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是20 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高效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草拟和笔记的办法成效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可以不断增加回报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思维导图。尽管思维导图的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但它的作用和威力还是在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显现了出来,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 托尼·巴赞建议思维导图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
|
来自: henghenglil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