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ANYMQ 2012-08-12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及贮存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十分重要。 

       (一)产地 

       同一种药物由于产地不同,其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分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和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如吉林的人参,辽宁的细辛,云南的三七,内蒙古的甘草、黄芪,四川的川芎、川乌、川贝母,重庆的黄连、陈皮等。由于中药的质量依赖于产地的自然条件,因此选择使用“道地药材”是保证药效的重要前提。 

       (二)采集 

       中药的采收时节与方法对保证药物质量关系密切。一般而言,药材的采收应该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进行。
 
       植物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可归纳为:全草大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花及花粉一般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果实及种子大都在成熟时采摘;根及根茎一般在初春或秋末采收;树皮及根皮通常在春夏之间采剥。 

       动物药应在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集。如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贝壳类多在夏秋季捕捉;桑螵蛸、露蜂房多在秋季卵蛸、蜂巢形成后采集;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大多在夏末秋初捕捉。 

       矿物类药,全年皆可采挖,只需注意方法,择优采用。 

       (三)干燥 

       干燥是保存药材的基本条件,其方法有晒干、阴干、烘干和用石灰干燥等。晒干法主适用于肉质类药材;阴干法主要适用于芳香性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烘干法主要适用于阴雨天急需干燥或一些特殊要求的药材。有些药物不适合上述方法干燥,特别是易变质的药材,则适宜于石灰干燥法。近年来,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干臊中,具有干燥速度快、脱水率高、加热均匀且能杀灭微生物等优点。 

       (四)贮存 

       药材贮藏保管的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如果贮存不当,就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走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甚至失效。为确保疗效,必须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常采用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熏杀等方法处理贮存。一般药物与剧毒物必须分别贮存。对剧毒药材,宜写明“剧毒药”标签并专人保管,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