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瓶新酒:全面解析美国标准系列防空导弹

 昵称7536781 2012-08-04

  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系统具有4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超过2万枚标准导弹交付美国和各国海军服役使用。最早的SM-1防空导弹1963年开始研制,用于取代原有的RIM-2小猎犬,RIM-24鞑靼人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在40多年的岁月里,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威胁,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始终不断的采用新技术进行升级,以执行新的作战任务。随着SM-6的服役,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内标准防空导弹仍将是美国海军防空的中流砥柱。

SM-1的前身鞑靼人(Tartar) 导弹,它们都用于中程防空任务,其边条翼加尾舵的气动设计自1953年延续到今天
SM-1的前身鞑靼人(Tartar) 导弹,用于中程防空任务,其边条翼加尾舵的气动设计自1953年延续到今天。

  远洋舰队的长臂

  美国第二代防空系统台风系统于1958年开始开发,用于替换早期的鞑靼人和小猎犬导弹系统。早期鞑靼人防空导弹系统容易被饱和攻击压倒,因此台风系统引入AN/SPG-59相控阵雷达以实现多目标探测跟踪,在导弹上采用TVM体制实现远程多目标攻击,这种设计和后来的爱国者导弹如出一辙,但由于台风系统的指标要求太高和当时电子工业水平等限制,这种先进设计最终流产。作为台风防空系统的廉价替代者,1963年雷锡恩公司(Raytheon)开始研制标准-1(SM-1)导弹。相对于更早的鞑靼人导弹,标准-1导弹的主要改进是使用固态电子设备和全电气设计等措施,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导弹的可靠性,并且显著的缩短了反应时间。除此之外,SM-1防空导弹还装备了MK 1新型自动驾驶仪和新型弹载电池。SM-1导弹是整个标准系列导弹的开端,标准导弹作为美国远洋舰队的防空长臂,在几十年承担起为美国海军远洋防空的重任。

双臂式发射架上的RIM-66A SM-1导弹
双臂式发射架上的RIM-66A SM-1导弹

  在鞑靼人导弹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开发,SM-1导弹原型YRIM-66A于1965年开始进行飞行测试。两年的测试后,RIM-66A/SM-1MR Block I于1967年服役。它沿用了RIM-24鞑靼人的MK27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其弹头为62千克的MK 51连杆式战斗部,导引头为圆锥扫描雷达,最大射程约32千米。此后Block II,Block III和Block IV批次的改进不大,因此共享一个RIM-66A的编号。生产的RIM-66A导弹多数为SM-1 Block IV批次,它主要改进电子对抗能力,缩小了最小拦截距离,并提高了对低空目标的搜索跟踪能力。Block IV批次的导弹于1968年服役,很多早期的Block III导弹随后也升级到Block IV的规格。

Mk 26双臂式发射架发射RIM-67A SM-1ER远程防空导弹,其MK 12助推器长度相当长
Mk 26双臂式发射架发射RIM-67A SM-1ER远程防空导弹,其MK 12助推器长度相当长。

  SM-1 MR Block V的编号是RIM-66B,使用新编号是因为它进行很多重大改进: 如新的平面扫描导引导引头,反应更快的自动驾驶仪,新的MK90破片式弹头,新的MK 56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Mk56双推力发动机比原有的MK27火箭发动机更长,因此RIM-66B导弹长度增加了25厘米,但是这是值得的,RIM-66B导弹对比RIM-66A在射程和射高上分别增加了45%和25%,最大射程增加到了46千米之多。

  SM-1 MR的最后一个批次是BlockVI,编号为RIM-66E(RIM-66C/D已经被分配给SM-2)。RIM-66E的主要改进是使用了SM-2上的单脉冲导引头,并且使用了新的MK45 Mod4型近炸引信。RIM-66E导弹于1983年服役,并为海外客户如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持续生产到21世纪。Block VI型号细分为RIM-66E-1/3/7/8(-3/8使用了SM-2上的MK 115弹头)等各个亚型。Block VI A(RIM-66E-5)和Block IVB(RIM-6E-6)分别使用了MK45 Mod6和Mod7引信,提高了对抗低可探测性目标的能力。附带提一下,我国台湾省成功级护卫舰上的SM-1导弹就是最新的SM-1BlockVI B型号。SM-1 MR的终极之作尽管是将近30年前的设计,但性能也不逊色于俄罗斯更晚服役的SA-N-7中程防空导弹,考虑到SA-N-7导弹研制中借鉴了SM-1导弹的设计,这种对比并不意外。

  SM-1导弹还有增程型SM-1 ER,其编号为RIM-67,配备于大型防空舰上为舰队提供远程防空能力。所有批次的SM-1ER的编号都为RIM-67A。它们和对应的SM-1 MR各批次导弹差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发动机:SM-1 ER导弹采用MK30主发动机和MK12助推器。SM-1 ER的射程达到了约65千米,在当时堪称优秀的远距防空导弹,不过多目标对抗能力仍然不足。

先进的MK 104双推力固体发动机和宙斯盾系统指令修正结合,使SM-2 MR导弹达到了传统远程导弹的射程
MK 104双推力固体发动机和宙斯盾系统指令修正结合,使SM-2 MR导弹达到了传统远程导弹的射程

  第二代台风系统的开发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为了对抗不断发展的空中威胁,尤其是1967年10月22日反舰导弹首次实战使用,以及随之而来的苏联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威胁,1969年美国海军开始开发SM-2导弹,它是美国海军第三代宙斯盾防空系统的一部分。SM-2导弹使用了新的惯性导航设备和可再编程的MK2自动驾驶仪,在宙斯盾舰上使用时,中段使用自动驾驶仪惯性导航和舰载MK99火控系统的指令修正相结合,仅仅在末端拦截的4~5秒时间内需要照射雷达AN/SPG-62的照射,因此具有很强的多目标对抗能力。中段指令制导使导弹可以尽可能优化的弹道,同时照射雷达(例如AN/SPG-62)可以提供更强的照射能力,因此SM-2 MR导弹的射程比SM-1 MR提高了60%之多。SM-2的改进还包括新的单脉冲导引头,它提供了更好的电子对抗能力。

SM-2 Block IIIA和IIIB对比图,IIIB导弹侧面有很明显的红外导引头
SM-2 Block IIIA和IIIB对比图,IIIB导弹侧面有很明显的红外导引头

  如果在老式鞑靼人作战系统的战舰上使用,SM-2导弹使用发射前装订的信息,通过惯性导航设备配合照射雷达拦截目标,相当于把SM-2导弹当成SM-1导弹来用。后期经过新威胁升级(NTU)的鞑靼人系统,也可以通过MK 74鞑靼人火控系统提供中段指令修正,韩国KD-2级驱逐舰上SM-2导弹就是此种作战模式。。

  SM-2 MR Block I批次编号为RIM-66C,它主要用于宙斯盾系统的测试,使用MK 115破片式弹头。RIM-66C于1978年服役,在1983年停产。RIM-66D则是用于Tartar舰的SM-2 MR Block I版本。Block I批次的SM-2导弹射程约74千米,但是在美国发展宙斯盾系统的同时,苏联人高速远程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能力也逐渐形成战斗力,典型配置是Tu-22M超音速轰炸机+ AS-6远程高速反舰导弹的组合,面对远距离高速突防的反舰导弹群,美国远洋舰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更远射程的标准导弹。新的SM-2MR Block II使用了Thiokol 公司的MK 104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更强的动力,具备对抗更快和机动性更强目标的能力。新的MK 104发动机使SM-2导弹有效射程增加了一倍,号称最大射程高达166千米,已经接近了AN/SPG-62照射雷达的远界。Block II型导弹还采用了新的高爆破片式弹头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在Block II批次下,还细分为三种型号:RIM-66G为配备MK 26双臂旋转发射装置的宙斯盾舰 (CG47~CG51)专用,RIM-66H是配备MK 41垂直发射系统的宙斯盾舰使用的版本,RIM-66J则是装备鞑靼人防空系统的防空舰专用的版本。

  SM-2 MR Block II导弹于1983年和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同步服役,远射程和多通道相结合,美国舰队对抗苏联饱和攻击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美国海军自称一艘配备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可以对抗4架F-18战斗机多波次的反舰导弹攻击,并耗光一艘航母的反舰导弹库存。一般地说高威胁区域一个航母战斗群配备4艘宙斯盾防空舰,它们的防空能力远远超出了苏联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极限,让美国在冷战末期的海空对抗中占尽优势。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飞鱼导弹大放异彩,新一代的反舰导弹倾向于超低空掠海突防,这对美国海军舰队防空提出了新的要求。1984年Raytheon公司开始研制SM-2 MR Block III导弹,改进重点是提高对抗低空目标的作战能力。SM-2MR Block III导弹以BlockII导弹为基础,装备了新的MK45 MOD9型近炸引信,提高了对低空掠海目标的攻击能力,这一批次的导弹于1988年投入全速生产。

  SM-2导弹同样有增程型号,不过只限于老式鞑靼人战舰使用。SM-2ER Block II批次导弹编号为RIM-67C,它采用新的MK70助推器,它的极限动力射程高达185千米,已经超出了火控系统的控制能力。虽然实际上无法达到这样的射程,但更强劲的动力,意味着增程型标准导弹在有效射程内对抗高机动性目标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改进低空拦截能力的SM-2ER Block III编号为RIM-67D,它的主发动机更新为Mk30 MOD 4,同时还采用了新的MK45 MOD 8 近炸引信。

  由海向陆的先锋

  冷战后期,海上优势明显的美国海军已经开始转向近岸, 1992年9月,美国海军提出了“由海向陆”战略,与此潮流相呼应,美国海军装备更倾向于滨海和近岸作战,作为防空主力的标准导弹系列同样为配合美国海军由海向陆的战略进行了升级。

宙斯盾驱逐舰发射RIM-66M SM-2MR中远程防空导弹,将近30年时间里SM-2支撑起了美国海军的区域防空网
宙斯盾驱逐舰发射RIM-66M SM-2MR中远程防空导弹

  SM-2 Block IIIA型导弹使用新的MK 125弹头(改进的弹头碎片沿目标方向速度更快)和MK 45 MOD9 TDD,对抗掠海目标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991年导弹开始生产并于次年投入全速生产,并在1994年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SM-2 Block IIIA十多年来一直是美国海军和盟国海军的主力防空导弹,在美国及其盟国的宙斯盾战舰上广泛使用,并在德国F-124荷兰LCF等其他作战系统的防空舰上得到应用。美国为了提高SM-2的低空拦截能力,更进一步研制了SM-2 Block IIIB导弹,它整合了MHIP(导弹制导改进计划)的侧置辅助红外传感器,增强对掠海反舰导弹的拦截能力。它的制导系统可以综合来自舰艇和弹载半主动雷达与红外导引头三方面的信息,进行评估后进行复合制导。SM-2 Block IIIB必要时还无需末端照射,进一步增加了防空火力通道。1995年SM-2Block IIIB导弹得到授权进入低速生产,1996年获准全速生产。1996年在CG-67 Shiloh号巡洋舰的作战评估中表现较好,但是射程近界处拦截能力下降,需要进一步改进。1998年,在DDG-73Decatur驱逐舰的后继试验与评估中,先后使用8枚导弹拦截低空和高空的近距离目标,其中7枚导弹成功命中目标。随着冷战后早期NTU升级的鞑靼人作战系统战舰先后退役,SM-2Block IIIB只服役于使用垂直发射系统的宙斯盾舰,这也是台湾获得的基德级驱逐舰只配备了SM-2 Block IIIA导弹的原因。SM-2 Block III导弹为各种作战系统也进行了细分,其中RIM-66K的型号用于装备鞑靼人作战系统的战舰,RIM-66L用于使用MK26发射装置的宙斯盾舰,采用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的宙斯盾舰使用的导弹编号为RIM-66M,其中RIM-66M-1为Block III,RIM-66M-2为Block IIIA,RIM-66M-5为Block IIIB。

  早期的增程型SM-2导弹,只有供NTU升级后的鞑靼人作战系统战舰使用的版本。宙斯盾舰的增程版本是1987年开始研制的SM-2 Block IV导弹,正式编号为编号为RIM-156A。研制中要求RIM-156A导弹要具备在严重电子干扰下,拦截低空掠海目标到超高空低可探测高速目标的能力。RIM-156A导弹使用新的MK72助推器,比SM-2 ER导弹使用的MK70助推器要短的多,以适应长度最长的打击型MK 41对导弹长度的限制。导弹的改进还包括主弹体的制导控制系统,如采用了新的MK45 MOD 10近炸引信,提高在苛刻的电子干扰条件下对抗高机动性与低可探测性目标的能力,它还使用低旁瓣天线、低噪声接收机、新的飞行控制舵面和数字式自动驾驶仪等新设备。1992年10月由于助推器研制的问题,SM-2 Block IV导弹的进度推迟了18个月。1994年7月和10月,SM-2 Block IV导弹在CG-70伊利湖号巡洋舰上进行了一系列发射试验,检验了SM-2Block IV导弹在严重电子干扰下的作战能力,次年导弹转入低速生产,并于1999年8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不过美国海军的重点随后转向兼具防空和反导能力的SM-2Block IVA导弹,因此SM-2Block IV导弹生产数量不多。

RIM-156A SM-2 Block IV发射图,它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使宙斯盾系统战舰具备了远程防空能力,不过实际生产数量不多
RIM-156A SM-2 Block IV发射图,它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使宙斯盾系统战舰具备了远程防空能力。

  为了给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响应更及时的火力支援,并填补战斧导弹和增程制导炮弹间的射程真空美国海军研制了陆攻型标准导弹(LASM),又称SM-4导弹,它派生自SM-2MR导弹,正式编号为RGM-165。SM-4导弹用更大的MK125弹头取代了MK 115弹头,用GPS/INS制导系统取代了原有的雷达导引头,这一制导系统由SM-3导弹的组件派生而来。MK104发动机等其他子系统尽数保留,以保证SM-4可以从现有的MK41发射系统上发射。SM-4利用SM-2的成熟设备,尽可能和宙斯盾系统兼容,利用现有的训练作战和支援设备,以采购和维护费用足以满足低成本的需求,更可以通过直接将SM-2BlockII/III导弹进行改造进一步降低成本。1997~1998年美国海军用已有的RIM-66K导弹进行了三次飞行试验和两次战斗部试验,其中1997年11月18日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靶场试验区验证了MK 125高爆战斗部对典型目标的杀伤能力,试验中战斗部在距离目标3米高度引爆,高速破片破坏了所有目标;1997年11月21日白沙导弹靶场的试验中,装备GPS/INS制导系统的SM-2导弹飞行140.7公里,落点距离目标15米,验证了制导系统的射击精度。经过一系列试验和评估,美国海军计划将800枚库存的SM-2MRBlock II/III改进为RGM-165导弹,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暂定为2003或是2004年。Raytheon公司还进一步提出LASM-ER的长期演进方案,包括使用多种战斗部,提供对不同目标的打击能力;加装飞行数据链,提供飞行中重新瞄准的能力;增加MK72助推器,增加射程和载荷。Raytheon还提出了LASM-21导弹的方案,使用为SM-3研制的21英寸MK104发动机,可将340千克载荷投掷到550千米外。不过RGM-165对移动目标和加固目标的攻击效果不佳,美国海军在2001年取消了LASM项目。

  SM-5导弹是美国海军1990年代提出的超地平线拦截的防空导弹设想方案,通过CEC提供地平线下的目标数据,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头末端制导,用于为舰队提供更远的反舰导弹防御能力,并为沿海作战的海军陆战队提供巡航导弹防御能力。从过去的评估中,这是一种基于SM-2BlockIV弹体的导弹,使用AMRAAM导弹导引头的先进防空导弹,将逐步取代SM-2BlockIII/IV导弹。由于要为海军陆战队提供低空防空能力,SM-5导弹十分强调了对抗陆基巡航导弹威胁的作战能力。由于设计的局限尤其是没有考虑到反导能力,SM-5导弹最终被放弃。

Raytheon公司提供的SM-6导弹试射图。SM-6导弹2010和2011财年总计采购了70枚,它将是美国海军未来区域防空的主力
Raytheon公司提供的SM-6导弹试射图,它将是美国海军未来区域防空的主力。

  2003年2月10日美国海军授予Raytheon公司增程型主动制导导弹(ERAM)合同,新一代超地平线防空导弹的正式编号为SM-6(RIM-174),它采用SM-2Block IV的成熟弹体,利用源自AMRAAM(有资料详细说明为AMRAAMPhase III,也就是AIM-120C7)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改进的导引头,可以说是SM-5的借尸还魂。由于大量使用其他导弹的成熟技术,SM-6导弹的制造和操作成本并不高。2004年9月3日,Raytheon公司获得了价值4.4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开发SM-6导弹。SM-6导弹于2006财年进行关键设计评审,2008年6月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 2011年SM-6导弹开始批量生产具备初始作战能力。SM-6的代号为Talon,基于先进的主动雷达导引头,SM-6导弹可以对舰载火控雷达有效范围外的远程目标或是舰载照射雷达无法照射的地平线下目标进行拦截。根据Raytheon公司的说法,SM-6具有跨地平线攻击能力,更强的反饱和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反电子干扰能力,SM-6导弹还具备末端反导能力,并将在未来的演进中进一步强化。

使用CEC等技术后,美国海军标准导弹将获得超地平线(OTH)攻击的能力,而SM-6导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CEC的效果。
使用CEC等技术后,美国海军标准导弹将获得超地平线(OTH)攻击的能力。

  随着美军CEC系统全面服役,早期的SM-2Block III等导弹也可以作到超地平线攻击。早在1996年的山顶演习中,使用Kokee Park(海拔3800英尺)Mk 74火控系统,就为宙斯盾舰上发射的SM-2 Block III导弹提供引导和末段照射,从而击落了相对于宙斯盾舰处于地平线下的BQM-74靶机。SM-6导弹具有更先进的设计和更好的性能,彻底取代了老式的SM-2导弹,2011财年美国海军采购了最后一批SM-2系列导弹,就是SM-2的绝唱。SM-6防空导弹将成为未来很多年内美国海军远程防空导弹的新支柱。

  反导反卫的支柱

  美国对弹道导弹防御进行了长期的预研:美国陆军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撞击杀伤技术(HTK)的研究,美国海军在这一方面也并不逊色。海军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分为海军广域防御系统(NTW)和海军区域防御系统(NAD),分别开发了SM-3和SM-2 Block IVA导弹。美国海军给SM-2 Block IVA导弹赋予的编号为RIM-156B,它将承担起海基弹道导弹防御低层防御的重任,但仍具有和SM-2BlockIV相同的对普通空中目标的攻击能力。SM-2 Block IVA导弹使用新的双模射频/红外成像导引头和Mk125 MOD1弹头,并采用增强了反弹道导弹能力的新型自动驾驶仪。通过增加的侧置中红外传感器,改进了末端制导能力,具备了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RIM-156B的飞行测试开始于1994年,并于1997年进行了首次打靶测试,接近目标的最后几秒内,整流罩抛离露出红外导引头,随后红外导引头捕获到目标,并引导导弹直接命中了模拟短程弹道导弹的长矛导弹靶标。不过由于计划滞后和经费严重超支, SM-2 Block IV A于2001年12月被取消。美国海军短期内将用为SM-2 Block IV加入反弹道导弹能力的方式,在新的末端拦截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前弥补真空,2006年5月24日美国海军用SM-2 Block IV导弹进行了一次实弹打靶测试并获得成功,目前承担防空反导任务的SM-2Block IV导弹数量只有约70枚,可以说美国海军的末端反导能力仍有不足。

2005年FM-8拦截试验中发射SM-3导弹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靶标。
2005年FM-8拦截试验中发射SM-3导弹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靶标。

  计划中的海基弹道导弹防御低层系统使用的SM-2BlockIV A导弹虽然取消,但高层系统使用的SM-3导弹发展却相当顺利。SM-3导弹分配的编号为RIM-161,它使用和SM-2 Block IVA相同的弹体和推进系统,不过增加了MK 136第三级火箭发动机(TSRM)和GPS/INS的导引段以及大气层外轻型射弹(LEAP)。Raytheon公司早在1985年就开始开发LEAP,LEAP采用前视红外探测器(FLIR)进行目标定位。1992年到1995年Terrier/LEAP演示项目使用了改进后的小猎犬(Terrier)和SM2导弹搭载LEAP进行了4次飞行测试(FTV-1~FTV-4),并进行了两次拦截,但是LEAP都没能直接击中目标,仅仅是证实了广域弹道导弹防御的可行性。

EPAA计划的四阶段中SM-3导弹将不断升级,直至获得拦截洲际导弹的能力
EPAA计划的四阶段中SM-3导弹将不断升级,直至获得拦截洲际导弹的能力。

  1999年5月NTW项目正式启动,同年9月24日RIM-161A导弹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这次试验试验中成功实现了2,3级发动机分离,验证SM-3弹体的性能和可靠性;2000年7月14日的飞行测试中计划验证第三级发动机性能,不过由于控制软件问题第三级发动机未能和弹体分离导致试验失败;此后在2001年1月25日的第三次测试中,实现了导弹第三级发动机同弹体的分离和LEAP的分离控制。2002年1月25日的测试(FM-2)是SM-3的首次全面的测试,导弹成功击毁了白羊座短程弹道导弹靶标;此后2002年11月21日的FM-4拦截中,SM-3成功拦截了上升段的白羊座靶标,这是首次成功拦截上升段目标;2003年12月11日的FM-6试验中,拉塞尔号宙斯盾驱逐舰前出探测,把目标数据传递过后面的伊利湖号巡洋舰,成功拦截了上升段的白羊座靶弹;2005年2月24日进行了代号FM-7的拦截试验,这次试验除了弹道导弹弹头是模拟弹头外,其他都按实战要求配置。首次实战配置拦截试验中,SM-3Block I导弹成功命中目标;2006年6月22日的FTM-10试验中,SM-3 Block I A导弹首次对弹头分离的目标进行了拦截,并在超过100海里的高空成功拦截到分离后的弹头,BlockI A升级了火箭发动机和制导控制软件,并包含简化生产和可维护性的改进。从FM-2开始,迄今为止SM-3的测试次数已经高达23次,只有4次拦截失败,试验结果证明了广域弹道导弹防御的有效性。这些拦截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2月14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为了消除失效的USA193号卫星上的肼燃料对地面的污染,将利用SM-3进行反卫星行动。2008年2月20日,导弹巡洋舰伊利湖(CG70)号发射了一枚经过软件升级过的SM-3 Block IA导弹,在距离海面247公里的太平洋上空精确击落了以17000英里每小时高速飞行并不断减速下降中的USA193号卫星,据测算星弹相对速度高达22783英里每小时。此前的历次反弹道导弹试验中,拦截高度均在200公里以下,而这次反卫星试验拦截高度高达247公里,显示其拦截能力此前并未完全发挥。

  为了获得更强大的拦截能力,满足美国海军广域高层弹道导弹拦截的需求,SM-3导弹不断进行改进。2004年SM-3导弹升级到SM-3 Block IA型,换装新的单色红外成像导引头和姿轨控系统(TDACS)。按计划2008年 SM-3将推出Block IB型号,主要改进为采用新的双色成像导引头和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扩大视场并提高分辨能力,同时改进TDACS增强机动能力。可惜SM-3Block IB的工程进度不断推迟,2011年才开始SM-3 Block IB导弹飞行测试还以失败告终,2012年5月才首次成功拦截弹道导弹靶标,6月FTM-18试验再次拦截成功,据悉SM-3Block IB导弹将在2013年服役。

SM-3和SM-6导弹都将进行改进,满足中段和末段反导防御的要求。
SM-3和SM-6导弹都将进行改进,满足中段和末段反导防御的要求。

  根据反卫星试验的导弹飞行弹道判断,反卫星拦截的高度已经接近SM-3blockIA导弹性能的极限。对此美军早有应对方案,早在1999年8月美国和日本就签署了合作开发NTW Block II导弹的谅解备忘录,新导弹将使用新开发的21英寸/53.3厘米直径MK104发动机和21英寸直径第三级发动机,同时使用21英寸的导弹整流罩,但沿用Block IB的双色导引头,导弹预定在2010~2012年投入生产,这将极大的增强SM-3导弹的拦截能力,开始具备对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预定2012~2014年投产、性能更强的的SM-3BlockIIA导弹将继续改进,采用更大直径的动能杀伤弹头而不是原来13.5英寸的小弹头,更大的弹头将换装更先进的导引头和更大推力的TDACS,进一步扩大视场与末端拦截范围。按原计划MKV(多弹头拦截器)将于2013年开始飞行试验并于2017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SM-3BlockIIB将装备5个子弹头的MKV替换原有的单个动能弹头,提高对MIRV的拦截能力。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取消了MKV项目,SM-3导弹的发展规划也有了很大变化。2009年9月17日奥巴马政府发布的欧洲反导方案,将以陆基宙斯盾系统和SM-3导弹为核心,分四阶段建成完善的反导系统。新计划中第二阶段的2015年将在罗马尼亚基地部署SM-3Block IB导弹,截止2018年的第三阶段分别在罗马尼亚和波兰基地部署SM-3 Block IIA导弹,2020年在波兰基地部署SM-3 BlockIIB导弹。这个规划中取消了使用Block IB动能弹头的SM-3 Block II导弹,SM-3 Block IIA导弹开始测试和服役的时间也更晚,但增加了全新的性能极为强大的SM-3Block IIB导弹。SM-3 Block IIB很可能弹体直径增加到27英寸,并使用高比冲的液体第三级发动机,这使它的最大速度增加到6.5千米/秒,几乎是SM-3Block IA导弹的两倍多。此外SM-3 Block IIB导弹还具有更高的加速度,具备了上升段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SM-3 Block IIB导弹将使美国海军具备真正可靠的海基海基中段拦截能力,因此它不太可能局限于波兰反导基地,目前已经出现使新型垂直发射装置将其部署到宙斯盾战舰上的设想,还计划在2020年后使用SM-3Block IIB导弹增强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防御防御能力。

  面对海基末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空窗,Raytheon公司声称SM-6导弹可用于海基末端弹道导弹防御,预计2015年第一批具备反导能力的增量升级1型SM-6将交付美国海军,2018年增量升级2型的SM-6导弹将进一步提高对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末段拦截能力。SM-6导弹预计将在未来20年内采购超过1400枚,配合数百枚中段拦截的SM-3导弹,可以为美国海军搭建多层次的反导网,保护美军舰队和盟国的安全。

  40多年来标准导弹一直是美国海军舰队防空的支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弹体除了外形尺寸外,内部设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标准导弹为人所称赞的优点就在于它的主弹体尺寸几乎没有变化,属于典型的旧瓶装新酒的设计,这与苏联多种不同设计的中远程舰空导弹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这样的设计堪称防空导弹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的典范,也为美国海军后勤保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标准导弹系列化发展的成功,一方面是它初始设计相当优秀,气动和外形设计为后来的更新升级留下了足够的余量,另一方面在于美国雄厚而扎实的技术和工业基础,可以在发展中兼顾新的性能要求和原有的导弹设计。不过在遇到悬殊过大的性能要求时,标准导弹也不得不放弃兼顾原有弹体,从而诞生了21英寸直径的SM-3 Block IIA导弹。除了技术水平更高,标准导弹系列化发展还有雷锡恩公司导弹传统设计思想的因素,从响尾蛇、麻雀和哈姆导弹到AM-120空空导弹,都秉承了类似的设计概念。与之相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喜欢针对性的优化,虽然不缺乏技术实力,但洛马公司的爱国者PAC-3CRI和MSE导弹,还有THAAD与纸面上的THAAD升级型号,弹体设计都有巨大的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