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中级会计实务主观模拟题

 図籴帑簤屸璺 2012-08-18

 2012年中级会计师会计实务主观题预测模拟试题

http://www./moniti/shiwu/index.html
 
一、所得税

甲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8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一直为25%,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00万元(全部与损益有关),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75万元(全部与损益有关),2008年与所得税有关的资料如下:

(1)2010年6月投入使用的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原价600万元,预计净产值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会计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10年直线法折旧而且不考虑净产值。

(2)2010年12月1日甲公司将自行开发的房地产对外出租。甲公司对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房地产账面余额为400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当日该房地产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12月31日该房地产公允价值为5200万元。税法规定该房地产从2011年1月起按40年直线法折旧而且不考虑净产值。

(3)2010年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500万元于7月1日形成无形资产,2010年已摊销50万元,该无形资产年末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其余500万元计入了当期管理费用。

(4)2010年10月购买B公司股票100万股,买价1000万元,发生交易费用5万元,年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为1205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甲公司筹建期间发生开办费1000万元,2008年1月开始生产经营时按会计准则规定一次摊销计入了管理费用,税法规定开办费自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分五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6)甲公司为乙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贷款于2010年10月到期乙公司无力偿还,银行于2010年11月起诉甲公司和乙公司,至年末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估计最终判决结果很可能对本公司不利,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务担保损失500万元,税法规定债务担保损失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7)2010年12月,甲公司与本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股份支付协议,确认“应付职工薪酬”1500万元,该协议约定2015年以现金支付。税法规定该“应付职工薪酬”所确认的管理费用在实际支付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2)计算甲公司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

(3)计算甲公司2010年所得税费用;

(4)做甲公司2010年所得税业务的会计分录(不做交纳所得税的分录)

(答案中以万元为计量单位)

答案:

应纳税所得额=8000+[(600-50)×10/55÷2-600÷10÷2]-(5200-5000)-50×50%-500×50%+100-1000÷5+500+1500=8000+20-200-25-250+100-200+500+1500=9445(万元)

应交所得税=9445×25%=236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600-50)×10/55÷2-600÷10÷2]+100-1000÷5+1500}×25%=35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5000-4000)+(5200-5000)+(1205-1005)] ×25%=350(万元)

所得税费用=2361.25-355+50=2006.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2006.2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5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311.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350
 

长期股权投资

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投资5000万元从集团外购买B公司30%的股份,能够参与B生产经营决策。当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0万元,除下列资产外其他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存货账面价值500万元,公允价值700万元,至2008年末该存货已出售40%,至2009年末该存货全部出售;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00万元,公允价值5000万元,该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用于管理部门;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公允价值1500万元,该无形资产剩余使用年限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用于管理部门。

2008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确认资本公积200万元,未分配利润。

2009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减少资本公积100万元,对股东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

2008年甲公司出售商品给B公司,成本800万元,售价1000万元,至2008年末B公司已出售该商品的30%,至2009年末B公司已出售该商品的80%,至2010年末全部出售。

2009年B公司出售商品给甲公司,成本1500万元,售价1000万元,至2009年末甲公司已出售该商品的60%,至2010年末全部出售。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投资8000万元从集团外购买B公司25%的股份,并于当日取得对B公司的控制权。

2010年7月B公司对股东分配现金股利2000万元。

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因素;甲公司每年按净利润10%计提盈余公积。

要求:做甲公司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与该项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要求写出明细科目,以万元为单位)

答案:

2008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B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0000+(700-500)+(5000-3000)+(1500-1000)=12700万元,甲公司享有的份额=12700×30%=381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投资成本。

2008年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60

贷:资本公积 60

2008年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44

贷:投资收益 444

注:调整后的净利润=2000-(700-500)×40%-(5000-3000)÷10-(1500-1000)÷5-(1000-800)×(1-30%)=1480

应确认投资收益=1480×30%=444(万元)

2009年B公司分配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300

借:银行存款 300

贷:应收股利 300

2009年末

借:资本公积 3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30

2009年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744

贷:投资收益 744

注:调整后的净利润=3000-(700-500)×60%-(5000-3000)÷10-(1500-1000)÷5-(2000-1500)×(1-60%)+(1000-800)×(80%-30%)=2480

投资收益=2480×30%=744(万元)

2010年1月1日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8000

贷:银行存款8000

追溯调整

借:盈余公积88.8

利润分配799.2

资本公积3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888

——B公司(其他权益变动)30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5000

2010年7月

借:应收股利1100

贷:投资收益1100

借:银行存款1100

贷:应收股利1100
 
 
日后事项

1、华夏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除特别说明外,不考虑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所售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销售商品均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交易价格为公允价格;商品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商品销售成本在确认销售收入时逐笔结转。华夏公司按照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华夏公司20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08年2月28日完成。华夏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于2008年4月25日对外报出,实际对外公布日为2008年4月30日。

华夏公司财务负责人在对2007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复核时,对2007年度的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有疑问,其中,下述交易或事项中的(1)、(2)项于2008年2月26日发现,(3)、(4)、(5)项于2008年3月2日发现:

(1)1月1日,华夏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协议,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向甲公司销售一批A商品,同时从甲公司收回一批同类旧商品作为原材料入库。协议约定,A商品的销售价格为310万元,旧商品的回收价格为1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甲公司另向华夏公司支付347.7万元。

1月6日,华夏公司根据协议发出A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商品价格为310万元,增值税额为52.7万元,并收到银行存款347.7万元;该批A商品的实际成本为150万元,旧商品已验收入库。

华夏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47.7

贷:主营业务收入 29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2.7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

贷:库存商品 150

(2)10月15日,华夏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乙公司销售一批B产品。合同约定:该批B产品的销售价格为400万元,包括增值税在内的B产品货款分两次等额收取;第一笔货款于合同签订当日收取,第二笔货款于交货时收取。

10月15日,华夏公司收到第一笔货款234万元,并存入银行;华夏公司尚未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B产品的成本估计为280万元。至12月31日,华夏公司已经开始生产B产品但尚未完工,也未收到第二笔货款。

华夏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

贷:库存商品 140

(3)12月1 日,华夏公司向丙公司销售一批C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20万元,增值税额为20.4万元。为及时收回货款,华夏公司给予丙公司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假定现金折扣按销售价格计算)。该批C商品的实际成本为90万元。至12月31 日,华夏公司尚未收到销售给丙公司的C商品货款。

华夏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140.4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

借:主营业务成本 90

贷:库存商品 90

(4)12月1日,华夏公司与丁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丁公司销售一批D商品。合同规定,D商品的销售价垮为550万元(包括安装费用);华夏公司负责D商品的安装工作,且安装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无法区分独立核算。

12月5日,华夏公司发出D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D商品销售价格为550万元,增值税额为93.5万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该批D商品的实际成本为370万元。至12月31日,华夏公司的安装工作尚未结束。税法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应在商品安装、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

华夏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643.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3.5

借:主营业务成本 370

贷:库存商品 370

(5)12月1日,华夏公司与戊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戊公司销售一批E商品。合同规定:E商品的销售价格为700万元,华夏公司于2008年4月30日以740万元的价格购回该批E商品。

12月1 日,华夏公司根据销售合同发出E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E商品销售价格为700万元,增值税额为119万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该批E商品的实际成本为600万元。

假定有确凿证据可以表明该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华夏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819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9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

贷:库存商品 600

要求:

(1)逐项判断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别注明其序号即可)。

(2)对于其会计处理判断为不正确的(假定均具有重要性),编制相应的调整会计分录(涉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会计分录可合并编制)。

(3)计算填列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相关项目的调整金额。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第①②④错误,第③⑤正确。

(2)对第一个事项:

①借:原材料 1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 15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7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2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25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L125

对第二个事项:

①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贷:预收账款 234

②借:库存商品 14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成本 140

③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1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

对第四个事项:

①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 550

贷:预收账款 550

②借:发出商品 37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成本 370

③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0

借: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1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

(3)调整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相关项目的金额。

2007年利润表中“本期金额”栏目中:

营业收入减少200+550-15=735(万元);

营业成本减少140+370=510(万元);

所得税费用减少15-3.75=11.25(万元);
净利润减少735-510-11.25=213.75(万元)。

2007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本年金额”栏目中: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减少4.5+18-1.125=21.375(万元);

未分配利润减少213.75-21.375=192.375(万元)。
 
合并报表

甲公司、A企业在合并前不具有关联方关系。2007年度甲公司与A企业进行了企业合并。有关合并情况如下:

2007年1月初,甲公司以一栋账面原价为7 200万元,已提折旧1 700万元,公允价值为7 000万元的厂房以及3 900万元的现金取得了A企业80%的股权。当时,A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其中股本5 000万元,资本公积2 000万元,盈余公积600万元,未分配利润2 400万元(含2006年度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取得投资时A企业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5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摊销。除此之外A企业当日其他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

合并后,甲公司、A企业以及它们之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07年3月20日,A企业董事会提出200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①按当年度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②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

(2)2007年4月3日,A企业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项,交易市价3 210万元,同时发生直接交易费用90万元。至12月31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 200万元。

(3)2007年5月30日,A企业股东会审议通过200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为:①按当年度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②分配现金股利800万元。董事会于当日对外宣告利润分配方案,并于6月20日实际发放。

(4)2007年6月,甲公司将一批成本为3 000万元的产品按加成20%的毛利率后出售给A企业,后者将其作为购进商品,并于本年9月将其中的60%按加成5%的毛利率后对外售出,其余部分至年末未售出。年末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1 230万元。

甲公司、A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生产销售的产品均为增值税应税产品(下同)。

上述交易款均已收付。

(5)2007年7月,甲公司向A企业赊购产品一批,该批产品A企业的实际成本为2 000万元,甲公司实际按2 600万元的价格购进。甲公司将购入的该产品作为行政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并按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至年末,甲公司尚未支付该笔货款,A企业为该笔应收款计提了坏账准备150万元。

(6)2007年10月1日,A企业发行5年期企业债券,面值为10 000万元,发行价格为10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甲公司于发行当日按面值购入该债券的80%,并准备持有至到期。

(7)2007年度,A企业实现净利润4 500万元。

其他资料:

(1)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2)2008年3月20日,A企业董事会提出20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①按当年度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②分配现金股利900万元。该分配方案尚未经股东大会通过,其中盈余公积的计提比例是法定比例。

要求:编制甲公司2007年度有关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和合并抵销分录。

答案:

(1)内部交易的抵销:

存货抵销:

借:营业收入 3 600

贷:营业成本 3 600

借:营业成本 240

贷:存货 24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10

固定资产及应收应付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2 600

贷:营业成本 2 000

固定资产——原价 6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0

贷:管理费用 50

借:应付账款 3 042[2 600×(1+17%)]

贷:应收账款 3 042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50

债券投资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 8 12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8 120

借:投资收益 120

贷:财务费用 120

(2)内部现金流量抵消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4212

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212

借:分配股利、利润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640

贷: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640

借:投资支付的现金8000

贷: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8000

(3)调整A企业个别财务报表:

借:固定资产1000

无形资产500

贷:资本公积1500

借:管理费用200

贷:固定资产100

无形资产100

2007年调整后A企业的净利润=4500-1000/10-500/5-240+210-2600+2000+50+150=3870(万元)

(4)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96(3870×80%)

贷:投资收益 3096

借:资本公积 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

借:投资收益640

贷:长期股权投资640

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10 900-640+3096-80=13276(万元)

A企业2007年末的股东权益金额:

股本=5000万元

资本公积=2000+1500-100=3400(万元)

盈余公积=600+200+450=1250(万元 )

未分配利润=2400-200-800+3870-450=4820(万元)

合计=14470万元

(5)股权投资的合并抵销分录:

借:股本 5000

资本公积 3400

盈余公积 1250

未分配利润——年末 4820

商誉 17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3276

少数股东权益 2894       
借:投资收益 3096

少数股东损益 774

未分配利润——年初 22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450

——应付股利 8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4820
 
 
 

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北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 (凡资料中涉及的其他企业,需交纳增值税的,皆为17%的税率)。北方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2010年1月1日,北方公司应收南方公司货款余额为13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300万元。2010年2月10日,北方公司与南方公司达成协议,南方公司用一批原材料抵偿上述全部账款。3月1日,南方公司将材料运抵北方公司,2010年3月2日双方解除债权债务关系。该批原材料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1000万元,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170万元。

(2)北方公司收到的上述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2010年6月30日,假设利用该批原材料所生产的A产品售价总额由1450万元下降到1320万元,但生产成本仍为1400万元,将上述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40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0万元。若把该批材料对外销售,该批材料的市场价为900万元,估计销售材料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6万元。

(3)2010年8月20日,因北方公司欠东方公司的原材料款600万元不能如期归还,遂与东方公司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①用银行存款归还欠款100万元,②用所持某上市公司股票100万股归还欠款,股票在债务重组日的收盘价为400万元,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反映在账中,其账面余额为380万元(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30万元)。假设在债务重组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当日办完有关产权转移手续并解除债权债务关系。

(4)2010年12月31日,因上述债务重组业务从南方公司取得的材料已发出60%用于产品生产,结存40%。因A产品停止生产,结存的上述材料不再用于生产产品。若把该批材料对外销售,该批材料的市场价为410万元,估计销售材料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3万元。(假定生产领用材料时不结转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5)2011年3月20日,北方公司将上述剩余的材料与南方公司的一台设备进行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日,原材料的公允价值为410万元,增值税为69.7万元,南方公司设备的公允价值为479.7万元。

要求:

(1)确定北方公司与南方公司债务重组日,并编制北方公司债务重组日的会计分录。

(2)判断2010年6月30日该批原材料是否发生减值。若发生减值,编制原材料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3)编制北方公司与东方公司债务重组中北方公司的会计分录。

(4)编制北方公司2010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5)编制2011年3月20日北方公司资产置换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

债务重组日:2010年3月2 日。

债务重组日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坏账准备300

贷:应收账款1300

资产减值损失170

(2)

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1320-10=1310(万元),产成品的成本为1400万元,产品发生减值,材料应按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材料可变现净值=1320-400-10=910(万元),因材料的成本为1000万元,所以材料发生了减值,该批材料应计提减值准备=1000-910=9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90

贷:存货跌价准备90

(3)

借:应付账款600

贷:银行存款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350

——公允价值变动30

投资收益2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1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贷:投资收益30

(4)

年末时,原材料成本=1000×40%=40(万元),可变现净值=410-3=407(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0万元,故应冲回货跌价准备90×40%=36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36

贷:资产减值损失36

(5)

借:固定资产4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9.7

贷:其他业务收入 4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9.7

借:其他业务成本 400

贷:原材料 400
 
 
 
收         入

根据下列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2007年3月1日销售一批商品价款100万,增值税率17%,成本60万元,款未收到,现金折扣条件5/10、2/20、n/30,对方于3月9日付款50%,3月15日付款3096,余额3月28日全部付清(只对价款折扣)

3月1日 借:应收账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3月9日 借:银行存款 56

财务费用 2.5

贷:应收账款 58.5

3月15日 借:银行存款 34.5

财务费用 O.6

贷:应收账款 35.1

3月28日 借:银行存款 23.4

贷:应收账款 23.4

2.3月2日销售产品10万元,增值税1.7万,成本6万,款未收到。3月10日因产品质量问题,对方要求折让40%,双方达成协议,货款通过银行结算。

3月2日 借:应收账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

贷:库存产品 6

3月10日 借:主营业务收入 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O.68

贷:应收账款 4.68

借:银行存款 7.02

贷:应收账款 7.02

3.2007年3月3日,A公司委托B公司代销一批批商品,价款20000元,成本12000元,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3月18日B公司将商品全部售出,价款25000元,增值税4250元,款已收到。3月20日A公司收到B公司的代销清算,3月25日A、B公司结清货款及税金。

A公司:(1)3月3日

借:发出商品 12000

贷:库存商品 12000

(2)3月20日

借:应收账款——B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3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0
贷:发出商品 12000

(3)3月25日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应收账款——B 23400
 
 
3月10 日收到A公司10万元的购货定金,合同约定,由本公司发货,双方各负担运费及途中保险费的50%,发货后A公司必须在30天内付清全部货款及税金,验货后,A公司有10天的退货期,本公司于3月25日发货,用存款支付运费及途中保险费l万元,并开出专用发票,货款20万元,成本12万元,增值税率17%,城建税率7%,教育费附加3%,月初有增值税进项税额0.4万元,做出3月份的账务处理。

收入不成立。

(1)3月10日

借:银行存款 10

贷:预收账款——A 10

(2)3月25日

借:销售费用 0.5

预收账款——A 0.5

贷:银行存款 1

借:发出商品 12

贷:库存商品 12

借:预收账款——A 3.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3.4

(3)3月31日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3

贷:应交税费 —未交增值税 3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3.4-0.4)×(7%+3%) 0.3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0.21

——应交教育费附加 0.09

5.3月1日售出商品一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万元,成本6万元,增值税率17%,货款及税金已收存银行,合同约定,本公司于6月30日将售出商品购回,回购价120000(不含增值税)

(1)3月1日发出商品时

借:银行存款 117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17000

其他应付款 40000

(2)回购价大于原售价的差额,按回购期计提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每月计息一次,共4次,

20000÷4=5000元

借:财务费用 5000

贷:其他应付款 5000
(3)6月30日回购时

借:库存商品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20400

其他应付款 60000

贷:银行存款 140400
 
 
 
3月4日发货一批,价款20万元,成本12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开,税率17%,款未收到,合约规定,如有质量问题10天内可以退货,3月12日双方因产品质量问题退货30%,到3月14日未再发生其他退货。

(1)3月4日 不确认收入

借:发出商品 12

贷:库存商品 12

借:应收账款 3.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3.4

(2)3月12日

借:库存商品 3.6

贷:发出商品 3.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1.02

贷:应收账款 1.02来源:中级会计师www.

(3)3月14日

借:应收账款 14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

借:主营业务成本 8.4

贷:发出商品 8.4
 
 
3月5日销售一批家电产品,开出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成本60万元,货款及税金均已收存银行,合同约定退货期10天,根据以往经验,将会出现5%的返修率,3%的换货率,2%的退货率。

(1)3月5日

借:银行存款 117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主营业务收入 98

预收账款 2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8.8

发出商品 1.2

贷:库存商品 60

(2)退货期内如果退货3%

借:库存商品 1.8

贷:发出商品 1.2

主营业务成本 0.6

借:主营业务收入 1

预收账款 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51

贷:银行存款 3.51

(3)退货期内如果只退货1%

借:库存商品 0.6

主营业务成本 0.6

贷:发出商品 1.2

借:预收账款 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银行存款 1.17

(4)退货期内如果退货2%,则:

借:库存商品 1.2中级会计师考试时间

贷:发出商品 1.2

借:预收账款 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34

贷:银行存款 2.34
 
 
3月6日销售产品一件,价款50万元,成本30万元,增值税率17%,专用发票已开,产品需要安装,且为重要步骤,3月15日安装完工,检验合格。

(1)3月6日

借:发出商品 30

贷:库存商品 30

借:应收账款 8.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2)3月15日安装完工,检验合格

借:应收账款 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

贷:发出商品 30

9、3月10日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一批,成本500万元,售价1000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应交营业税5%。

借:银行存款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

(如果是兼营业务,做其他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

贷:开发产品5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5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0

10、4月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一批,成本800万元,价款1500万元分五次于每年4月1日收取,本年4月1日收到价款300万元,同时收到增值税税款255万元,该商品现销方式下的售价为1200万元。做销售时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555

长期应收款1200中级会计师报名时间2013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

未实现融资收益300


金融资产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购买A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1000万元的普通公司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该债券票面利率6%,期限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甲公司支付价款1010万元,支付交易费8.55万元。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

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改变持有意图,不准备持有至到期,将该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该债券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甲公司判断为暂时性变动)。假设实际利率不变。

2009年末因为A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困难,甲公司估计该债券到期时只能收回本息1200万元。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将该债券全部出售,收回1080万元。

要求:做甲公司该债券相关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2007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利息调整18.55

贷:银行存款1018.5

2007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60

贷:投资收益50.9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07

2008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60

贷:投资收益53.4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53

2009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100

资本公积22.9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利息调整2.95

——应计利息120

2009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60

贷:投资收益5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5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200×(P/S,5%,2)=1200×0.9070=1088.4(万元),应确认减值损失=(1100+55)-1088.4+2.95=69.5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9.55

贷:资本公积2.9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66.6

2010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108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66.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5

投资收益8.4中级会计师报名时间2012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100

——应计利息60
 
 
 
资产组减值

甲公司有一条生产线由A、B两台设备组成,该生产线独立生产一种产品并对外销售,2010年末该生产线出现减值迹象,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

(1)该生产线系2008年12月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0,A设备原价400万元,B设备原价600万元。采用直线法折旧。

(2)2010年末预计该生产线未来3年的现金流入量分别为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预计该生产线未来3年的现金流出量分别为25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价格风险后确定的折现率为5%

(3)A、B两台设备均无法可靠确定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利率5%,未来三年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9524;0.9070;0.8638

要求:

(1)计算该生产线2010年末的账面价值;

(2)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A、B两台设备分别应该承担的减值损失;

(4)做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2010年末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400-400÷5×2+600÷5×2=600(万元)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500-250)×0.9524+(400-200)×0.9070+(300-150)×0.8635=238.1+181.4+129.53=549(万元)

A设备应该承担的减值损失=(600-549)×40%=20.4(万元)

B设备应该达成的减值损失=(600-549)×60%=30.6(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51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设备20.4

——B设备3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