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饮料的茶,以茶入菜,在历史上也曾作为食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据说当初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起先茶是当蔬菜吃的,后来专门作为饮料。
嗜茶如命的美食家戴爱群先生对此颇有研究:“从明朝初年开始,上至宫廷,下到民间,以茶入肴的生活习惯不绝如缕,一直存留着。
唐代便有了“吃茶叶”的习俗,那时人们认为茶叶是“长寿药”,茶叶烹煮后可直接食用,既保留茶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不过,古时人吃茶比较简单,多以茶叶煲粥。
到了清代,出现了大量的茶叶菜肴和小吃,有些茶品还非常著名,直到现在仍是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名吃。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记有数款茶叶食品,有茶叶蒸鹿尾,还有家常茶叶蛋。袁枚在“杂牲单”中写道:“尹文端公品味以鹿尾为第一。然南方人不能常得,从北京来者,又苦不鲜新。余尝得极大者,用茶叶包而蒸之;味果不同,其最佳处,在尾上一道浆耳。”
清代中期的烹饪书《调鼎集》,是厨师实践经验的集大成。其中,除了记述茶叶蛋等一些茶叶食品外,记载了一味‘茶叶肉’,制法是:不拘多少茶叶,装袋,用肉煨,蘸酱油,既得其味,又得其养,远胜烟熏、爆炒。
另外,还用专门的篇幅记述了许多既可饮又可食的茶料配制方法。以下便是其中的一些很有特色的茶叶饮品。如三友茶:加核桃仁、洋糖泡茶。冰杏茶:加杏仁、冰桃冲细茶。千里茶:洋糖、茯苓、薄荷、甘草共研末,炼蜜为丸,含口不渴。
豆浆与红茶结合,是台湾有名的一款饮品,香浓的豆浆加上现煮的红茶,成为一种独特的创意和拉风超人气饮料,浓醇的豆浆加上混合着丝丝香气的红茶,巧妙的组合让它美味惊艳,也因此创造出此款令人迷醉的新茶饮。
茶香青豆浆,用的是青豆豆浆与红茶一起磨出的豆浆。
红茶中含有多酚、儿茶素、咖啡因、维生素C等,可抑制脂肪与醣类吸收,并且帮助脂肪分解与燃烧。
尤其是能帮助燃烧脂肪的儿茶素,是天然的油脂抗氧化剂。青豆中也同样包含儿茶素以及表儿茶素两种类黄酮抗氧化剂。
茶香青豆浆,双重的营养叠加,能够有效去除体内的自由基,让你轻松亨瘦,持续饮用,能帮助养成不易发胖的体质。
秋季饮豆浆,滋阴润燥有特别好的功效,豆浆还有很多花样,红枣、枸杞、绿豆、百合等都可以成为豆浆的配料。
捧起一杯茶香四溢,浓浓的豆浆,品尝甘香独特的茶食,人生快事,夫复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