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派易学 常政按:以下为《子平真诠》.论阴阳生死篇中的一段话,特别提出来加以说明及论述。 在是篇中,细数十二支长生,尤其注意最末一段。该段提出两个要点,是纵论格局的关键。擅长日元平衡用神的,当仔细阅读,定可从中探寻到平衡用神的弊端;擅长格局用神的,更要详加研究,若通透了,便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古人著述,精妙处不增一字,不减一字,字句虽短,但字字珠玑。以下重点,以红字标注。“人之日主,不必生逢禄旺,即月令休囚,而年日时中, 得长禄旺,便不为弱,就使逢库,亦为有根。时产谓投库而必冲者,俗书之谬也,但阳长生有力,而阴长生不甚有力,然亦不弱。若是逢库,则阳为有根,而阴为无用。盖阳大阴小,阳得兼阴,阴不能兼阳,自然之理也。” 研究子平术,首要重视格局,日元有根就不弱。比如甲生秋为死,若果在年、日、时中有根,得长生、临官、帝旺,就不以弱论,这里要注意,阳长生有力,气发于外,阴长生无力,譬如乙木午长生,阴质得阳暖,虽比不上阳长生,但不算过弱。有些论命理者,喜欢从杀、从旺,一见甲逢杀就以弱论。有些平衡用神者,匆忙补水或用劫比,往往适得其反。这是该论中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有些研究命理的,一见库,就以入墓来论,譬如易卦中,有随鬼入墓章,就以无用论,这类观点影响深远,须知入库就以有根论,四墓四库是什么意思?要区分清楚。比如甲木未库,未宫见乙,甲为木之气,乙为木之质,当做有根论,若乙木透干,则更佳。乙木戌墓,戌藏辛丁戊,以入墓论。在是篇最后一句中,作者沈先生提出阳大阴小之说,完全抛弃他前论之“质、气”说,这是相当遗憾的一点。但我们读书当主动思考。 何为质、气?在《子平真诠》首篇“论十干十二支”中,沈先生云:“甲者,乙之气;乙者,甲之质”。甲为木气,生发于外,乙为木质,流行于内。所谓木之本质,以乙木为标准来衡量。甲木,发春木之气于外,有形、有象;乙木藏木之质于内,无形而得木之髓。 首先,木分甲乙,甲乙各代表阴阳,而不是说这个世上有乙木和甲木两种不同的木。否则就形成“白马非马”的驳论。其次,乙木和甲木,同属木性,但由于阴顺阳逆,逢库、墓及吐秀的区别,其表现形式就有差别。比如,以甲木日元,气发于外,刚性表露,乙木日元,阴柔内敛。但木性的仁、寿、向上的本性终究不变。 最后,以现代观点来说。一个人的内涵及外表,往往有所区别,这就是气质。气是发于外的,有些人的外表容易迷惑人,让人觉得气势非常,但一探究到内涵深度,就很让人失望。而有些人外表之气,乍看不一定就顺眼、迷人,但相处之后,就体现出他的内在。然而,现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论气质,大多偏向外表,同样的,这样的弊端也会深刻的体现在论命理者的研究思路上。 有些研究中国命理的学者,大多沉迷于日元衰旺,因对格局用神及十干十二支的关系一知半解,理解一个命理的八字,就很成问题。这是不懂“气质”的关系。那么,子平命理的气质究竟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十天干用事的基本功,复杂的说,就是格局用神。比如伤官佩印格等等。 总之,研究命理,要掌握“气质”这两个字。否则,是很难入得子平殿堂的。
|
|
来自: 李灏 > 《周易 相术 轮回 催眠 意识 冥想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