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对联故事

 寒江读舟 2012-08-10

半 夏

        一次,佛印邀请苏东坡游庙会。他们游到鼓楼前,看到上面的旧鼓,佛印就想出一个上联要苏东坡来对。他说: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旧鼓上的两面皮子自然是陈皮了,半下是半夏的谐音,陈皮、半夏是两味中药名。

       苏东坡想了许久,想不出合适的对句。这时随哥哥同来的苏小妹看到东坡的窘状,便牵了牵东坡的袖子,又指了指庙廊下的一个白纸糊的灯笼。东坡会意,便吟道:灯笼笼灯,白纸原来只防风。

       白纸、防风也为2位中药名。

        有位著名中医老先生,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叹道: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医生马上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

       淡竹叶、小柴胡为中药名。

       进屋坐定后,客人又说: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老医生对答道: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蓯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全系中药名,联嵌“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百合”、“红娘子、银花、牡丹、芍药、五倍、苁蓉、云母、天仙”中药名称,对仗工整贴切,颇有风趣。

       客人看到几盆玫瑰,不胜感叹道: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老医生捻着银须,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玫瑰花、梧桐子也为中药名。

       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客人起身告辞,约定改日再会。
  药名对联古已有之,传说唐宣宗李忱曾出一中药联“白头翁”以试群臣,诗人温庭筠对曰:苍耳子,工整、风雅,深悦龙心。
  药名入联当是儒医的创造,也成为文人们的消遣物。某朝有个读书人,数载寒窗,考中举人,补缺待用,但他恃才傲物,不擅阿谀,竟一等十年,不得至仕,他想:古人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何不改弦易辙悬壶济世?于是辞职回乡业医,开业时自书一联以明志曰:
  远志岂能甘草莽,
  人生何必苦校书。
  上联嵌入“远志”、“甘草”,下联嵌入“人参”,以示弃儒从医的决心。
  举人做了医生,但仍愤世嫉俗,有年春节,他为药王庙戏台写一联: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
  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这副对联,说透人生真谛,道尽人世辛酸,博得人们的赞誉。
  举人所在县里出了个新科状元,鄙视举人没出息,出仕无望而沦入杏林,于是作联自夸道:
  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
  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
  举人也不示弱,书联回敬:
  生地一,熟地一,生熟第一;
  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
  这联中嵌入生地、熟地、附子、当归4味药,谐音即变成:父当龟,子当龟,父子当龟。骂得状元有口难辩。
  当地有一庸医,全不顾病家死活,胡乱用药,其曾开一方,内有全蝎、天冬、麻黄、半夏、地黄、薤白、生姜、绿茶为引,因立方无据,致人于死,举人讽刺他说:
  全蝎天冬麻黄为伍,解痉乎?生津乎?发汗乎?药乃虎狼,纵入生姜何益;
  半夏地黄薤白同方,止咳乎?滋阴乎?助阳乎?医必庸才,当留绿茶自喝。
  为人称道一时。   
  关于药名对联,自古至今流传下很多,下罗列一些,以飨读者:
  人参在世为官桂,厚朴传家要细辛。(包含人参、官桂、厚朴、细辛四味中药)
  附子牵牛上常山,耕罢熟地耕生地。(包含附子、牵牛、常山、熟地、生地五味中药)
  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将军指大黄,重楼指拳参,国老指甘草)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天仙子相思配红娘。(包含白头翁、牵牛、熟地、天仙子、相思子、红娘子六味药)
  青箱子背母过连桥,白头翁扶子到常山。(背母指贝母,连桥指连翘,扶子指附子)
  天仙弹琵琶高奏神曲,雷公吹铁笛惊醒云母。(天仙指天仙子,琵琶指枇杷,神曲是一味中药,雷公指雷公藤,铁笛指石斛,云母是一味中药)
  东山楂西山桂南芍北当,椿树皮夏枯草秋石冬花。(包含了山楂、肉桂、芍药、当归、椿树皮、夏枯草、秋石、款冬花八味中药)
  厚朴待人使君子常存远志,苁蓉处世郁李仁敢不细辛。(包含了厚朴、使君子、远志、苁蓉、郁李仁、细辛六味中药)
 
  湖南衡阳有座花药寺。寺内遍植奇花异草,花木扶疏,令人赏心悦目。历代主持用花卉炮制药物给病人治病,普救众生,闻名遐迩。寺院有几副楹联,将花卉与药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颇有情趣。其一:“花圃菜畦锄岁月;药炉茶铛炼春秋。”其二:“苍天本无知,花雨焉能解结习;众生徒多事,药石岂可疗贫穷。”这些对联,不仅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蕴含着深奥的佛理禅机,耐人寻味,澈悟无穷。
 
  1.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红娘子背母入常山
  2.   三年细辛勤学业
        十载将军铸钢城
  3.   蒿草没狗脊
        葛根伴牛膝
  4.   杏林春暖枝枝透出活人心
        橘井泉香点点滴开阴鸷路
  8.    珍珠双花红娘子
         翡翠单参绿娇蛾
  9.   知子灵仙能益志
        贝母麻黄巧茯苓
  10. 蒿草没狗脊
        葛根伴牛膝
  11.  知子灵仙能益志
         莲心苏木安息香
  12.人参埋入商陆,当归重楼啃狗脊
        细辛料理红娘,将军双花拌牛膝
 
冬虫夏草九重皮,玉叶金花一条根。
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锋妙小柴胡。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
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

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天仙早遇宾郎(槟榔)。 (含十二味药)
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四前将立赐合欢。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
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覆回乡。
 
  明朝对联大师解缙,一生不知作过多少妙联,令人赞叹不已。其中有这样一副用药用植物作的奇巧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此副对联,初看极平常,并无别致惊人之语,但细一琢磨品析,方知“柳暗花明”之妙,实属一副奇联巧对。奇在何处?奇在上联的蒲、桃两种药用植物名,恰好与第三种药用植物名“葡萄”同音,而蒲属草本植物,桃和葡萄属木本植物,故“草本”在前,“木本”在后,以相呼应。巧在何处?巧在对下联中,梅和桂也是两种植物药名,恰好与第三种“玫瑰”药用植物也是同音。梅花于冬末春初开放,桂花和玫瑰花于夏秋时节开放,故照应上句“春香秋香”。真可谓对得奇巧奥妙,名不虚传。

  中医药是我们炎黄祖先与疾病抗争的重要"工具".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这就是医药文化,药名文学是医药文化的精髓,很久以来,就有人利用药名写词作赋。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用药名写过一首《桂枝儿》的情书,现摘录如下: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地为伊担心,白芷儿写不尽离别意,嘱咐使君子切莫作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

  此段共用药名14个,读来甚是风趣。药名既可写入书信,当然也可写入文章、诗词。明代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收载有萧观韶遗集里的《桑寄生传》,此传全文共用药名120多个,构思奇特,排比自如,将桑寄生身世生平描述得细致入微,其文笔酣畅,妙语连珠,令人叹为观止,堪称药名文学之珍品。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摘录。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有一首药名诗,写出了唐僧师西天取经之艰辛,语意双关,堪称奇妙: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徐灵胎目尽五千卷,叶天士学经十七师”

——程门雪先生所拟,流传颇广,概括了医家成器的两大因素——饱读与多师,徐、叶二人堪称千古楷模。

●“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品德而后学问。”

——此为名医冉雪峰所撰,指明了医家与学者成才有相通之处,强调先修身养德而后方是学问文章,品格比学问重要。

●“人之有恒成良医,人之无恒便成庸。”

——出自江西名医许寿仁(1904-1970年)。1947年创办江西中医学校,制定校训“勤读精研”。经常告诫学生“医乃活人术,莫作谋生计。”“志于道,勿志于谷,不以术渔利也;请业宿彦,问道江湖,不固多自封也:临证处方,审慎周详,不精率误人也。”

●“十年读书,十年临证;存心济人,存心济世。”

——辽宁名医马二琴所撰,题于其药房门前两柱上。

●“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胸中有太和。”

——此为无锡名医朱兴宝(1873-1950年)所撰,他经常教导门人说:“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胸中有太和。凡读书要有恒心,方能有成,否则一曝十寒,终归泡影。尔等当勤学勿懈。”

●“药有君臣千变化,医无贫富一般心。”

——此为福建名医盛国荣所撰,上联道出用药须灵活变化,下联写为医待患须有“贫富一般心”,一视同仁;一说技艺,一说医德,佳联巧思,浑然天成。

●“一生哪有真闲日;百岁仍多未了缘。”

——清代曾为乾隆御医的徐灵胎对联

●“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

“魂返九泉,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

——名医徐灵胎临终前自挽二墓联

●“九重天子垂青问;一榻先生卧白云。”

——清代名医薜雪自题联。医学上与叶天士并世齐名,称为“叶薜”。薜氏除医外,还工书善画,并酷爱诗联,著有《一瓢诗话》。他性格孤傲,蔑视权贵,联语也显示清高。

●“一钱罄矣还栽菊;四壁萧然不卖琴。”

——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医名振乡里,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但情怀高雅,曾撰此联以明志。

●“谈史有怀经世略;验方常著活人书。”

——清朝中叶,江苏名医之冠何书田,治愈巡抚林则徐夫人所患肝病顽疾。何书田研制的“戒鸦片烟丸”和所著的《救迷良方》,在林公主持的禁烟运动中也大建奇功。在何氏60岁寿诞,林则徐特书撰书此联相赠。

●“独有痴儿惭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名医何九香,他的老母逝世,在悲痛中他题写了此副挽联贴在门口以表哀思。

●“一技半生,精诚所结,神鬼可通,果然奇悟别开,尽助前贤,补苴罅漏;

孤灯廿载,意气徒豪,心肝呕尽,从此虚灵未泯,惟冀后起,完续残篇。”

——名医张山雷(1872-1934年),平日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用毕生精力从事医著撰写,晚年积劳成疾。1934年3月,先生久病不起,乃撰此联自挽。

●“不谏往者追来者,尽其当然听自然”。

——此为民国时南京“首席名医”张简斋亲撰。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浙江宁波名医范文甫所撰。

●“只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湖南湘乡一位中医之联。

●“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清代江苏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学养宏深,医术高超,求治者日逾百人。他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太后治疗肺痈和为道光帝治疗失音,均获良效。为此道光皇帝特赏赐御联一副。

●“这番与世长辞,穷鬼病魔无须追逐来泉下;

此次乘风归去,春花秋月只当飘泊在异乡。”

——民间初年,广东大埔县名医邓窗珊暮年病笃,危在旦夕,家属子女、亲朋好友无不啼哭。此时邓老先生回光返照,竟然挺身而起,提笔自写挽联如上。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能医,气能医,脾气岂能医?”

—— 江苏泰州市过去有位女老中医,人称“女先生”,而不知其姓。医术好,文墨亦佳,她在门前贴了亲书的这副对联。

●“杏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中国首批二千名医之一、重庆江津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江锡权书赠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会对联

●“改革春潮翻巨浪,精研医技上高峰。”

——湖南新化中医眼科名老中医黄佑发题并书赠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中国大会召开

●“数千年中医瑰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大浪淘沙沙沙沙;

五十载教书育人,继往开来,桃李满园,似小苗生长长长长。

横批是:伟业辉煌!”

——新加坡同济医院及同济医药研究院董事会主席胡金钟先生题赠北京中医药大学50周年校庆对联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北京同仁堂药店楹联

●“发扬中医特长,诊治疑难杂症。”

——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书赠福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一福同志。

●“折妙臂而医国,解青囊以修文。”

——六安市政府书赠老中医王必松楹联

●“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

——江西省新余市105岁中医 吕祖操联语

●“名山足灵药,盛世多寿人。”

——浙江杭州胡庆余堂药铺对联

●“野山高丽东西洋参, 官燕牛麝羚犀鹿茸。”

——江苏无锡李同丰中药行对联

●“桔井流芳百草全,杏林济世千秋寿。”

—— 宁波中山西路的百年老店寿全斋中药店门前的对联

●“只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浙江杭州河坊街保和堂中药店引古对联

●“万里晴光闲采药;春风夜月静烧丹。”

——某镇“万春堂”药店,已有50多年历史,这家后人至今仍沿用原大门联,年年书写,一如既往。

●“医圣一论启百代,药王千金佑万民。”

——河南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北京总部仲景大药房门前对联

●“仙曰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鄞州古林镇的“仙壶堂药店”,店内精选川广地道药材,聘请名医坐堂应诊,生意十分红火。该店的楹联如上。

●“天上有财难买命;世上无药可医贫。”

——广州漱珠岗下有座小庙,内塑“医圣华佗”和“财神赵公”,有门联如上。

●“苍天本无知,花雨焉能解结习;众生徒多事,药石岂可疗贫穷。”

——湖南衡阳花药寺联语

●“修和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全国中药店常用对联

●“药物有灵苦无奇方医俗病,王侯高不仁独操仁术救人危。”

——山西耀县药王山(即五台山)药王庙对联

●“汉献之时恨未医国;

  神农而后赖有传人。”

—— 安徽亳县华佗庵对联

●“切三关,辨阴阳,兴中伐贼,师承仲景;

谙百草,定君臣,拯弱抑强,法效时珍。”

——?

●“我愧无能,卅载功夫,可谓深矣;终难治贫者病根,富者钱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勿需经忏捐产,苫块伤身。”

——?

●“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

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

——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此诗。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古人曾谓“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中医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探其原因,一是名医大多古典文学基础雄厚,学识渊博,喜好吟诗作对;另一方面,他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人们每用对联来赞颂,于是历代流传下很多佳对妙联。


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医名振乡里,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但情怀高雅,曾撰联以明志:一钱罄矣还栽菊;四壁萧然不卖琴。


宋代四川名医石藏用,医术名扬成都及四周,他治病善用热药,疗效显著。同时期的杭州名医陈承与石氏相反,立方用药喜用寒凉之品,治病也获良效。有一文人撰一对联将他二人迥然不同的用药风格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藏用檐头三斗火;陈承箧里一盘水。


清代江苏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学养宏深,医术高超,求治者日逾百人。他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太后治疗肺痈和为道光帝治疗失音,均获良效。道光皇帝特赏赐御联一副:


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清朝中叶,江苏名医之冠何书田,治愈巡抚林则徐的夫人所患的肝病顽疾。何氏博学多才,林公与之谈论诗文,十分投机,因而结成至交。此后,何书田研制的戒鸦片烟丸和所著的《救迷良方》,在林公主持的禁烟运动中大建奇功。在何氏60岁寿诞,林则徐撰书一联相赠,一时传为美谈:谈史有怀经世略;验方常著活人书。


清代名医薜雪,医学上与叶天士并世齐名,称为“叶薜”。薜氏除医外,还工书善画,并酷爱诗联,著有《一瓢诗话》。他性格孤傲,蔑视权贵,为显示清高,曾自题一联曰:九重天子垂青问;一榻先生卧白云。


曾经两次被乾隆皇帝召入京都治病的名医徐灵胎,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多学科知识,尤善诗文,道情写得自然率真,文学史上他占有一席之地,对联也写得不同凡响,曾自题一副不断进取、活到老学到老的忠实写照联:一生哪有真闲日;百岁仍多未了缘。


尤为奇特的是他在临终前,还为自己撰了两副墓联:


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


魄返九泉,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


清末湖北名医何九香,他的老母逝世,在悲痛中他题写了一副挽联贴在门口以表哀思:“独有痴儿惭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此联中嵌进远志与当归两味中药名,生动地表达出母子深情,珠联璧合,耐人品味。


清代浙江宁波名老中医范文甫,不仅医技高明,且医德高尚,慷慨大方,济贫扶困不吝钱财,尽力尽心为病人服务。他曾写过两副对联以明其志,其一是:“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其二是:“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民间初年,广东大埔县名医邓窗珊暮年病笃,危在旦夕,家属子女、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无不啼哭。此时邓老先生回光返照,竟然挺身而起,提笔自写挽联曰:


这番与世长辞,穷鬼病魔无须追逐来泉下;


此次乘风归去,春花秋月只当飘泊在异乡。


现代著名中医章次公,既是临床专家又是医学教育家,他强调当医生要“敢于事而慎于言”,确是至理良言。他的得意门生朱良春,学业完成后欲归故里江苏南通市行医,临别前夕他书赠一联相勉,朱氏将它作为终身的座右铭。一副对联是这样的十六个字: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当代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为卫生部顾问,曾多次出国为外国元首治病,治愈印尼总统苏加诺的肾病即是一例。他喜作诗词对联,积存成帙,叶帅曾促他结集出版。现仅拈出一联:秋风橘井落甘露;春雨杏林别有天。


传说,江苏泰州市过去有位女老中医,人称“女先生”,而不知其姓。医术好,文墨亦佳,她在门前贴了亲书的一副对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能医,气能医,脾气岂能医?”联语亦可称为广告词,曾传诵当时。


一副对联37味中药

 

上联:阳春三月 天仙红娘子 龙骨玉肉 首乌容少 一点朱砂痣 面扑天花粉 头插金银花 身穿罗布麻 项带珍珠 腰挂珊瑚 怀抱太子 在重楼连翘百步 仰望天南星 盼槟榔

下联:冰雪连天 日人白头翁 血竭陈皮 满面花椒 两撮银柴胡 背搓猪牙皂 足登棉皮鞋 披挂穿山甲 颈缠金缨 胸佩琥珀 手拄虎杖 上常山独活千年 欲成威灵仙 弃鼠妇

横联:各有远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