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酷吏是怎样炼成的?

 東泰山人 2012-08-06

  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在执政期间,尊崇“黄老政治”,归到一句话,就是“无为而治”。与后代很多王朝相比,这个时期,政府比较守规矩,皇帝主动降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从不考虑文治武功之类大事,也不攒着力气想让自己留名青史,做人很低调。平时也是尽量不打扰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只要是老老实实地以创造社会财富为己任的,国家都很激赏和喜欢。对那些自己勤劳致富,也为国家贡献粮食和力气的,国家很少流着口水,主动扑上来,张口来吃。至少从皇帝那里,一般也不巧立名目,强取豪夺。两代皇帝严守这一政治理念,实践表明,国家不找事,百姓的创造力就能得到极大发挥。汉朝的天空下,逐渐出现人丁兴旺、钱花不完、饭吃不净的盛世。等到了武帝当道时,政府已经富得相当骄傲了。按照史书记载,如果皇帝再不出来帮助大家使劲地花钱、吃粮,放在仓库里的钱粮都会被活活地糟蹋成垃圾。

  不过,在自然法则和自由经济主宰的天下,“马太效应”也得到疯狂发挥的机会。有本事、有地位和有权势的人,借用有利的资源,兼并土地,偷逃税收,抢占国家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钱、有势、有力量。这些豪强中,有的仰仗自己祖上立下的功劳,拿着国家俸禄,跑马圈地,野蛮生长。有的攀附权贵,攫取政治资源,然后官商合营,拉当官的下水,分财分物,家财和势力也是越滚越大。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掌握什么正经的政治权势,但因为肯花大力气,也敢出头、敢玩命,逐渐当上了本地的黑社会头目,甚至强横的官府也不敢来招惹(谁惹他们,他们给谁拍黑砖,或者为他制造正常死亡的现场),胆小怕事的百姓更是忙不迭地跑来依附(认了大哥,欺负他的人,只有一个人;不认大哥,敢欺负他的就是一群人,认大哥,很合算),最后也都一个个地混成走路看天不看人的地方土豪了。后来的情势很壮观,到处都是敢和政府明里暗里扳手腕的人物。

  更让皇帝受不了的是,皇帝有点自己的想法,想将之变成现实,但不符合豪强们的利益,也都被这些人软抗硬顶,很难有效实行下去。看这情形,武帝想当上名流千史的大人物,是没指望了。仅当个保住太平、吃喝不愁的平庸皇帝,对于没啥大追求的人来说,按说也不错,但对自命不凡的武帝刘彻来说,就会让他活得既泄气又憋气了。就以打匈奴来说,武帝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动这个心思了,很想扫荡这些没事来找事、没钱就来要钱、不把自己当外人的货色,出出刘氏皇族憋了三代人的恶气,当然这也是保家卫国、永葆江山的好事,更是成就他丰功伟业的大事。但干这种事,就要烧大笔的钱,还要死很多“棒劳力”。豪强们一旦支持皇帝,以前抢来和攒下的钱肯定会让皇帝拿去花,自己就要勒紧腰带。依附自己的百姓也必然要拿刀扛枪,出门去卖命,那么,谁还为自己端屎盆、喂饭食?继续骄奢淫逸肯定是不可能了,弄不好,豪强们也要亲自上阵杀敌,想想这些事都让人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武帝被折腾若干次后,彻底认定,豪强们根本就是装成与皇权穿一条裤的样子,骨子里,仅把皇权看作自己享福享乐的工具。没事时,这些人高调宣称,皇帝是大哥、是亲爹、是上天派下来的。一旦祸事来了,就希望皇帝当“冤大头”,“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如果为此该有人壮烈地去死,皇帝就该第一个去,至于第二个谁去?那肯定是傻冒指数足够高的去,并依此类推。更让武帝糟心的是,这些豪强之间平时争权夺利,也是你咬我、我咬你,毫不“口”软。可是,一旦和有损自己利益的皇帝意志较量,他们就会自愿地挽起手腕,誓死保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决不让皇帝和他的狗腿们跑进来“偷菜”。从实际情况看,这些人也真是够多的,每个人的“护食”精神又很强悍,皇帝不玩硬的,看来还真难办。

  武帝深深地感到需要赶快重新洗牌,把这些人整肃彻底。当然,皇帝打牌,不会伸手亲自去洗牌,他只负责出牌,洗牌的都是那些出手快、有眼色和手法熟练的。而这些人仅会洗牌也是不够的,还要会出“老千”和比豪强更强悍、不讲理,靠这些本领来保证,不管皇帝手上的牌多烂,掌握的牌技多臭,皇帝都能是笑傲天下的最后赢家。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要很买皇帝的账,为皇帝的信任真心感动,替皇帝咬人毫不犹豫。为此,武帝用金钱、美女和地位进行循循善诱,这种高级人才也很配合,纷纷跳出来,比如,张汤、杜周、宁成、严延年等等,这些人被史书称为酷吏。

  这些酷吏常年精研法律,并靠此安身立命、飞黄腾达,可以说,他们已然对法条正背和倒背都如流了,个别的狠角色进化到了对法律“活学活用”堪称出神入化的境界,达到最高层次的还能根据皇帝意愿(皇帝一般不说,基本靠猜),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新的律条。他们之所以精通法律,而不胡来,追求的是“杀人杀到明处”,保证每个被整治的人,包括感到死得憋屈的人,都得到一个说得出口的理由(至少酷吏们这样认为)。毕竟国家承袭了秦制,法律至上是国策大政。正因为有“皇帝圣明、法律万岁”这杆大旗罩着,这些人抄家、杀人、灭门,把几十万人早早地送进地狱,也没有啥不适感,反而正义凛然。在他们的协助下,那种“豪强们指到哪儿、皇帝就打到哪儿”的局面,得到彻底地扭转。对此,皇帝看着喜欢,心里满意,出手也大方,没少为他们加官进爵,鼓励他们把疯劲使完用尽。

  在屠杀豪强、排除异己过程,皇帝培养和历练出一批大大小小、有名没名的精悍酷吏。这些人中,有廉洁奉公的,有藏污纳垢的,有无赖阴鸷的,有乖巧伶俐的,也是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当然,他们的共性都是惟上是从,干起活来,都是争先恐后,力争让皇帝惊喜得“掉下巴”。由于下手太狠,豪强们反复表示受不了,要求他们温柔点,但他们从未答应过。其实也不是不能答应,关键是,他们理直气壮地认为,豪强们以前欺负人的时候,啥时候也温柔过呢?更何况,豪强们一般都有着为富不仁、蹬鼻子上脸的前科,不给出一个过硬的理由,让酷吏和皇帝觉得他们确实老实了、改恶了,就网开一面,也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酷吏们干得正带劲时,被逼得狗急跳墙的豪强们,受到酷吏迫害或不尊重的人们,深感“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于是自觉地团结起来。大家纷纷豁出去,亮出獠牙,对酷吏们狠狠地反咬一口。实事求是地看,一些酷吏的屁股也确实不太干净,豪强和自觉受酷吏欺负的人编出的罪名,并不是完全无中生有。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天下被整肃得差不多了,需要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的局面,武帝答应了这些人咬人解恨和保命的要求。大部分酷吏们为此落了个引颈就戮的下场,个别识相或赌气的还提前抹了脖子,得好死的酷吏凤毛麟角。

  大家都知道,实际上,这些酷吏最大的功劳是成功地帮助武帝完成了政治体制转型,因为他们的努力,一系列有利于维护皇帝威严的集权制度和法律,在那时候渐露雏形。但武帝也知道,仅靠酷吏的蛮横压服,大家决不会持之以恒地尊重皇帝和皇权的,更不会心情放松、真心实意地拥护皇帝搞专制。这就需要给大伙儿找一套体系严密、基础扎实和令人心服口服的说法,武帝选定了面目老实巴交、内里温厚讲理的儒学。儒学与酷吏们留下的政治遗产联姻后,皇帝的集权制度被打造成“阳儒阴法”的模样,又实用,又好看。从此,皇帝们就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地既当好人,又做坏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