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概念: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动失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也就是说,精神病是人的大脑在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失去常态的一类疾病。患者的行为和动作怪异,思维和情绪反常,甚至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焦虑抑郁、自伤伤人、丧失理智、不懂廉耻……
精神病的病因:时至今日,精神病的病因还不明确,但是已经知道与以下5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不少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染色体存在畸变;阿尔采默病与第21号染色体异常有关;躁郁症与第11号染色体异常有关;精神分裂症与第5号染色体异常有关。
2、心理因素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异常和在反映的基础上发生的调节出现紊乱、消极、过敏、异乎寻常。
3、素质因素 心理承受能力差、心胸狭窄、气量过小等。
4、器质性因素 各种外伤、感染、中毒、代谢障碍、营养不良、疲劳与躯体疾病等。
5、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政治压力、文化氛围陌生、生活节奏过快、竞争激烈、文明程度不适、经济状况突变、生态环境恶劣等。
精神病的基本类型
1、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包括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周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等。
2、情感反应性精神病 又称心境障碍,包括各种类型的躁狂症和抑郁症。
3、器质性精神病原体 大脑结构异常以及躯体的器质性疾患所导致的精神病,包括老年痴呆症、脑外伤、癫痫所致的精神病以及梅毒性精神病等。
4、中互性精神病 包括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病。前者有酒精、镇静催眠药、阿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病;后者有一氧化碳中毒、化学污染物所致的精神病等。
5、精神发育迟滞 童年及少年期就表现出来的严重的心理发育异常,包括孤独症等。
6、其他类型 包括心理性的生理功能障碍,如心理性厌食、非器质性失眠、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还包括人格异常,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如病理性赌博、病理性偷窃、性心理怪异(窥视癖、恋物癖、同性恋、双性恋)等。
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精神残疾的分级 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精神残疾一级: 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三级: 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 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