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家道观 大高玄殿

 八王书屋 2012-08-19

 皇家道观 大高玄殿
 
八王书屋2012年8月19日收集于网络
 
 
      大高玄殿后世多有修缮。殿坐北朝南。面积约1.3万平方米,成南北向长方形  大高玄殿,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3座门,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大高玄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石座),后有钟鼓楼。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7间,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5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5间,两旁配殿各9间。

  现存主要建筑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护以石栏。内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庑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乾元阁,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大高玄殿是明朝嘉靖皇帝修建的斋宫,建于1542年。清朝时期,大高玄殿继续被用做皇家道观。1949年后大高玄殿被军事单位占用。


  大高玄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正南为三座琉璃随墙门,正门题  大高玄殿额为“始清道境”。门外原有东西习礼亭及牌楼三座,其中习礼亭构造独特,为五花阁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结构类似故宫角楼,但更为精美。1950年代,为拓宽马路需要,习礼亭及牌楼被拆除。
 
 
  入琉璃随墙门,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三间单檐歇山顶,左右各有偏门一座。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基座。大高玄门后两旁有钟鼓楼,各高两层,单檐歇山顶。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七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五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最后一进建筑为乾元阁,上层为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大高玄殿为明清规格最高的皇家道教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6年),建国初期即由总参保障部服务局营房科、车管科使用,因古建筑年久失修,院内建有大量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大高玄殿一直存在着较大的火险隐患,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北京市文物局的关注和担忧。

  多年来,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文物专家学者多次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北京市政府为妥善解决大高玄殿的腾退问题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近日,由故宫博物院和总参保障部服务局签订协议,将大高玄殿文物建筑移交给故宫博物院管理。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进行大高玄殿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的前期调查和论证工作。
 
  6月11日有关部门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协议,将大高玄殿文物建筑移交给故宫管理后,这座被占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古建筑群,终于完成腾退,有条件实现大修。目前,大殿已完成抢险加固,正在进行测量和绘图,为大修做准备工作。

  在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西侧有一组恢弘的建筑,这就是贵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高玄殿。这组建筑精美的古建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是国内目前保存下来的惟一一座明清皇家道观,内存大高玄殿、钟鼓楼、东西配殿等,其中象征天圆地方的乾元阁,造型与天坛祈年殿相似,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内部彩画及藻井精美,堪称京城一绝。

  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博物院对大高玄殿进行了产权登记。然而由于当时百废待兴,许多单位为节省建办公地点的经费,暂时借用古迹。其中,有关部门就向故宫“借来”大高玄殿办公至今。因此,赫赫有名的京城“三座门”从未对公众开放过。好奇的游客只能望着高高的红墙和露出的乾元阁蓝琉璃瓦顶,在脑海里“还原”这座古建筑的宏伟与壮观。

  一方面,木质大殿“变身”办公室,周围空地也逐渐被新建房占据;另一方面,经费缺少、占用使用人员缺乏古建知识,古建筑一度面临破坏性使用的尴尬局面。据专家回忆,2005年,大高玄殿等古建筑上飞线很多,所有建筑都未安装防火报警设施,大部分建筑未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大殿的屋顶已经漏雨,古建筑的石栏板被人为锯断,兽头被车辆撞坏散落院内。杂物和煤堆已将百年古树挤压得奄奄一息。
 
  为了尽快缓解这一局面,2005年夏天,北京市文物局给其管理使用单位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一年内进行整改。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文保专家就首次提出,建议这处独特的古建筑实现腾退。之后,全国政协两次接到委员提案,呼吁把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2000年11月,古建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等还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搬迁条件迟迟没有谈妥。

  “拉锯战”必须尽快解决,文物古迹亟待保护。2005年起,为了促成这处国保单位实现腾退,市政府花了大力气,国家有关部门、市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文物专家学者多次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2005年,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书,要求占用部门尽快腾退修缮。

  6月11日,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故宫博物院和有关部门签订移交协议。屈指算来,自第一次呼吁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大高玄殿才得以实现腾退,文物建筑重新交由故宫管理。
 
 
 
 
 
 
 
**********************************************************************************************************************************
 

殿中古树受封赏

大高玄殿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骢的斋醮(道教法事)之所。

历史上,嘉靖被称为“道士皇帝”。他醉心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数十年不上朝。为推崇道教,1542年的农历四月,嘉靖建造了大高玄殿,殿前立下马石。神殿建成后,百官斋戒、行香、禁刑屠10日。

就在这一年的10月,皇宫大内发生了“壬寅宫变”。正是这场宫变,让嘉靖彻底沉溺于求仙的幻梦中。嘉靖相信用早晨的露水炼丹能长生,命宫女每天早上采集露水。采露工作非常辛苦,十几个不堪忍受的宫女密谋用黄绫布勒死嘉靖,却因太过紧张,绫布打成了死结,嘉靖大难不死。事后,宫女们被凌迟处死,嘉靖也对冷森的宫城心怀怯意,从此住进了西苑的万寿宫,再不敢回到大内中。

“炉香缥缈高玄殿,宫烛荧煌太乙坛。”嘉靖的宠臣夏言的诗句,描绘了嘉靖与宠臣们在大高玄殿日夜斋醮的情景。在西苑的众多道宫中,大高玄殿地位最尊贵。惟有它供奉着玉皇大帝和三清像(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天尊),嘉靖“有祷必至”。大高玄殿东北的象一宫供奉的“象一君”,就是嘉靖身着道服的金身像,足见其对道术的痴迷。

连大高玄殿院中的松树都曾受到封赏。据《骨董琐记》记载,殿内有“桧一松四,并金时植。嘉靖中,封松指挥使”。

《日下旧闻考》还记载了一则与大高玄殿有关的故事:嘉靖宠幸的郑贵妃恃宠而争,非要将自己所生的皇三子立为太子,叫嘉靖专门到大高玄殿“行香设密誓,御书誓词,缄玉盒中,存贵妃所”。后来,嘉靖还是听了皇后的话,立皇长子为太子,避免了一场争储内乱。但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进入过大高玄殿。

嘉靖去世后不到一月,他修建的多数道宫均被毁弃,只有大高玄殿和光明二殿保留下来。

小天坛里藏天地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面积约1.3万平方米,正南为三座琉璃的随墙门,护以石栏,所以叫“三座门”。

正门基座为青白石须弥座,题额上写着“始清道境”几个大字,左右的汉白玉石护栏现已无存。二门叫大高玄门,门前原来有旗杆已经不见了,现仅存基座。

中轴正北方,便是面阔七间的正殿大高玄殿,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殿内彩绘全为金龙和玺。殿前有月台和御路,丹西石上刻有道家惯用的云鹤图案。

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乾元阁,是大高玄殿的精华所在。上面的圆形屋顶和蓝琉璃瓦象征蓝天,下面的黄琉璃瓦代表大地。早春的清晨,徐徐的北风能将这里的钟磬之声传到乾清宫。因外形酷似天坛祈年殿,乾元阁又称“小天坛”,阁中原供奉着玉皇大帝,清代皇帝曾在此祈雨。

大门外原来有三座牌楼,上嵌汉白玉石匾,双面都有题词,相传其中“太极仙林”的匾额是严嵩的书法。牌楼中间有东西两座对称的习礼亭,左名阳真阁,右称阴灵轩。习礼亭造型奇巧秀丽,和紫禁城的角楼相似。

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大高玄殿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清代雍正皇帝同样信仰道教,于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了大高玄殿,并在东、西二亭之间增建了一座南牌坊。牌坊用粗大的楠木建成,坊柱入地极深,因此未用戗柱。当时在北京众多的牌楼中独此一座。所以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这也成为牌楼最大的特色。民国时期,牌楼因严重倾斜被拆除,后原貌复建。上世纪50年代,景山东街拓宽马路,习礼亭和牌楼被拆除。

乾隆十一年(1746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再次重修大高玄殿。以后的皇帝不大信奉道教,大殿的香火也日渐衰落了。

大高玄殿100年没修缮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高玄殿由总参保障部服务局使用。由于长期用做办公用房,大殿内部建筑损坏严重,彩绘严重脱落,殿前月台汉白玉石栏杆不少腐蚀倾坍,九天应元雷坛前接建了多间红砖房,院内办公建筑乱搭,火灾隐患严重。

大高玄殿的主殿已经100年没有修缮过了,院内建筑基本保持乾隆时期的样子,彩绘和门窗均为清朝最后一次修复时的原件。

1996年,大高玄殿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8年和2000年,全国政协两次接到委员提案,呼吁把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修缮后有望对社会开放。2000年11月,多名古建专家还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搬迁条件迟迟没有谈妥。2005年,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要求占用大高玄殿的部门尽快腾退修缮,以便早日对社会开放。
 
***********************************************************************************************************************************
历史老照片
 
大高玄殿的乾元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