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史平君 2012-08-16

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校思想品德教研组于2005年就向黄石教研中心申报参加湖北省省级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始了在思想品德课上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因此,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教会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认识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第一步:引(约2-3分钟)  

引是铺垫,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导入新课。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激情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此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步:读(约5-8分钟)  

读是基础,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也就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来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新教材风格活泼很具有可读性,但对于一个新课题 ,读什么?怎么读? 学生并不清楚,往往在读书时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怎样克服这一毛病呢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游的角色 。通常的作法是在学生读书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 ,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力,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一旦老师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结构、知识重难点告诉了学生,学生就有了读的目标和兴趣。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有两个任务:一是指导学法,如时间的分配、分析问题的角度等;二是适时掌握学生自读情况,老师置身于学生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和个别询问,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备讲解时有的放矢。  

 

第三步:问(约10分钟)  

问是深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敞开思想,把握新课的疑难重点。学则须疑,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似懂非懂,什么问题都提不出。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担负起领路人的角色,引领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比如老师先抓住一些关键性结论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就是一个上策。我在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由于书中内容不多,学生读书后提不出什么问题。但当我提示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角度可以设问时,学生茅塞顿开,立即提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违背或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问题。当然也可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析错设疑的方式,以观点或材料辨析,诱使学生提问等等。总之,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启迪他们的思路。   

在这一步骤中学生还很容易出现另一种情况:跟着感觉走,什么都是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   

 

第四步:论(约10分钟)  

论是中心,目的是利用学生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与教师**化的讲解相比,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程度大体相通,因此一个学生对某个疑难问题的分析理解,更容易使另一部分学生接受,印象也更加深刻,而且,在论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不能料想到的疑难点都可以在论的环节中得到体现和解决。比如,在学习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中的自觉承担责任内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天都扮演了许多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那么,当这些责任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样做到自觉承担责任呢?这是一个十分有深度的问题,它与前面所学的《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紧密相连,是本课中隐含的一个重点,同时这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每一个处于这一年龄段青少年迷茫的问题,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这样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经过师生一起的讨论,我们归纳出来如下几点:遇到这样的问题,必须考虑几个因素:(1)时间的紧迫性;(2)利益的大小性;(3)任务的重要性等等,听完了讨论,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以说,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此步骤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生是否真的参与了讨论?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没有充裕时间的独立思考,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时还会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观点。有鉴于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一旦学生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否则,课堂讨论形同虚设,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  

二是教师是否参与了讨论?学生参与、教师旁观的课堂讨论似乎是个普遍现象,其实,真正有质量的课堂讨论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的讨论。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了做课堂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此同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课堂讨论的环节中,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第五步:导(约10分钟)  

导是经典,目的解决学生在前面几个步骤中一些无法自行解决的疑点。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的环节中要尽量精讲少讲:精讲,就是指在讲的过程中要着重对讨论环节中有争议的知识点进行剖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知识间细微差别和内在联系;少讲,就是指所讲的必须是学生所最想听的,所不能解决的,对学生已经能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不必讲,教师的讲,必须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的讲解。这样才能既促进学习,又便于记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对每节课起了加深巩固的作用,还可以收到画龙点睛、激发创新思维、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导的步骤中不要把课堂小结当成了遗忘的角落。  

第六步:练(约5分钟)  

练是升华,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习题应源于教材,又要活于、高于教材,既要履盖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要体现启发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练习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从题型上,要有选择、判断分析、理解说明等;从学生回答方式上分,要有口答、笔答、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竞答、抽签回答等。练能使教师及时地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展程序, 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