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作家二月河谈历史小说的创作

 人比九月黄花 2012-08-05

在10月28日上午的2010年第十六期开封市领导干部大讲堂上,着名作家二月河用幽默机智的语言,结合其渊博的知识、自身丰富的创作经历以及历史事实,给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一场讲座下来,让大家了解到了二月河的创作历程及其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辨证认识,令人收获颇多。


    历史小说不能与武侠小说相提并论


    演讲中,二月河坦言自己对金庸着作持“批判性欣赏”态度——他不爱看《鹿鼎记》,但他却十分赞同金庸在写作中始终扞卫的一个理念——小人物经历坎坷也能成为大英雄。二月河谈道:“金庸是天才,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时连语法也不考虑。但是你就是离不开他,小说精髓的精神能牵引着你,在他恣意汪洋的作品里饱含着人文和宗教的关怀。”


    二月河在一次深圳作家交流会上曾与金庸会面,那次交流使他感触良多。他说自己对金庸抱有推崇之情,但同时表示,严肃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不能与金庸系列武侠小说相提并论。他还坦言,如果说金庸是个“天才”、王朔是个“鬼才”,那么自己是个“人才”。


    历史小说创作忠于历史原貌


    《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3部作品中,为何唯独只有对康熙采用了“大帝”这个称谓?二月河特别表达了这么做的缘由。他说自己最欣赏的是:“康熙这个人即使在今天也是很了不起的人才,精通7国语言,3次亲征准噶尔,6次南巡,平三藩之乱,任何一项拿出来都可以彪炳史册。当然,这3个皇帝我各有喜爱,但是对康熙我更偏爱,所以使用了‘康熙大帝’的称谓,而对于雍正和乾隆只用了‘皇帝’的称谓。”


    虽然是艺术创作,二月河也依然忠于历史原貌。他说:“你们看电视里的大侠们去酒店喝酒,豪爽地掏出一大锭银子拍在桌上,但是从没找过钱!因为编剧、导演、演员他们都不知道银子要怎么找钱。在清朝,三两银子就够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之用,哪有拿去只喝一碗酒的?”二月河认为,历史应该真实地反映出来。


    二月河表示,要写好历史,必须对当时的历史、人文、社会生活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给读者真实的感觉,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虚构提升历史小说艺术美感


    “没有历史的真实,谈何艺术的真实呢?”面对众多读者对其在创作过程中人物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二月河解释说,不同的人对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塑造康熙这个人物时,他就有意忽略了其阴险、毒辣的一面,而是把他的“大”写足。


    “历史事件是真实,但他们是怎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怎样的心理,就由我当家了。因为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资料,所以都是由我来虚构的。”二月河先生这样阐释历史与艺术的交融。深刻了解社会生活、有效整合历史事件、灵活运用艺术手法——三者的结合使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鲜活而灵动。


    与读者心灵的沟通最让人欣慰


    二月河在讲座上坦言,迄今为止,他对自己获得的两个奖项感到满意和自豪。一个是由一群香港中学生自发组织,给内陆作家评奖。他说,这些中学生是很单纯的,他们不会因为各种利益取舍而去评奖。“所以,给我的这个奖就是实实在在的。尽管没有奖金,但我比拿了奖金还高兴”。还有一个就是美国中国贸易中心授予二月河的“海外最受欢迎的作家奖”。他说:“这当然不是因为美国人给了我这个奖,我就很高兴。因为给我这个奖的都是华裔。”


    二月河说,读者是一本书的量化标准。作为一名作家,他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得到了大家的青睐。那种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使二月河感到十分欣慰和容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