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几个世
比如说炒股票赔了钱,对于一般人而言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发生在王室成员,尤其是国王身上,那就会成为一条很有“卖点”的新闻。2001年5月,地处北欧的瑞典就爆出了这样一条“大新闻”——“我们的国王陛下炒股票赔了3100万克朗!”。事情是这样的,由于股市持续走低,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所持有的股票总价值截止到
许多瑞典人看了这条新闻后的第一反应是:“哦,原来尊敬的国王陛下也和我们一样炒股票”,紧接着的感叹就是:“国王陛下也和普通人一样因为股票市场不景气赔本了,看来他在市场中和我们大家一样,也没有什么特权——这很好!”其实,在欧洲,投资于股市的国王也并非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一个人,许多国王都在股市上进行交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比较有名的一个。和投资理念相当传统的瑞典国王不一样,英国女王倒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投资人——经常涉足于高科技领域。就在不久前,英国新闻界还传出消息说女王陛下一不小心成了一家开发高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的英国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炒股亏本对于国王来说显然是一个坏消息,然而对于其他股市参与者以及经济学家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条新闻再次为“市场公平”提供了新的证据。所谓“市场公平”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市场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人能够持续走在市场的前面,并利用这种对市场的“超越”形成对其它交易者的持续优势。再直白一点,股票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无论你是总统、国王,还是财阀、贵胄,或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市场不会“趋炎附势”——它对谁都不例外。
在股票市场上,即使是国王,也只能作为一个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交易者参加买卖——他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国家生活中所享有的一切权威和荣誉,从理论上说,对于一个健全的股票市场来说是没有特殊的影响力的。当然,由于国王特殊的身份,他肯定能够得到最优秀的投资顾问的帮助。然而这些了不起的投资顾问也决不能就保证只要按照他们说的做,他们显贵的主顾就一定能够赚钱。因为投资顾问们对未来的判断,并不是来自所谓的“内幕消息”——那是明目张胆的犯罪!而是来自对市场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既然这种分析的基础是“过去时”,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不可能100%的正确。因为股票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实在是太复杂了,在这个市场上哪怕一件微小的意外事件也会使行情出现戏剧化的逆转。
一帮打算嘲弄投资顾问的新闻工作者曾经作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美国《旧金山记事报》的编辑们声称他们曾经在某年年初邀请了8位股票分析家挑选了5种股票,然后将这些股票的业绩与生活在加利福尼亚瓦莱角非洲-美国海洋世界的一只大猩猩用扔飞镖的方式随机“选”出的5种股票进行比较。结果如何:这只大猩猩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投资顾问们的成绩不相上下。这家报纸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和那些必须支付美元的分析家相比,也许你雇佣扔飞镖的大猩猩更加划算,因为它们只要得到香蕉和糖果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仅仅凭这一点,并不能导致任何一个神经正常的人将钱财交给大猩猩去投资。大猩猩的成功反过来表明了一点——不要说超越市场,就是认识市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消息满天飞的地方,“信息爆炸”并没有导致市场变得“简单”——与“信息爆炸”相伴随的是“信息淹没”——人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甄别消息的真伪和及时做出正确的决断往往一样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高级投资顾问有时也会出现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其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一个目不识丁的投资者同样存在歪打正着的可能性,甚至有成为投资天才的可能性。
问题是这种可能性有多高?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表明,无论在短期中还是从长期来看,业余投资者成功的概率与专业投资者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虽然这种差距还没有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程度那么离谱,但是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为什么呢?因为专业投资者的经验和知识往往可以帮助他们从各种信息,尤其是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中,发现市场“正在干什么?”。因为了解市场规则,掌握着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而且知道那些信息最有用,因此他们对市场现状的判断是比一般人准确的多得多的。尽管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也可能会出错,但是不管怎么说,人们相信对于“预测”来说,掌握的证据越多,保险系数就越大。这就如同在雷区行走一样,虽然装备精良的工兵也有触雷的可能性,但是死的更多的绝对是“撞大运”的冒失鬼。
许多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相对于一般投资者无可比拟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拥有极为先进的信息采集渠道,拥有昂贵而高效的信息处理设备和处理技术,拥有具备大量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敏锐判断力的分析人员团队,以及完善的历史数据库。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因为那样就会导致高的难以承受的交易成本。而专业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将巨额的费用摊薄。所以说,对于普通人而言,专业的投资顾问还是必要的。其道理就如同术业有专攻一样。而且,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在向股票市场那样的环境中,个人被周围的气氛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干出傻事来的可能性要比一个互相制约的集体大得多,同时个人也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的谣言所蒙蔽,成为“冤大头”。而此时专家的作用就有点像刹车闸或者一盆泼头而来的凉水,可以帮你冷静一下发热的头脑。
我们不妨在回过头来看看瑞典国王的投资组合,我们就会发现,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实际上是一个很明智的投资者:他持有的16种股票都是瑞典一些传统大公司的股票。他股票持有量的40%是瑞典与英国合资的制药企业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的股票,这是一家盈利前景和财务指标相当不错的公司。其次是瑞典爱立信公司和瑞典与瑞士合资的电气设备企业ABB公司的股票,分别占其所持股票总市值的20%。虽然爱立信和ABB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大跌使瑞典国王损失了总计4600万克朗的财富,但是那是在全球股市暴跌的情况下的损失,而且其总损失经过其它资产的平衡后,也只有3100万克朗。可以想象,如果瑞典国王的资产组合中主要是以前两年非常火爆的网络股为主的话,那么其损失可能就远远不止这些了。这样的投资选择当然不会是国王一个人的作品。这就是专家存在的意义。
然而正如古老的西班牙经济学家们所指出的那样:“价格的形成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只有上帝才知道。”在股票市场中,通过复杂的图形分析和数据处理,专业投资者肯定会比普通人更准确的判断出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但是这并不能表明他们就能够确切的知道具体的价格——知道某一只股票的价格在何时达到顶点,何时到达波底。他们的判断永远都只是一个区间,而且这个区间与现实也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一度被市场奉若神明的乔治·索罗斯和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的悲剧了。这两个人在1999年清楚的看到了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资本市场存在的巨大泡沫,他们预测这个泡沫的破裂必然导致网络股和纳斯达克股票指数的暴跌。根据他们的判断,纳斯达克的繁荣到1999年下半年已经是回光反照了。于是从1999年底开始,他们就大规模的沽空网络股和纳斯达克股票指数期货。此时只要市场一下跌,他们就可以获得厚利。他们的基本判断是正确的,纳斯达克的泡沫的确是破灭了,不过是在爬上了5000点的高位后才暴跌的——结果,这两个聪明人的资本还没有等到获利,就亏得差不多了。
市场中总是会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测的变数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对此先知先觉。这些变数有时会毫无征兆的成为无可抗拒的决定性力量。譬如说一个看好某家高层建筑企业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他所看好的企业可能会随着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的毁灭带来的萧条中成为莫名其妙的受害者,因为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
可以说,除了那些恶意操纵市场的人以外,市场上是绝不可能有任何人事先就知道未来某一时刻的具体价格的。正因为如此,美国人才非常有理由怀疑那些恰好在9.11大屠杀前后通过卖空美国航空公司等敏感企业股票而大发横财的人就是悲剧的制造者。而且应该指出的是,即使是这些人,他们也不可能将这个消息或者价格公诸于世,因为任何内幕消息一旦为公众所知,那么市场巨大的力量就会在顷刻间填平这段超越市场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没有恶意炒作的情况下,任何“小道消息”都几乎会在瞬间扩散到整个市场,而由此产生的交易行为很快就会使这个消息的掌握者变得无利可图。这就是在一个有效市场中价格信号的神奇作用。
由此可以引发一个有趣的思考,我们每天都能够在电视、广播或者报纸、网络中接触到的那些“股评大师”提供的信息,对我们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应该承认,如果将这些消息仅仅作为对市场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的客观评价的话,那么对于我们了解市场可能还是颇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某个“股评大师”点名告诉你某某股票在某某时刻的某某价位应该买进,在某某时刻的某某价位应该卖出,那么你或许就应该怀疑此人是骗子,或者“托儿”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他真的知道未来的价格的话,他也应该明白一旦这个价格泄漏了出去,那么他也就无利可图了。
应该怎么评价专业的股票分析人员的意义呢?公允的说,对于业余的投资者来说,听听他们的意见还是有好处的。任何专业的投资顾问都不能向你提供“保赚不赔”的承诺或者保证,那样做的人100%是骗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忠告的确可以帮助你不至于落到明显的陷阱里,或者犯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然而你必须记住的是,最终对你的投资负全部责任的还是你自己。即使某人曾经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帮你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那也不等于说好运气就始终会在将来也眷顾你们。
有赚就会有赔,市场对谁也不会有例外。 |
|
来自: 昵称865028 > 《聊聊经济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