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迁移

 梦中家园 2012-08-14
学习迁移的概念
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
1.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早期的4种理论)
1.形式训练说:官能说,即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否定了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现代的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之后又出现了一下几种观点:
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
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该理论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3.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它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