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指间飞歌 2012-08-04

刘定文

北京7·21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已经过去,但对于城市的建设者与管理者而言,对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管理理念的反思与反省才刚刚开始。

那一晚,对北京而言是一个难忘的伤口,对更多的城市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一场特大暴雨之所以让我们慌了手脚,陷入尴尬,造成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缺乏完善的应灾体系,所以,当灾难来袭,我们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一场大雨让我们看清了现实与现代化的差距,暴露出城市应灾体系的软肋。这种软肋首先表现在城市防灾的硬件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多城市的地上工程相比发达国家毫不逊色。但一场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却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城市规划上的“近视”症状。不少地方宁可不计成本去救灾,却对城市地下管网存在的严重不足视而不见。

这种软肋还体现在城市防灾的应急软件上。这场暴雨山洪泥石流灾难,让城市应灾机制存在的诸多缺陷暴露无遗。就北京遭受的那场暴雨而言,相关部门尽管提前一天发出了预警,但预报却被降低了一个等级,各项与之相关的救灾准备工作也并不充分。尤其是当日的强降水导致京港澳高速公路出京方向南岗洼铁路桥下严重积水,数十辆汽车被淹,上百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但受灾群众拨打所有应急电话时均无济于事,要不是附近民工及时援手救助,后果不堪设想。这足见一些部门平时制定的应急预案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已。

这种软肋,更显现在我们平时的安全管理上。完善城市应灾体系将是每一座城市雨后必须及时修复的漏洞。灾难无法避免时,如何保证预警信息畅通传播,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何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如何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市民如何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一场暴雨留给我们太多的反思。

好了伤疤忘了痛,于个人而言是一种不幸,于一个城市而言,更是一种悲哀。但愿这场暴雨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让我们胸有成竹地应对一切不期而至的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