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长汀水土保持自主创新

 雨霧山庄 2012-08-18
浅谈长汀水土保持自主创新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长汀县水保局 发布时间:2008-1-7 阅读:3798

曾金华  钟炳林

(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  366300

 

[关键词]长汀  水土保持  自主创新

[  ] 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水土保持事业实现大跨越。

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是水土保持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提高治理水平的根本与关键。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水土保持事业大跨越,这自主四创新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它是长汀水土保持工作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借鉴与创造的和谐,以我为主又兼容并蓄,自力更生又博采众长。

1、理念创新。创建“反弹琵琶”的治理理念,根据亚热带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退化)演替规律,通过逆向思维即反其道而行之,按不同坡地水土流失的程度综合治理,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老头松”改造改善植被,生态修复保护植被,种茶种果改良植被。“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对人工群落的景观配置,探索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群落与地带性的关系,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冯宗炜院士的高度评价,他说:“反弹琵琶”治理法是顺应自然规律开展治理,是生态由逆向演替向正向演替阐释性创造性的理念。

2、技术创新

2.1、“等高草灌带”。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是降雨、坡长、植被,假如降雨、植被不变,只有截短坡长如挖条壕、竹节沟、水平沟来降低水土流失,根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提出坡面工程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的“等高草灌带”造林技术,改变以往有沟无林或有林无沟的单一做法,通过水平沟整地截短坡长,削减径流冲刷力,拦截坡面径流泥沙,促进水份渗入及有机质等养分沉积,改善沟内土壤水份、养分条件,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水平沟补植林草,沟内草灌快速覆盖地表,形成一条条水平生长的茂密草灌丛――等高草灌带,有利径流泥沙的拦蓄沉积,控制水土流失。

2.2、“老头松”施肥改造。针对我县水土流失区主要是纯马尾松林地,林下无草灌或少草灌,形成“空中绿化”,不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的特点,在治理中大力推广“老头松”抚育施肥加以改造,促进老头松生长,促长其他伴生树草,增加生物增长量。

2.3、陡坡地“小穴播草”。此方法是2002年刘德章副省长视察长汀时所建议的,陡坡地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以草先行,种草促林,草比灌乔更容易做到快速覆盖,是陡坡地重建植被的有效途径。

2.4、“草牧沼果”循环种养。在江西、广西等地“猪沼果”模式基础上,增加种草环节拉长循环链,以草为基础,沼气为纽带,果、牧为主体,形成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三者链接的良性物质循环和优化的能量利用系统,从而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种草),抑制农户砍柴割草(用沼气做饭、照明),增加农户收入(果业、畜牧业),推动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治理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5、乡土树种优化配置。长汀水土流失区的马尾松纯林存在极大的生态安全与风险,如火灾、松毛虫,治理过程中从规避生态风险和遵循地带性规律出发,树种乡土化,喜阴与喜阳、阔叶与针叶、深根与浅根、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优化配置,着力建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形成阔叶林混交树种较多,乔灌草层次分明,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多重结构,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

2.6、幼龄果园覆盖秋大豆春种。幼龄果园水土流失严重,果园套种秋大豆,改秋种为春种,只长叶不结果,绿肥压埋,从而达到果园快速覆盖减少侵蚀量,增加绿肥改良土壤,降低地表温度,稳定地温,为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南方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2.7、药渣(泥炭)营养肥。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限制性因子原理,剖析了中国植被重建存在西北缺水、西南缺土、长汀缺肥这一特殊矛盾,土壤肥力低下是制约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通过土壤肥力监测,摸清地力,遵循“养分归还”学说和树草需肥规律,把增加有机质当作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自配药渣(泥炭)营养肥。

3、机制创新

3.1、种茶种果山林经营权流转。全县统一由果农自行租赁承包,年限一定30年,租金每公顷420元,县水保局出资修建路网提供果农,并给予苗木、肥料补助每公顷4500元,水池每个180元,通过补助营造“聚资盆”,“四两拔千斤”吸纳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开发治理。

3.2、博士生工作站。在邀请高校、省市科研单位到长汀开展新技术、新模式实验的基础上,成立“长汀县水土保持博士生工作站”,为博士生系统、全面、深度开展长汀课题“丘陵红壤水土流失关键技术”提供研究条件、实践平台和应用基地,同时博士生的研究又纳入其所承担的课题之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治理成效与研究成果“两翼齐飞”,通过博士生特别是博士生导师提升科技实力,加速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提高治理科技含量。

4、管理创新

4.1护林查源头――灶头。县有护林监督员,乡镇有林业、水保站为主体的护林管理员,村有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县乡(镇)村三级护林队伍执行长汀县人民政府县长发布的《关于封山育林的命令》,乡镇、村《封山育林公约》,落实护林任务、范围、措施、责任,护林员由过去的巡山改为进村入户检查灶头,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

4.2、资金审批“五长会审”。以项目定资金,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县成立项目管理资金审批小组,所有资金由分管副县长、水保局长、审计局长、监察局长、财政局长“五长会审”,再下拔实施单位。

4.3、项目管理卡。如生态林草项目根据《验收要求》,每5公顷左右选一点进行GPS定位,将流域名称、林班编号、行政村、山场地名、施工单位、面积、定植品种、设计、整地规格、种植方式、种植时间、成活率、样方面积、评分结果、验收时间、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参加验收人员及原流失程度、原植被类型、原植被盖度一一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台帐,进行终身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