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一》考点分析(七)——中药的产地加工

 时宝官 2019-01-17

考点12 产地加工

【考情分析】该考点考频很低,大家只熟悉即可。

【考频指数】★★★

【具体内容】

1.产地加工的目的

①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②按《中国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常用鲜药有生姜、鲜鱼腥草、鲜石斛等。

③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有的药材毒性很大,通过浸、漂、蒸、煮等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等。有的药材表面有大量的毛状物,如不清除,服用时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引起发炎或咳嗽,如狗脊、枇杷叶等。

④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标准化,有利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

⑤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经过产地加工,应使药材形状符合商品要求,色泽好,香气散失少,有效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适度,纯净度高,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

2.蒸、煮、烫、发汗、干燥

(1)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需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如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干燥:除少数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4)《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

①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②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般不超过60℃)表示。

③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④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近年来常使用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

3.拣、洗、切片、搓揉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鲜用药材洗后晾干,进行保鲜处理。

(2)切片:有的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搓揉: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