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大門派及掌門人

 Talkcure 2012-08-17

羅吉斯(Carl R. Rogers)-最富東方色彩的臨床心理學家

   羅吉斯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具狀告中國人誹謗罪,狀曰:「本人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八七年 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凡數十年,且為羅吉斯學派(非指導學派、來談者中心學派、個人中心學派)創始人。環顧當今心理治療學派,林林總總,不下數十家,咸認本派最具東方色彩,本派學理與孔孟、老莊、禪學有一脈相通之處。豈料竟有少數中國人,揭示有「輔導中國人」之旗幟,指名道姓,謂羅吉斯理論不適合中國人,此輩既未鑽研本派學說精奧,更遑論實徵研究,信口開河,居心叵測?本派 蒙受其害事小,數典忘祖,罪不可赦。特此具狀,告其誹謗。」


弗蘭克爾(Viktor E. Frankl)-意義治療之父

  弗蘭克爾創立之「意義治療法」(Logotherpy)是繼佛洛伊德和阿德勒之後,所謂的第三維也納心理治療學派。意義治療目前被視為存在主義治療(Existential therapy )的一支。


羅洛梅(Rollo May)-存在心理治療代言人 

  羅洛梅是當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是致力於存在心理治療的傑出代言人。他將歐洲的存在哲學引入美國心理學界,並且成為美國六○年代極活躍的存在心理學家。梅氏畢生從事教學、研究時心理治療、撰寫著作不遺餘力,目前他已是八旬老者,定居於美國加州。以下是有關羅洛梅的生平、他的存在心理學及治療觀點的介紹。有關本篇報告梅氏生平部份的資料,主要參考(Rabinowitzz, Good & Cozad(1990)所撰寫"Rollo May:A Man of Meaning and Myth"。


皮爾斯(Fritz S. Perls)-完形治療法創始者

  波爾斯所發展的完形諮商與治療係奠基於May Wertheimer,Woljagang Kohler,以及Kurt Koffka等三位德國心理學家所創立的完形心理學,他們強調構成整體的部分不能被分開的瞭解,必須考慮是有組織的且統整的整體,而非特殊分離的部分,因此遂以德文 Gestalt 命名其發展的治療法。


葛拉塞(William Glasser)-現實治療創始者

  葛拉塞是位傑出的心理醫師,因創始「現實治療」(realitytherapy)而聲譽卓著。「你正在做什麼? 」是葛拉塞給予每位遇到困擾的人之最佳處方。短短的一句話涵蓋了現實治療的「三R」概念。「你」是自己的主人,擁有選擇的自由與能力,因為面對困境時,自己能做選擇,也必須做選擇,這正是現實治療所強調的「負責」(responsibility);「 正在 」做什麼,重視的是「現實」(reality)的觀點,當個體處於困境時,必須把注意力放在當前所能做的,而不應該把精神浪費在空談已無可挽回的過去經驗與事件,惟有改變現在才能創造比較好的未來,「做什麼?」強調個體必須評量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否「正確」(right),亦即對自己是否有幫助。「負責」、「現實」與「正確」三個概念如此的簡短,對人所產生的效力卻是驚人的,現實治療是如何做到的呢?葛拉塞其人或可引領我們一窺現實治療的堂奧。


班度拉(A. 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之父

  班度拉於西元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四日,誕生於加拿大北部阿爾伯達省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加拿大的農夫。班度拉在鎮上唯一的學校唸完小學及中學。高中畢業後,班度拉為了適應未來的新環境,在入大學前的暑假,先參與一項填洞的工程,以防止阿拉斯加公路日益下陷。在工作時,他發現周圍的人大都是逃避債主、逃避刑責、或付不起離婚贍養費的人。由於在這種環境中,班度拉對精神病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艾里斯(Albert Ellis)-理情治療之父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受到幾個人的重大影響而產生或好或壞的生命抉擇。同時認知心理學心向選擇的資料也告訴我們,人們常常對與自己相似(近)的價值觀或理念如響斯應。因此當作者受邀撰文介紹艾里士(Ellis)博士時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是一個機會藉著向大家介紹他RET的真髓--有效和客觀,得以再度闡揚和被瞭解,幸運的話還可以吸收一些新血菁銳。


佩賓斯基(Harold P. Pepinsky)-科學與實務結為一體的一生

  一九八三年,美國心理學會(APA )諮商心理學分會頒獎給佩賓斯基,以感謝他對諮商心理學將近四十年的貢獻。這項李奧泰勒獎(Leona Tyler Award)的獻詞很能傳神地說明佩賓斯基的性格與成就,在此就以它作為本文的開場。

  「身為傑出的教授、作者、科學家、佩賓斯基在諮商心理學上的創造力量無人能及。他探索科學未知的領域,他誠心與人分享、合作,他鼓舞學生、同事向文化上、概念上及表達上已設定的界限挑戰。他永遠在為諮商的知識領域開疆拓土。他和寶琳?尼可拉斯?佩賓斯基首先著書論述以學習理論基礎,建立諮商的解釋和預測模式。

  他在諮商心理學上的研究,不論是研究主題或方法都是首開先例,充滿獨創性。他是一位諮商心理學的熱情支持者,同時也嚴厲的評論者,終此一生都正努力讓見解不同的同事們能取得共識。由於他所具有的正直、熱情及平易近人,他已贏得世界性的景仰和友誼,他的朋友們希望藉此獎表達對他的愛與尊敬。

佩賓斯基以寫作「諮商理論與實際」一書崛起於1950年代的美國心理學界。他不僅努力於研究工作,更積極參與各相關領域的學會組織,對推動輔導、諮商及心理學的發展不遺餘力。他擔任美國人事暨輔導學會的執行委員會委員(1954-56 The Executive Council of the 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 ,是「人事暨輔導期刊」(Personal and Journal)的編輯之一(1953-56),同時他也是美國大學人事學會的主席(1951-56)。


葛林立芙(Elizabeth A. Greenleaf)-學生事務專業服務的先驅

  葛林立芙博士是美國教育界一位傑出的領導者, 知名的教育家;在學生人事服務(student personnel services, 泛指在學校中對學生的各種服務,涵蓋輔導、心理、健康、出勤、社會工作等服務)、宿舍 (residence hall)教育及女性教育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學生稱她為「G」博士,同事及朋友則暱稱其為 Betty(Hunter & Kuh, 1989)。


艾維(Allen E. Ivey)-精微諮商的創始者

  艾維是近代美國諮商與輔導發展史上重要人物,他雖非獨創一家之言的諮商理論者,但他長期以來鼓吹以系統化、統合化的濃縮式訓練方法培育諮商員,使準諮商員或實務工作者能依循具體、明病的會談步驟,有效的學習各種助入技巧,進而成為一位優秀的諮商專業工作者。此種諮商員教育模式艾維稱之為精微諮商(microcounseling)或精微訓練(microtraining)(Ivey & Authier 1971)。艾維的精微諮商模式今日被廣泛地應在諮商員職前與在職教育上,世界甚多國家如日本、德國、瑞典,乃至於我國都有人推展艾維的模式與技巧。艾維個人著作等身,對諮商與輔導深具熱忱與活力,他又深信諮商可以促進個人、體制與社會的改變,對美國與世界各國的諮商與輔導影響深遠。


史創(Edward K. Strong)-心海導航的舵手

  他知道「喜歡」的滋味像舵隱在水裡,堅定地引導我們的航程,是這般豐富浪漫的一生,使他發展測驗工具去尋找你我生命中的最愛


庫德(Frederic Kuder)-職業興趣量表的耕耘者

  提起庫德,大家馬上就會想到他所編製的庫德職業興趣量表(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From D.D)和庫德普通興趣量表(Kuder General Interest Survey-From E)。這兩個職業興趣量表在美國已廣為學校輔導人員所使用,若是連家這兩個量表的前身(Kuder Preference Record-From A,B,C,D),目前已使用過的人,可能已超過一億人了。由此可見,庫德對於職業輔導方面的貢獻,在近幾十年來,實在是屬於很重要的地位。


威廉遜(E. G. williamson)-生命巔峰的攀爬者

  威廉遜是指導派諮商(directive counseling)的代表人物,他的諮商理論孕育於多年在明尼蘇達大學的學生人事服務工作(students' personnel service)。威廉遜為伊利諾大學心理學學士(1925)、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博士(1931),著作等身,泰半為教科書,最新的著作為「學生人事工作:

一項發展關係的課程」(student Personnel Work:A Program of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s )及「經由暴力或和平革命後的社會變遷」(Societal Change:Via Violence or Peaceful Revolution)(1975)。他為人積極上進、追求卓越,同時亦重視隱私,太太及三個子女是他最大的心理支柱。


何倫(John Holland)-生涯輔導的藝術家

  何倫在一九六○年代提出了生涯類型理論(Career typolgy)。這在理論名家輩出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學海中,或許只是滄海一粟,但在生涯發展、職業心理學的學術壇站之上,其勢卻是波瀾壯闊,至今仍後勁十足。今年(1992)四月份出版之「職業行為期刊」(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還特別以專刊的方式登出   十五篇最近有關何倫六角型模式(Hexagonal model)的研究及論述,熱鬧非凡。根據何倫的看法,職業與職業之間並非獨立的,可以將其按照六種方式依序以六角型的型式排列,分別是「實用型」(realistic type)、「研究型」(investigative type)、「藝術型」(artistic type)、「社會型」(socia type)、「企業型」(enterprising type)、和「事務型」(conventional type)。型與型之間,有類似的心理的特徵。這些特徵同時適用於環境與個人,職業行為因此受到「人一境」適配程度的影響。本文主要係從何倫所處的時代背景中,襯托出何倫理論發展之脈絡;同時由何倫的訪問對話中,點點滴滴地分享他在教科書上所未曾著墨的奇聞與軼事。


泰德曼(David Tiedeman)-生涯發展理論的嚮導者

  大衛泰德曼(David Tiedeman)是德裔或荷裔的美國紐約州人,從小在互助、互愛的家氣氛中長大。家中有五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在小學時就能做學習計畫,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能努力並表現獨特的自我。對運動也很感興趣,中學時曾加入學校籃球及足球隊等。父親是他從小認同與模仿的對象,父親職業的轉換也影響他的志願-從當一名工程師到醫生,到心理學家。


舒波(Donald E. Super)-生涯發展大師

  舒波出身於教育世家,家族中有多人擔任過大學教職,教授古典文學與現代語言等課程。父親則參與基督教青年會事務,與人事工作的關係極為密切,舒波即自覺此一背景與其日後發展十分密切的關連。母親雖出生農家,但極重視教育,當時少有女性上大學,其母卻獲有碩士學位,並以其才智,在大學擔任拉丁文及代數等課程。

舒波於一九一○年七月十日生於夏威夷,父親時任夏威夷青年會總幹事;六歲時,父親調至青年會紐約總部,乃隨父母遷居紐約,開始接受學校教育。由於父母教育與工作的背景,舒波童年即在父母的教養與薰陶下,浸淫於寫作、語言、與人事工作的環境之中,奠定爾後一家之言的基礎。


修斯釧(Everett L. Shostrom)-「實現」心理學家

  修斯釧是一位著名的實現心理治療學家。修斯釧對心理治療最的貢獻在於他在三十年內拍攝了36卷影片,出了十本書,並且創造了個人取向量表(Personal Orientation Invenory,POI)。修斯釧出生在伊利諾州的洛克福,並在那兒長大。父兄是廣告號誌畫家。從小修斯釧就學習用視覺去捕捉意念,這種現象結合了他的學習、心理和心理治療的知識和訓練,使得他會很想要認識那些有重要思想的人。


萊特(Beatrice A. Wright)-復健諮商心理學家

  萊特是位蜚聲國際的復健諮商心理學家,筆者於民國六十三年選修特殊兒童教育時,即曾於Kirk的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一書裡領略過精闢的論點。萊特不僅著作等身,其中多數被迻譯為他國文字,且擔任過許多美國及國際性的社會福利機構要職,並獲得許多勛獎,如AACD所屬美國復健諮商協會傑出研究獎等。為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復健醫療學會榮譽會員、美國更生保護協會董事,正統心理治療學會、世界復健委員會殘障部門專業顧問等,並擔任過專業期刊主編。


魯茲(Rene A. Ruiz)-諮商領域中文化掮客的典範

  魯茲或者朋友稱之為Art,這是魯茲最喜歡別人對他的稱呼。魯茲促使美國輔導界對美國社會中的西班牙語系人(Hispanic,泛指美國境內說西班牙語或拉丁語系的人,為美少數民族之一,佔總人口的7%)的注意。

  魯茲深入且大量地研究拉丁語系美人及其他少數種族的心理健康問題,他也努力指出在諮商過程中,應考慮文化的因素,及對其他種族了解之必要。他在出版相關的研究結果,得到拉丁語系美人的認可,魯魯茲同時也是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後學者的典範。


佛蘭克(Jerome Frank )-一個淡泊權力的典範

  佛蘭克自認天生就是一個好老師,熱愛教學工作,喜歡把自己的想法、知識傳達給別人,思考清晰,口才便給,但不是一個大眾化的演說家。他在心理治療上有獨特的見解,且不囿於學者的角色,對於人類生存的環境有著真誠的關懷,因此也積極投入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公共政策的討論。


泰勒(Leona E. Tyler)-輔導學界剛柔並濟的女中豪傑

 泰勒(Leona Elizabeth Tyler)一位著名的作者,一位優秀的教授與研究所所長,以及一位冠蓋群倫的心理學家,他對美國,甚至是全世界,諮商專業領域的晉進,有著難以計較、不可抹滅的卓越貢獻。(「美國職業輔導協會崇高職業獎」述,1976) 


羅意德-瓊斯(E. Lloyd-Jones)-帶動學生人事工作的奇女子

 亞瑟?羅意德-瓊斯(Esther Lloyd-Jones,1904-1977)對於美國輔導服務(guidance service)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衝擊和改革,算是美國輔導界的先驅者,堪可列入輔導學名人錄中。本篇從她的生平和理論主張介紹她的事蹟。


艾特尼芙(Carolyn Attneave)-火炬的傳遞者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艾特尼芙博士可說是家庭諮商方面的權威。她在諮商的跨文化研究方面的貢獻,以及提出「個案社會網路」的諮商,早已舉世聞名。

 她的作品囊括不少常為人所引用的種族及社會議題。艾特尼芙博士與柔斯?史派克(Ross speak)合著的 "Family networks:Retribaliztion and healing"一書,為世界公認的重要著作,已有西班牙、日本、瑞典、荷蘭、及德國譯本問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