王之尊的乐器及礼器,古称金钟嘉磬,九五之尊.儒家不仅将磬作为重要的礼器与乐器,而将击磬作为调整身心的方法.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击磬确实有这个功能.古时候,曾有人问孔子曰:"何为尽善尽美?"孔子曰:"依我磬声,天地祥瑞",也就是说:"磬声能使天地祥和福瑞",今日孔庙前尚存金声玉振坊,以前孔庙大成殿还有孔子亲手制的光磬、特磬、编磬;古籍《五经要义》中把磬做了三个比喻,即磬象征着成功,象征着丰收,象征着心想事成,

  泗滨浮磬古为帝王磬,历代如有泗滨浮磬出土都被视为吉兆,因而要盛世出磬、举国欢庆;唐太宗每日击磬问政;安史之乱起因于宫中乐官以华原磬替代泗滨浮磬,全唐诗记载有精通音律的大诗人白居易曾作《华原磬》一诗,讽刺当时的乐工糊涂无知,使天子聆听靡靡之音,乱了心智,宠幸杨贵妃,忘了封赏驻守边疆的战士,造成大乱。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使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亡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音谁得知。

 

 

  建国后1950年代殷墟出土大虎纹磬,专家认为是泗滨浮磬中精品,是泗滨浮石中灰绿及灰黄相间的优质料制;1970年代,山东泗滨出土13枚泗滨浮磬;1995年古卢国仙人台出土14枚编磬,均为灰红灰黄色的真品泰泗山区的泗滨浮石所制,近年又在山东洛庄出土107面泗滨浮磬。(今人又有以安徽灵壁磬、江苏太湖磬及陕西华原磬等假冒泗滨浮磬,不懂礼法、必遭天谴!)近年来孔庙祭孔、黄帝陵祭祖、关帝庙祭关公等重大活动都要请泗滨浮磬作为法器、礼器,因只有声音清正的磬才可用于重大祭典,磬钟齐鸣,盛世泰康。

  文革前山东孔庙大成殿中有多面孔子制的磬,也是灰红灰黄色的真品泰泗山区的泗滨浮石所制;孔圣之活73岁,与其每日击磬养生有关,可以讲磬是大号砭具,其乐声及共振、协振可与人体经络线产生共振(现代研究人的经络如琴弦是可发声的)而疏通经络,调补气血、祛除百病。所谓现代砭术中也有砭的闻、挝法,是必用泗滨浮磬的。

(注:其他磬种如华原磬或灵壁磬不灵,因其原料成因与物性不同,即无极强远红外幅射及共振与协振效应。)

 

泗滨浮磬与中华始祖伏羲

  泗滨浮磬之原料为泗滨浮石,产于泰山南麓泗水县和新泰市交界的华村水库及华胥山和贺庄水库一带500米以上大山群落之中,这里是伏羲故里,伏羲太昊 伏羲狮,华胥之子,是东夷人的部落首领,华夏始祖,图腾为龙,风姓,曾封泰山禅云云山。伏羲女娲在汉画像石中是:人首蛇身交尾。龙与蛇在甲骨文中形近,证明龙即蛇。《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年):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据古本《淮南子·地形训》、《楚辞·天问》:华即日,太阳也。太昊便是太阳神的代表。《帝王世纪》:华胥生伏羲于雷泽之成纪。古谓生于鲁中南,今考生于泰山南麓泗水县和新泰市交界的华村水库及华胥山和贺庄水库一带500米以上大山群落之中。此考也与伏羲尝百草,制九砭有关,因浮磬砭石同源,泗滨浮石均产自伏羲故里泗水及新泰一带500米以上大山之中。

华村水库周围有东西南北四个华村,其东毗邻着华胥山,即今之黄山寨;其东南便是贺庄水库,即古雷泽处,又名服泽。华胥山一带原有华胥国,汉置华县,因山而名。这一带便是原始华族的聚居区,当为华族的发祥地,正与当今考古研究新成果相共鸣。伏羲氏一直活动在泗水流域和沂蒙山区。

  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言:伏羲发源祖地,证以现存地名、山泽名,殆即今之泗水一带。后来,沿汶泗水挺进中原都于陈,葬于陈,称太昊陵。但今邹城市西微山湖东岸也有太昊庙和墓,应早于陈之虚。《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太昊之虚也。今河南濮阳西水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墓葬内,曾出土用三组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这是以太昊为首的龙族带着虎族西进中原的有力佐证。太昊后裔曾在泗水流域建风姓部落,首领风后,传黄帝曾向他问道,聘为三公。其故城遗址在今泗水城北故县村。《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均是太昊之裔。任国,即虞、夏时的有仍国,故城址在今济宁市任城区南亢父之险北口,是东夷族西进中原的必经之路;宿地在今东平宿城镇,后迁今江苏宿迁县;须句居于汶河三角洲,今东平老湖镇须昌;颛臾,故址在今平邑东固城村及颛臾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