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塑价值:倾听收藏家的心声

 收藏家宾彦红 2012-08-04

近一两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一路猛进走高,屡创天价,尤其是大家精品的市场价值呈现出跳跃性上升的态势。从2010年开始中国书画拍卖市场步入“亿元时代”之后,随着2011年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创下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王蒙《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成交,北京保利2011春拍以总成交额61.3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场成交世界纪录……一项项破纪录的数据让人应接不暇,数千万元的单幅售价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人们似乎都在关注下一个进入“亿元俱乐部”的艺术家是谁,哪场拍卖会能够刷新既往纪录,或是还有哪幅作品能够再创新高。

  在艺术品天价拍卖价格的背后,有关艺术品市场繁荣增长还是资金推动泡沫表象的讨论不绝于耳。针对艺术品拍卖日益激增的价码和艺术品价格总体上扬的趋势,学界、业界与坊间出现的几种不同观点态度也颇耐人寻味。一种意见指出:艺术品天价也许有其天价的道理,但有些画作是确实卖贵了,已经透支了时间,透支了未来的价值;一种意见则认为:如果从整体市场的价格来看,艺术品市场价格还是在合理范围内,并无太多泡沫,基本上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另有一些艺术市场领域专家高调指出艺术品的高价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持“艺术品收藏市场早就该进入亿元时代”、“买房不如买艺术品”等观点者也大有人在。同时,甚至有人鼓吹艺术品投资的本质即体现在其财经投资属性,并将其常态化、合理化和简单化,割断了艺术品收藏的人文属性与其财经学价值的关系,出现了艺术品“股票”的炒家不必有鉴赏眼光和基本的审美判断力,只要看着K线图就能参与到追涨杀跌的队伍中的怪象。

  面对“卖疯了”的艺术品市场,人们不禁会发问: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是否以及为何值那么多钱?如何解读这些价值亿元作品的天价所值,从而为资本的流向找寻理据?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规律的关系又是什么?天价艺术品究竟是“因好而贵”还是“因贵而好”?这些朴素而又直截的疑问,不仅关乎当下艺术品市场的诸多现象,更拷问着当代语境下艺术品收藏、欣赏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艺术品创作与接受的本质。对此,艺术家的姿态和业内专家的阐释成为影响大众理解的重要因素。

  按照以往艺术市场规律的阐释,一件艺术品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物价值(画家)、艺术价值(作品)和市场价值(环境),但目前的问题是很多藏家和具有艺术品购买欲求的企业家对艺术品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仅能从作品的题材、话题甚至噱头,艺术家的名气乃至职位等因素来衡量,而恰恰忽略了对本应最为关键的作品艺术本体价值的关注。这种现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艺术品的定价因素游离于艺术本体价值之外,使艺术品市场逐渐与艺术创作与鉴赏等本体问题脱离了应有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从作为艺术品生产者的艺术家方面,一些画家索性直接迎合这种趋向,不从艺术本体价值下功夫,而是另辟蹊径从价格炒作和商业运作上投入更大精力。这就是当下艺术品市场对于艺术创作最为直接的影响,并从根源上触及了经典意义上艺术创作的非功利性本质。

  与之相应的是,目前投资艺术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收藏行为,而变为一种金融行为,艺术品玩家、藏家的身份也呈现出空前的复杂化与多元化。近两年来,作为金融界创新产物,涉足艺术品证券化的天津、深圳、上海等各地文交所纷纷推出“艺术品资产包”投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实验与试错,这种将艺术品份额化的交易模式已经在饱受质疑中陷入集体缄默。应该说,艺术品遭资本市场爆炒的原因,与资本市场本身缺乏其他有效的投资渠道有关,股市、房地产市场等的低迷也成为艺术品沦为炒家筹码的助推剂,而监管漏洞和舆论导向的失范,更给艺术品营销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现状与时弊,并非一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简单警语所能改观。也正因如此,更多的藏家宁愿将投资目标聚焦于那些具有相对明确商业价值和社会共识的艺术品资源,而不愿“冒险”投资新人新作,这对于国内艺术品流通生态循环并无良性建构作用。

对于更多的人加入艺术品投资的队伍这一现象,笔者以为应作正反两面观。一方面,当下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繁荣热闹景象背后潜藏着隐忧。事实上,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多数业内人士对艺术品投资市场并不那么乐观,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和作为股票的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原本没有直接的联系,由于艺术品收藏投资对鉴定技术、资金投入要求很高,加之决定艺术品价值因素十分复杂、微妙而敏感,买家须考虑利益与风险的匹配关系。如果更多人满怀期冀一腔热血的投入其中,那么“全民炒艺术品”的盛况也必将迎来尴尬的落寞收场。但另一方面,回过头来看,至少从表象上,艺术品与古玩作为投资项目,相对于房地产、股票期货、金银珠宝投资,对于资本的流动导向终究是一种文雅趋向,对于更多人了解艺术、提高审美鉴赏力也不无裨益。这种现象一方面显现了当前资本流动时代,物质生活富庶的条件下精神文化导向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与社会精英阶层或财富人群的生活时尚,乃至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消费的传统相汇流,成为一种逐渐被更多人认同的价值趋向。

  显然,一个健康、积极、公正的艺术市场环境的形成不可一蹴而就,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合理化和体系化需要一个平缓渐变、自然濡化的过程,更需要藏家群体、艺术家、诸多艺术市场从业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呵护,同时有赖于全民审美素质的提升。尽快建构艺术品流通价格与艺术本体价值的直接关联,树立理性、健康的艺术品收藏与鉴赏价值观,厘清与规避当下艺术品交易的诸多不规范操作,才能拨开迷雾,使艺术品市场尽早走上正轨。


 

今年的春拍结果,将因其深幅的调整、严峻的行情在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史中留下深深印记。在拍卖规模收缩、成交率萎靡、拍卖记录走低的同时,行业内外的眼光越过了一度在市场上引领风骚的超级买家与左右逢源的行家,再次聚焦到市场的核心与基础——收藏家。

收藏家的节日”

中国收藏家俱乐部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将于11月28日在上海发起举办三大盛会:“重塑价值:首届中国收藏家藏品博览会”、“创新时代:2012全球博物馆高峰论坛”与“中国收藏家之夜”大型派对。俱乐部理事长孔达达表示,这三大盛会互为补充、三位一体,将为中国收藏家提供全新的交流平台,打造“中国收藏家的节日”。

孔达达指出,中国收藏家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在不过20年的时间里,他们从最初在地摊上捡漏,到如今现身国际拍场叱咤风云,已经完全脱胎换骨,吸引全球艺术市场业内人士的关注。这一切离不开中国收藏家对各自收藏的全身心的投入。他们的收藏不仅倾注了他们各自的巨额财富,倾注了他们独具的慧眼与领悟,更倾注了他们各自强烈的兴趣与情感,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他们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收藏盛世,其中的佼佼者在藏品的规模、品质和特色上都达到了顶级收藏的水准。他们还用多年积聚的珍藏建设新一代的民间美术馆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的建设。他们用自己的毕生实践证明,收藏是价值发现的过程,收藏家是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弄潮儿,是我们今天的时代英雄。

“重塑价值” 面对挑战

2012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发展的20周年,也是让中国收藏家十分困惑的年头:从2009年起进入“亿元时代”的艺术市场,继去年秋季进入调整行情后,今年春拍继续大幅调整:总成交额大幅缩水,前两年迭创天价、引领行情的名家大腕风光不再,拍卖行情的两极分化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艺术品价格的大幅缩水,是否意味着艺术品价值不再?未来的艺术市场走向将会如何?应该如何看待并应对市场行情的调整?

与此同时,因诸多市场推手被调查、拘押引起市场震荡的查税风波,暴露了中国实行的高额关税对艺术市场发展的瓶颈作用,迫使内陆拍卖公司为此转战香港。而不绝于耳的赝品揭黑报道,也揭示了影响内陆艺术品收藏的一些基础性的缺陷与弊病:艺术品市值虽然已扶摇直上,第三方鉴定与评估机制却付之阙如,加上拍卖公司不承担保真义务,市场的监管不力,市场管理与执法部门不作为,使拍卖场上赝品猖獗。而近年来突飞猛进的艺术市场金融化,短期之内也相继暴露出信托违约、基金变现困难、文交所清理整顿步履蹒跚等诸多问题。

博览会主办方之一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博览会以“重塑价值”作为其首创的主题,就是要倡导一种理念:艺术品不仅能保值增值,更有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收藏不仅是投资理财,更是价值发现的过程——收藏家是价值的发现者。

收藏博览会史无前例

中国收藏家俱乐部活跃于上海,2011年末,他们与上海东方典当行合作进行艺术品的评估质押融资的试点,作为国家发改委的研究课题涉猎艺术品的鉴定与评估领域,如今他们再度在公众面前亮相,却大手笔地针对收藏家推出收藏品大型博览会。

这是史无前例的创意:根据在新闻发布会上描画的蓝图,博览会有许多亮点,如设立呈现100件博物馆级珍品的“价值典范:臻品展”主题展,还将设立私人博物馆、企业收藏与专业收藏等展区,将邀请30位国际专家与中国收藏家交流,启用近3万平方米的展场面积,邀请300个机构与私人藏家参展,他们参展藏品的数量与品种,均为同类展会之最;博览会将采用国际顶级博览会的搭建标准与视觉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博览会的学术支持单位包括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和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而众多创意中最绝的,是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将特聘100名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展藏品进行鉴定。他们反映出市场的焦点仍然是艺术品的鉴定与评估。

对此,被誉为世界一流艺术博览会的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TEFAF)中国代表徐晓玲表示,博览会尤其是艺术品博览会是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的产物,是当今商业社会最高级、最先进的展览形式,如巴塞尔艺博会在当代艺术领域中,TEFAF在综合性博览会中都是佼佼者。首届中国收藏家藏品博览会将借鉴这些博览会的成功经验。不过她强调两者之间截然不同:后者是公益性的服务平台,只是借用了艺博会的组织模式与展览标准;其参展的对象也不是画廊、古董商,而是收藏家,也不是出于交易的目的,没有商业利益。

身为博览会艺术指导的沈其斌则向记者透露,博览会已经组建了具有丰富国际大展主办经验的展览团队,聘请了内陆一流的搭建公司,对展览的空间进行精心规划、专业设计。他相信,这将是中国内陆展品种类最全、规格最高、视觉效果最棒的综合性艺术品博览会。

“创新时代”迎接变局

值得注意的是博览会举办的同时,俱乐部还将与上海徐汇区政府共同主办“创新时代:2012全球博物馆高峰论坛”。2012年,上海博物馆、美术馆体系将出现全新格局:上海博物馆将以一系列重要大展纪念开馆60周年,上海美术馆将实现几十年未有的大变身:重点展示现代艺术的“中华艺术宫”将入驻2010世博会中国馆,而隔江相望的上海当代美术馆将于今年10月推出第9届上海双年展;与此同时,业内外关注的龙美术馆也将于11月28日开馆,若干年内一系列全新的民间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新馆、昊美术馆等将相继开馆。而前不久上海徐汇区政府与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举行签字仪式携手打造黄浦江“西岸文化走廊”,则显示了民间美术馆在各级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蓝图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论坛的举办回应了上海美术馆体系新变局所提出的崭新课题:美术馆如何适应未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需求?如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如何通过藏品的研究整理与展示确立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如何参与当代文化建设?此外,同期举办的“中国收藏家之夜”大型派对不仅为中国收藏家提供与国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与美术馆博物馆馆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将发布由收藏家投票形成的针对艺术家、策展人、展览、美术馆博物馆等对象的年度排行榜,表达收藏家的心声。

 近期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12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春季的中国拍卖市场呈现全面回调趋势,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额为281.6亿元,同比下降34.27%,环比下降34.22%。上拍数量比去年秋拍下调32.36%。” 

  不过,市场回调并没有给收藏投资者带来多少悲观失落,艺术品拍卖现场的人头攒动、人气不减,就足以让我们对艺术品市场以及艺术品投资继续保持充足的信心,毕竟满载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品依然处于硬资产的地位。经济大环境的冲击挤掉的只是艺术品市场前几年的虚高,还原的是市场真实。 

  一位年轻的朋友在今年的市场上颇有收益,前几年在拍卖现场看到一件许麟庐的花鸟作品,但现场没人举牌,于是朋友以拍卖底价竞得作品。虽然不是许麟庐的代表性作品,题材略显俗气,但真迹无疑。今年朋友将该作品顺利出手,获利颇丰。许麟庐,中国花鸟画家、书法家、古今书画鉴赏家,其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1939年受益于著名书画家溥心畲在绘画、书法理念和技艺上的指点,1945年拜齐白石为师,伴随左右13年得其真谛。许麟庐的绘画吸收了石涛、朱耷、吴昌硕等诸家的笔墨技法,并创造性地将民间艺术和京剧艺术融入到绘画之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于2011年8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今年春拍,许麟庐作品明显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共计上拍42件,成交36件,同比增长9%,平均价格为6.3万元/平方尺,同比增长270%。今年许麟庐的高价成交作品分散在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华辰等多家拍卖公司,可以说没有太多炒作嫌疑。许麟庐的作品在2011年之前平均价格仅有1.5万元/平方尺左右,在前几年火热的市场中显得相当落寞。画家去世后,其作品供给量不再增加,同时其深厚的艺术修为奠定了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其作品价位的提升即使在市场回调的气氛中也让人感觉合情合理。同时,今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和北京翰海等多家拍卖公司共同推出当代水墨专场,向市场重点推介当代著名水墨家的作品,效果非常好。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麟庐的作品实现了突破,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笔者的朋友获得了投资收益,而且收益率相当之高。 

  这是艺术品投资的魅力,既欣赏了艺术的美,又在恰当的市场机会中获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但眼光无疑是获得收益最重要的因素,那些受市场冷遇的一线艺术大师高徒的作品、侨居海外的国学大师的作品等,都是值得挖掘的领域。当然前提是要被艺术之美所感染,否则奢望投资收益恐成枉然。


 

分享 172 次阅读 | 1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

  • js20268
    js20268 2012-07-31 08:47
    AMMA认为,今年春拍市场走势主要受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方面,今年上半年流动资金依然紧张,而艺术基金受到税务和金融多个部门的监察,进入谨慎调整的阶段,市场上已少见大体量基金操作;内因方面,业内的一些行业发展弊端对市场产生影响,包括对天价成交放大的带动效应的质疑以及拍卖行天价成交拍品普遍呈现迟付拒付现象。因此,对于整体价格已经明显高涨的板块,比如近现代书画板块以及频繁转手、高价成交、几无市场新鲜感的《石渠宝笈》作品板块,买家普遍出手谨慎。

    同时,各拍卖行为了防范买而不付的违约行为,普遍大幅调高保证金的金额,比如嘉德还推出了“注册客户计划”。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在有效防止违约拒付的同时,也大幅度的阻遏了普通买家乃至新手的入市。

    据AMMA不完全统计,今年春拍上拍作品数量为234,877件,比去年春减少了16,093件,而比去年秋拍减少了112,370件;成交总量为112,991件,比上季度减少了29,014件,降幅为20.43%。AMMA认为,拍品整体数量的减少,主要因为近几年的盲目扩张蜂拥入市行为已套尽民间藏品的资源,许多作品在市场上被轮番炒作数次。质量低劣的大量拍品不能形成有效交易,但却耗费了拍卖行的成本、资源,乃至信誉。因此,拍卖行通过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并挖掘从未露面的新鲜藏品形成有效交易,已经为业内共识。

    在各个拍卖行传统品类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今年春拍多家拍卖行推出了新的拍卖品类及门类冷僻的藏品,比如保利的设计类艺术品、华辰的苏绣、都市联盟推出的宣纸拍卖,又如翰海的天珠。这些新板块的推出原因各异,比如酒类,其有限资源的属性及在保真前提下的质量标准,可能是形成大规模拍卖交易的初衷;而许多新门类的艺术品则是希望通过拍卖形成有公示力的价格系统,以带动第一市场的销售。这些新门类作品的呈现,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低不一。一些新兴门类拍卖由于准备仓促、标准模糊,第二市场不成熟,造成大面积的流标。虽有做市大力护盘,真实成交寥寥无几。这种跨越第一市场的长期铺垫,利用第二市场的广告效应,既是中国拍卖行业的特点,也是中国拍卖行业的缺点。

    就拍卖各门类的市场份额变化而言,本季度表现呈现书画下降、瓷杂上升的现象。数据显示,中国书画尽管仍占半壁江山,总成交额约为141.95亿元人民币,但环比2011年秋季,其市场份额为本季度中跌幅之最,由上一季度的59.33%市场份额跌至50.41%。瓷器杂项的市场份额由去年秋拍的19.92%升至31.18%。今年春拍,各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杂项专拍较之传统的官窑瓷器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里和传世文物中,还有大量的板块值得梳理和挖掘。拍卖行除了竞争传统门类的有限资源外,依赖在特定领域耕耘多年的藏家、行家,推出民间积累多年的特殊门类的系统藏品,充分呈现某类藏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拍卖行的共同策略。例如剪淞阁的文房清供拍卖、嘉德的古琴拍卖、西泠的印章和明清御窑金砖拍卖。

    本季度拍卖业的另一大特色,是争鲜斗奇的展览呈现。无论是从保利大面积租用农展馆的展览场地,分区分类分专题根据展品用不同的背景和色系呈现,到匡时利用苏州庭院的古建造型搭建精致的、豪华的展出环境来展示“过云楼藏书”,都各具特色。这种呈现方式加大了拍卖行的运作成本,迫使拍卖行在展呈的专业性和豪华程度上竞相攀比,但同时如果运用恰当也有效提高了展出效果、知名度,乃至售价。

    AMMA推出的2012年春拍报告显示,2012年下一季度预计将持续本季度的整体谨慎环境。对基金的查处和清理,会有效地遏制流动资金盲目入市的乱局,是防止艺术品不成熟的金融化和减少普通投资者损失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止艺术品虚假成交和天价做局泛滥的必要步骤。这些调整措施,会使艺术品交易回归到一个更传统的模式中,使成交价格和成交数据落在更真实的基础上。不论调整幅度大小都是在修正泡沫价格,这种真实的成交数据反映了近三年以来艺术品市场大规模扩容背后的实际情况。这组数据就其真实性而言既是继往交易的总结,也是市场发展的起点。

    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深度调整,相信谨慎、理智、追求有效交易和真实成交将成为买卖双方的共识。从明年开始,多家大体量基金将进入套现兑付的周期,必将会对市场造成新的冲击和调整。艺术品投资的概念将逐渐从建仓囤货的阶段,进入出货套现的阶段,这是对艺术品金融属性的真实考验,也是对市场中博弈各方的考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