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认识论局限性

 物物而化 2012-08-18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认识论局限性
2012-08-18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批判之五

  我们在上一篇关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批判之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社会制度属性》的理性剖析与客观性批判的文章中,已经知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社会制度属性:是资本主义社会制 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卫道士与“锦囊妙计”的“药方子”提供者,是资本主体经济学与货币主体经济学,是富人经济学与少数人经济学。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制 度的制度性制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体制的必然性框架作用,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认识论必然性具有片面性、局限性与有限性,从而带来了链式反应 的方法论的贫乏与有效性有限性、可持续性难以为继的短期行为性与仅仅是权宜之计的必然性结果,所以,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学属性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剖析与批判,现在就进行:经 济学认识论的批判与剖析。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二元论哲学观经济学

  我们可以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思想阐述与理论证明、逻辑推理看出来,它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是二元论价值观、哲学观思想理论体系的产物,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在他的经济学体系中 是对立性质的经济利益博弈论关系,国家与社会同样是对立性的利益博弈论关系,投资主体与劳动者主体之关系仍然是本质性对立的:资本雇佣关系,这样他的经济学的逻辑性推理就无法突 破这些利益冲突性质的社会化博弈主体的核心利益进行:就业与充分就业均衡的逻辑性推理的理论证明与实践性有效性运用。他的逻辑性推理的理论证明仅仅是:学院派的纯粹“理论证明” ,面对格格不入的社会实践性运用就难以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进行了。这样的二元论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悖论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西方二元论价值观、哲学观思想理论体系的必然性影响的结果,也是西方二元论价值观、哲学观思想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体系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识论局限性顶层框架的 制约性、限制性的必然性结果。任何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都是社会价值观、哲学观与社会制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思想理论体系之结晶与成果而已,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概莫能外。所以,凯恩 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必然性是一个:社会生产体系与社会消费体系二元论的经济学认识论体系与方法论系统。这些已经决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先天性价值观、哲学观 的错误与逻辑性推理的必然性失误。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认识论基础是资本主体经济学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决定的制度性顶层设计、社会经济框架结构而决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必然性是:以资为本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体上层建筑决定了:资本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与主导性、原则性要素,社会的一切都是围绕:资本这个核心与主体进行运作与发展的,无论是政治、法律、道德、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外交等等都是如此。社会 经济基础也是如此的私有制资本主体(生产关系的主体)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体的经济机制。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外部绝对性、决定性、原则性、核心性条件的制约下与限制中必然性成为:资本主体经济学与资本主导性经济学。他只能把资本作为他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 系的思想认识论的核心要素与方法论的重要手段,他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性推理的基础与过程也只能够把如何用政府债务资本与财政赤字资本进行:就业与充分就业均衡的逻辑性论 述与理论性证明、实践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运作。

  这仍然是:经济思想决定经济思路 经济思路决定经济出路。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资本主体经济思想已经决定了,他的经济学的资本主体思路与社会资本经济之出路(方法论而已)。所以:社会资本投资与政府资本投资:就成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 想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基础与理论要点与方法论的核心主体。充其量,只能在资金、资源、资产、资格、资历这样的以资为主体的框架内部进行:技术经济学与技巧经济学的思考与实践而已 。

  总而言之,资本的核心:资之本,已经决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认识论的思想范围与思维路径、思考领域,对于资本以外的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难以企及与难以突破 的制度性天罗地网、体制性的地雷阵。这样一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认识论范围就有了必然性的局限性与限制性,解放经济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四个创新”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了。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顶层。他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构想与设计、实践性运用是难以突破这样的制度性顶层与体制性框架而进行创新性构建与实践性试验的 ,这与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创新与探索的外部条件具有本质性区别。

  无论如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在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资本主体上层建筑、私有制主体性经济基础综合性质的:资本主体外 部条件的决定性因素制约与限制下,思想认识论的局限性与有限性就是必然性结果。虽然他反对亚当。斯密的自由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难以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仅仅只能反对其经 济学体制的不足之处而已),但是,他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仍然与亚当。斯密一样是:资本主体经济学的思想认识论,二者并没有本质性区别与核心要素的不同。

  就是在现实的情况下仍然在这样的状况: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哈耶克自由主义经济学仍然都是资本主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学,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化主体经济学。我们许多人现在喜欢在这 样的两种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之间进行:二选一的选择性“游戏”,实质上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学框架之中进行:比较“好一点”的资本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被动型选择!这样的 “选择游戏”基本毫无意义而且都是自寻死路与黄粱一梦。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认识论要素:货币主体经济学

  实质上,货币就是社会性资本的主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资本主义经济学与资本主体经济学的社会性属性确立以后,他的认识论的要素主体就必然性是:货币了。他的认识论范围与方法 论手段仅仅就是:增加货币供给与减少货币供给这样的思维模式与思考方式了。实质上,他把货币作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认识论要素的主体,就已经把国家政府的垄断资本主义的主体性地 位确立下来了,因为货币是国家主权信用的表现,只有主权国家能够发行货币,实质货币本身就是国家垄断性经济权力与权利的社会性表现,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 通过货币发行的主权国家的天然垄断性显示出来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是不折不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体)。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认识论要素是:国家货币的增加与减少,国家货币就成为他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认识论要素的主体要素。他的经济学认识论的思维模式、思考 范围、思路路径于是都围绕着:资本的代名词:货币进行了。所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推理的基础:就是货币主体,而逻辑性推理的起点就是: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国家 资本投入,增加就业岗位与社会性就业率---。或者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国家资本金投入,减少就业岗位与社会性就业率,如此而已的“经济周期”的:货币游戏而已。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的认识论要素与方法论要素都是:国家主权信用的标志物:货币,所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是:货币主体经济学与货币范畴经济学。超过货币主体与货币范畴,或者货币经济学必然性产生 的通货膨胀与通货贬值的恶果出现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一筹莫展与黔驴技穷了。这与现实的社会经济金融危机、主权信用危机、通货膨胀通货贬值危机的状况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 计可施与难以为继是十分客观性吻合的。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知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思想认识论与理论认识论有如下的本质性特点与实质性内涵: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是二元论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这将导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片面性与主观性结果,也将制约与限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思 想范畴、思维方式、思考路径,造成经济学认识论的局限性与限制性。

  二、由于二元论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局限性与限制性,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私有化经济制度的外部要素的进一步的制约性与限制性,导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认识论基础只能是: 资本主体,必然性成为了资本主体经济学或者国家资本主体经济学。进一步加大了他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局限性与制约性、限制性与有限性。

  三、由于经济学认识论基础:资本主体的确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认识论要素也进一步受到制约与局限,仅仅留下:华山一条路:货币政策与国家财政税收资金政策了。这 样的经济学认识论要素的局限性与限制性决定了他的社会经济调控与刺激的手段与方法的必然性十分有限,导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成为了:货币主体经济学。除了货币与资本金 成本(利息与财政税收政策)的有限性“调控”,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仅仅是货币发行与财政税收政策制定的政府垄断行为了,脱离这样两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仅有的手段与方法,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必然性的黔驴技穷的一筹莫展-----。

  我们如果用这样的:认识论思想片面性、认识论基础局限性、认识论范畴有限性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破解现实的全球性、世界性、整体性、普遍性、全面性 的社会经济危机与社会经济困境、民生保障难题与人类末日危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民族复兴,无疑是缘木求鱼与黄粱一梦。

  可惜的是:我们仍然有许多人,特别是“著名经济学家”们、各级政府的一些决策者们仍然在迷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在践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西方社会的现实危机与困境的前 车之覆,仍然没有幡然醒悟的后车之鉴,进行改弦易辙革故鼎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的重新构建与创新发展,这是我们社会真正的不足之处与真正的可悲与可叹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