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違常疾患

 Talkcure 2012-08-17

人格違常疾患


  人格特質是一個人在與環境互動過程當中,對環境所表現出之持久穩定的想法與行為,而這些特徵顯現在廣泛的不同的社會情境或人際互動中。當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表現得過於僵化、不適應,而造成顯著的功能障礙或是此人主觀的不舒服時,便形成人格違常的現象。具人格違常的人,他的內在主觀經驗與行為模式,持久的違反他生活中的社會文化的期許,所以他人有時往往可以發現此人有異常的行為表現,但是其嚴重度還不到疾病的程度,故過去學者多認為人格違常是介於正常人與精神疾患之間的一種狀態。

  以台灣目前使用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 (DSM - IV)來看,人格違常可以分成三大類,共十種人格違常疾患。

第一類人格違常疾患表現出古怪的行為,如,妄想性人格違常、分裂性類人格違常、精神分裂性人格違常等。

第二類人格違常疾患表現出戲劇性、情緒化及反覆無常的行為,如,反社會人格違常、邊緣型人格違常、歇斯底里型人格違常與自戀型人格違常等。

第三類人格違常疾患則表現出焦慮或害怕的情緒,如,逃避型人格違常、依賴型人格違常、強迫思想與強迫行為人格違常等。

  其中反社會人格違常的人常常做出傷害他人、違反規定或法律的行為而較受到一般大眾注意。電影「致命吸引力」中的女主角則是有邊緣性人格違常傾向的人,不穩定的情緒以及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則是這種人格違常疾患的特色。

   關於人格違常的成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反社會人格違常上,目前認為遺傳、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家庭教養幼兒過程的問題(缺乏親情、成人不當示範等)以及學習歷程的異常(對一般人會有反應的刺激不敏感)是主要原因。

  人格違常的治療上,治療者使用相當多的認知與行為治療法,客體關係理論則是對邊緣性人格違常的治療有幫助。(許嘉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