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灯村三桥——品味姑苏之37

 苏迷 2012-08-18

                                                                     青灯村三桥

    黄埭、黄桥、浒关三镇之间有一个青灯村。它是由横宅村和青墩村近几年合并而成。据传横宅港历史上古称洪泽镇,当地村民有“先有洪泽镇,再有苏州城”之说,在当今横宅的老人中仍是口头禅。横宅村有古桥张广桥,清光绪十三年(1887)里人朱希贤资助重建。现在虽则不用,仍然保存完好。横宅的街坊兴起,同浒关街镇形成东南和西北的垂直,因而得名横宅。镇志上说“村中原有人字型街砖沿港河临街而建,长达百米以上。住宅商店、药铺临河面南形成古街,其中马姓为多。其中一家何厚生为清乾隆年间红顶子官户,何家大宅拥有107堵围墙,通排墙门头组成横宅主街景。宅内有后花园假山(现遗迹可辨,房屋已毁),金银十万,是当地人人皆知的富户。”至上世纪80年代横宅老街已经不复存在(人字街面仍留),但副食品、蔬菜、豆制品、肉铺等交易仍活跃。所谓“村之集市”仍旧沿习,每逢农历“六”集,与浒墅关镇“逢六集”一样有集市交易。但时间又过了近30年,如今怎么样了?

    与横宅村相连的是益民村,原名青墩村,因村的北部有青嵩庵,南部有古墩大坟(良渚文化期)而命名。2000年已经改为青灯村,且与横宅村合二为一。青墩村也就是青灯村的四至分别为九图村、横宅村、华桥村、新乐村。村里有庙港、外圩河、三干港、南将桥港,断头浜1条,农桥4座。其中南将桥为明成化七年(1471)间重建的石拱桥原名总德桥。还有青墩大坟头,80年代中曾出土过玉璧,经鉴定为良渚文物。

    除了浒关镇志上所说的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的张光古桥、明成化七年(1471)间重建的南将桥外,青灯村里还有一座近年文物调查所发现的古桥——众缘桥。众缘桥坐落在新乐自然村,那是一座宋代古桥,稍微有点弧度的武康石桥石板,横放在桥墩上。武康石板大概有4—5米长,1米多宽,30多厘米厚,颜色暗酱红,带有武康石特有的麻孔。桥石板的东面边缘上刻有众缘桥三字,桥石板两边头部边缘刻有卷叶草纹。这样的桥石材质造型和雕刻纹看作是宋代石桥,大致不会有多大的出入。想不到在这样比较偏僻而且穷困的地方居然保留有这样的一座古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苏州的古桥很多,一是因为苏州是典型的水网地带,河流众多,湖泊密集。二是因为苏州历来人烟稠密,交通十分需要。更因为历史上苏州开发很早,且不说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就是2500年前的吴国时代就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记载。唐宋之后经济极快地发展,使得苏州成了外地人心中的天堂,因此架桥筑路成为那时的热门话。苏州至今保存的古桥大多是明清的,或者是明清重修的。能够保存宋代桥梁的主要构件,大致有宋代石桥遗韵的桥也不是很多。我所知道的有斜塘的西泾桥、光福的铜观音寺桥、车坊的大觉寺桥、西山的永宁桥等等。而如今青灯村众缘桥的公开,无疑是为苏州的宋代古桥增加了重要的例证。

    带着这样的感觉,我决定在骄阳似火的24日徒步去浒关青灯村。青灯村虽然说是通了公交,但是实际上班次极少,一天大概就那么5-6次班车,赶不上只能步行。走进青灯村的横宅老街,现在只能看到河边上的老式农舍。50年代农村特有的进深廊檐,吊垯、矮垯门,门上还保留有文革时期的“忠”字图案。这些房屋统统是解放后重新建造的平屋,清代或者更早时代的房屋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据老街上31号、32号等马姓村民的介绍,太平天国时期这里被毁,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房屋。所谓的洪泽镇真是到了片瓦不留的地步,连最富有的34号何姓连片住宅都成为一堆废墟。据一位81岁老妇她过去从老一辈口中流传下来的说法是,何姓本是本村最大的富户,过去有朝东的六扇竹丝墙门,有后花园。还有的村民补充说,何家历史上做过官,听说家中还有水牢,关押犯人,可能是交不起租税的农户吧。如今这里的何家旧矮垯门后院里有新造的一排六间楼房,虽然说还是住着姓何的,但已经与当年的何姓没有血缘关系。这么一户大户人家居然没有留下过去一点古建筑的遗存,短短200多年的沧桑变化实在使人感概万分。

    看过青灯三桥离开村子时,据村民介绍步行黄埭镇只需要大概20分钟。我沿着村中水泥路向北走,走过青灯幼儿园、西塘河引水工程管理所,走过裴家圩,来到黄埭镇上,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在三伏天的太阳底下步行,体力耗费很大。我只能赶快找到公交车站,上车回家结束今天的徒步旅游。再见了!青灯村的三座古桥!

2012-07-25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青灯村的天和地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横宅村的张广桥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张广桥面上的石刻花纹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张广桥桥石阶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重建张广桥的字样,重建于光绪十三年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横宅村的门牌号,还是20多年前的,现在已经与青灯村合并了。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横宅村的农妇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老街上最大的富户何家大院,但如今看到的仅仅是解放后重建的农家宅门,过去清代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坐落在新乐村(现在也是青灯村)的宋代古桥——众缘桥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众缘桥是苏州市文保单位。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众缘桥三字刻在武康石桥石板的东缘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石板的边头刻有卷草纹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微微圆弧形的桥石板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造型优美,既小巧又古朴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地处青墩村南蒋港的南将桥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南将桥桥板的两边为武康石,中间夹一条花岗石,明显是后补上去的。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建于明代成化七年的南将桥估计也是一顶重修的古桥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横跨在南蒋港上的南将桥十分的幽雅,半月形的桥洞十分轻盈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近看桥洞弯成弧形,显得更为优雅平缓,不像清代的桥洞成半个正圆形的造型,。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问了这位桥边上晒场上的老农,也不清楚此桥建于何时,说是有青石桥碑,但我无法找到。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从青灯村向北去黄埭镇,首先路过幼儿园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又走过-------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引水工程管理处大门
青灯村三桥鈥斺斊肺豆盟罩37
沿着公路走了一个小时多,终于看到这个路牌,心中一喜,终于可以去乘公交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