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几本靖江文献 [转载]几本靖江文献](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0915/26055190_1)
就我目力所及,清代靖江籍作家留存至今的文集,有六种,一是朱凤台的《退思堂草》,蒋中和的《半农斋集》,一是郑忬的《于役偶吟》,一是朱勋的《读易集说》、《四书通》,还有便是嘉庆年间刘均的《江上草堂诗存》。这些著作历尽劫灰,保存至今,实在是靖江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可惜,以上著作靖江基本不存,本地的文化部门更热衷做些急功近利的表面功夫,对此不懂或许不屑。
《退思堂草》泰州图书馆有藏,并被收入《四库禁毁补辑》,《半农斋集》入选《四库存目》。朱勋的两本国图有藏,我曾经翻阅并摘抄。郑前村是靖江唯一的会元(会试第一名),其《于役偶吟》据《清代别集目录》,山西图书馆有藏,但我检索晋图网站上的古籍目录,却没有找到。《江上草堂诗存》一书,在我刚做文史时,在政协听范红梅女士提过。但是那时心有他属,居然没有多问。
再次想到《江上草堂诗存》,是因为准备我的第二本书,我意将之作为课题之一。《清代别集目录》说这本诗集湘图、豫图、甘图均有收藏。我检索湘图古籍目录,找到该书的索书号及其他相关事项,托在长沙的朋友帮着查阅复印,朋友回复说没找到。实在奇怪。我在湘图论坛上留言,而湘图古籍部的人回复说,明明就在书架上。就在我想掘地三尺,发动所有的关系到湘图再次查阅时,长发MM来电说,这本书本地就有,说是我的老乡徐汝明先生曾经在《靖江日报》发表过一篇关于这本诗集的文章。我于是联系徐先生。徐先生说,他也没有,他是在人民桥下一家旧书店看到过,当时已经散乱不堪,徐先生主动帮着整理装订。旧书店老板要卖给徐先生,开价200元,徐先生觉得太贵没买。这本书应该还没有脱手。
我闻讯大喜,忙驱车前去。这家书店叫龙龙旧书店,我曾经逛过,是国色的推荐,我在其中买过一本省靖中的纪念册。我进书店后,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假意浏览。店主是一个精瘦的老者,穿着黑色的外套,坐在躺椅上。他似乎看出我对书架的书并无兴趣,起身问我:你需要什么书?我说:有没有其他书?老者问:你贵姓?我说:高。他说是你高某。我说:是啊,你怎么认识我。他说:我读过你的书,写得好极了,我向好多人推荐过呢。我的心里泛起一点自得,用郭德刚的口头禅就是:我很欣慰。
老者说:我有一本书,曾经请徐汝明先生整理过,你有没有兴趣。呵呵,不用我开口,老者自己有些迫不及待了。长话短说,在这家龙龙旧书店里,我终于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江上草堂诗存》,13卷基本完整,惜乎前面刘均的自订年谱缺失,应该还有序言,也不存。与这本诗存同时看到还有其他三本很有价值的靖江文献,一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立生祠小学仁级毕业纪念册,一本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靖江旅外学生会纪念册,一本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月靖江旅沪同乡会特刊。这三本书是研究靖江民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记载详细,还附有多幅照片。
老者显然清楚这些旧书的价值,但又愤懑靖江懂行的人太少,以致只好待价而沽。最终我与老板达成协议,租看这四种书一个月,租价随意。老板声明是出于对文化人的尊重,若是他人,他是绝对不会放心让人拿走。我觉得这四种书按市价当在千元左右,但是其对靖江历史文化的意义却是无法以金钱衡量的,若不是这些致力于旧书搜集与流通的老板,这些书早就成为纸浆。食肉者鄙,保存传承我们历史的本来应是那些负有专职的政府官员,实际在做的却是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