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整体观念如何用现代理论解释

 医之大者 2021-11-25

    中医最大的特点一个是整体观念,一个是辨证论治,今天聊聊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有条不紊的运行着,维持着身体状态的稳定,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整体性,表现为系统内部各层次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组合效应产生促协力而得到协调一致,从而体现为它在整体一级水平上的稳态特征。由于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性质的简单总和,因此单纯依靠分析各个部分性质还不足以认识整体;好像单靠分析氢和氧的性质,还不能由此得出水(H2O)的性质的完整认识。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不能仅满足于对客体进行微观解剖,复杂集合不能归结为简单性粒子的叠加,甚至统计学的大数定律也不是完全适用的。在生物学领域,对于生物学的特殊性,与其说它包括了诸如物理、化学等许多层次,不如说它只包括一个层次,即整个机体这一层次,因为只有这一层次才是它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特殊性所在。

    对较低层次的探讨,只有在这些探讨是有助于对整个机体的理解时,才是有意义的。中医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是体现其自身特征的这一层次,对中医理论中较低层次的研究,只有这种研究是有助于对中医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理解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整体系统还有一定的主体性,表现为它在与环境进行出入交换过程中保持自身稳态特征的调节能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它独立地起反应。

    中医学认为疾病和健康,都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都是人体对环境变化刺激的主体性的反应状态;区别在于:疾病时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健康状态则是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健康并不意味是没有邪的存在,而由疾病向健康转化,即愈病也不意味必须是邪的彻底消灭;中医的治愈观认为这只是从“邪之所凑”向“邪不可干”实现了转化,而这又是通过人体内的“其气必虚”向“正气存内”转化这一内因而实现的。

    因此中医的诊断观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即为了治病这一目的,为了帮助实现愈病的转化,诊断必须找出人体所以实现愈病的根本原因。这个愈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体的正气,临床辨症判断的结论——“证”,即是人体自稳调节在抗病过程中的具体反应状态,它是中医学的诊断对象,也是中医治疗的依靠对象和服务对象。

    当然以上的理论都不是主流,因此不会受到重视。就像很多人会把“有病就要吃药”当做真理一样,事实上,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因素反应不同,好比过敏,莫名其妙的对一些东西过敏,查过敏原十有八九解决不了问题,有些患者调整了生活方式,增加了锻炼,也就痊愈了。

    人体的复杂程度远非现代医学能搞清楚的,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宇宙,现代医学研究的也就是不同的星系,一叶障目的事情层出不穷,如果患者能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其实都比认识一个医生朋友好使的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