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只眼看安全

 溪山清静且停亭 2012-08-15

 

    提到安全,人们总是想到火灾、交通事故之类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我想安全并不仅仅限于此意义上的安全。我们还可以放眼整个社会,从生命本能的安全需求的意义上重新解读。它应该是建立在稳定的生活秩序上,有着生存保障体系,散发出人文精神气息的安全。

    它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人格上,散发出人性之美的和谐氛围中;它融于人品的忠厚、诚信和良善,散发出道德、良知的风气。彰显在行为中,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站直了走路,坐正了说话。流淌在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助和友爱的温暖里。这种状态下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现在的社会不安全。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人们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失去安全感。“丛林法则”支配着社会的运行,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生存的压力激发了内心的烦躁和焦虑,消失了心境的祥和宁静,于是暴戾之风盛行于世。人格、人品在唯利是图中陈尸荒野。忠厚、诚信认定为痴愚;刁专、奸诈推崇为聪明。利益至上的时代,安全感显得那么贫血苍白。竞争啊!生存竞争!这是丛林的法则。

    十九世纪,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破译了大自然赋予丛林动物的生存法则:“生存竞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法则本是大自然赋予丛林动物的生存法则,它是由丛林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决定的。丛林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唯一的方式是:捕食和被捕食。而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是:创造、合作、互助和分配。由于人类和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决定了丛林法则不适合人类社会。可现实是丛林法则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主导着社会的运行,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人性本能的自私和贪婪迎合了丛林法则,而丛林法则又激发了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和奸诈的泛滥。压制了人性本能的良知、诚信、忠厚和情感。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诡秘、复杂,暗藏着捕食和被捕食的游戏规则,人们变得圆滑、伪善、世故。孔老夫子的“仁、义、礼、智、信”成为泛白的空口号,人世间似乎再也找不到“桃园三结义”的友谊,再也找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因为人们知道,行走在捕食和被捕食的游戏规则里需要保护自己。但谁又不能保证下一时刻自己是否会成为别人餐桌上的一盘点心。生存的危机,把社会变得冷漠、血腥和凄凉。社会失去适合人类生存的、温暖的本色,人们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再也找不到安全感。

    让我们一起破除丛林哲学,让社会回归适合人类生存的、温暖的、散发出人性文明的人类社会。那样的社会,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