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之美(散文)

 田王老羊 2012-08-12

中医之美(散文)

  中医之美 ( 散文 )
   
   一
   
  读《诗经》、《离骚》常常折服于古人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读《老子》、《庄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慑。及至接触中医学,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其文言精辟,哲理深奥,处处闪烁着医学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仁慈博爱,持重至诚;在语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二
   
   认识中医学是从认识中医师开始。说起中医师许多人会联想到神闲气定、鹤发童颜、道风仙骨,中医师大都长寿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中医符合自然之道、养生之道。 
   中医的许多思想现在看来依然是前沿的,许多治疗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依然不能破解。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两千年前就形成的养生观与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种追求。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已超越了医学本身,体现了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所谓究天人之际,通渐变之病,循生生之道,谋天人合德。
   
   三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 : 精与诚。 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 ,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四
   
   面对复杂的世界,西医极力寻找其终极构成,表现简单之美。中医则承认其纷繁复杂,在纷繁复杂中找出规律,呈现出一种缤纷之美。治病必求本,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病常常让人肃然起敬。生就人身,不免世事纷争,百病杂生。而地分南北,天有四时,一刀切式的标准化,方便是方便,疗效可能大打折扣的。
   初中时学生物,大体知道人体结构极其相互关系。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以及君相、水火之比常常让人浮想联翩。读《黄帝内经》,知道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则感到另外一番气象。称心为君主之官,起初并未感到神奇,及至读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才对人体有了一种感觉。以前对肺只感到它负责呼吸而已,没觉得它象我们全身的宰相一样,行治节之权,朝百脉,通水道,十二脏腑之功皆受其约束指挥,不仅指挥气的运行,大开大阖,还深入的基层,直达体表,管到毛孔的开合。于是生活中就多了一份感悟和体验,无论是独处一室还是公共场所,总会自然的远离污浊亲近新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让人觉得非常有派头,把水征上来,再布散开去,它不允许气道、水道有异物存在,所以它的特性是清肃。
   
   五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个很根本的特色,也是最常被人津津乐道之处。但如何理解整体观念则大有文章。过去我们容易把整体观念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体、从一个人的全局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这也是整体观念,但还不是中医所说的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是把人放在天地这个背景里去考虑,人的健康也好、疾病也好,都与天地的影响密切相关,人与天地就是一个实在的整体。人作为天地整体的小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就是发现作为个体的局部,在哪些方面跟不上整体步伐,在那些方面违反了整体原则,而治疗疾病就是把这些不协调因素纠正过来,使局部重新跟上整体步伐。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并安从来。
  大自然中的人是多么渺小又是多么伟大啊!
分类:中医情结 | 评论:0 | 浏览:201 | 举报 | 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