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便血

 淄水渔夫 2012-08-13
便血

患者雷某,男,24岁,干部,1978年5月9日就诊。初诊:患者去秋11月间突患腹泻,由于未得到及时治疗,腹泻未愈且渐至便中带血,某医院以抗生素药物治疗未获疗效。现身体日渐消瘦,神疲乏力,腹隐痛,腹胀肠鸣,腹泻Et 2≈次,便中夹血,量少色暗。脉弦而少力,舌苔薄白腻。辨证为气虚不能摄血,治以健脾益气摄血之法,兼以止泻。方药:太子参15 g,生白术15 g,茯苓30 g,炒扁豆12 g,炒山药12 g,煨木香6 g,煨豆蔻4 g,薏米仁30 g,鸡内金10 g(焙黄研末冲服),芡实30 g,4剂,水煎服。二诊:大便已由稀转溏,便血减少,余症已减轻,脉弦细,舌尖偏红,心经有热。原方加黄连须12 g以泻心火。6剂,水煎服。三诊:便血已愈,大便潜血阴性,大便日1行且已成形,精神好转,脉弦,舌苔薄白。仍守原法。方药:太子参20 g,炒白术12 g,茯苓12 g,山药12 g,砂仁4 g,薏米仁30 g,芡实30 g,焦三仙各10 g,4剂,水煎服。服药后病得痊愈。(《竺友泉医疗经验》1980,72)

【按语】本案便血,病机为气虚不能摄血。患者腹泻日久未愈,致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泛溢于肠内遂成便血之病。故以参、术、茯苓、山药等药彰益中气,气得彰益,则血归其经,不再旁溢,虽未用止血之品,同样可奏止血之功。气虚不能运化水谷且易使寒湿停留,故方中人槟榔、薏米仁、砂仁、豆蔻等药以温脾渗湿、导滞止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