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消失的“三座门”牌坊 原来在中央党校

 liuzy56 2013-08-13
   紫禁城消失的“三座门”牌坊  原来在中央党校

 

一、精美无比的“三座门”牌坊

在北京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以西,北海以东,有一组俗称“三座门”的宏伟建筑。它就是全国仅存的明清两朝御用道观大高玄殿,迄今已有460年的历史。内存大高玄殿、钟鼓楼、东西配殿等,其中象征天圆地方的乾元阁,造型与天坛祈年殿相似,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内部彩画及藻井精美,堪称京城一绝。

京西散记(五)

大高玄殿位于景山西侧,北海的东侧,原来属于皇城,1913年民国政府打通沙滩至府右街路段的皇城墙,修建景山东街,在京城修建中心区的东西向交通大道,方便了北京人东西城之间穿行,自此北京城市道路格局才发生了变化。

京西散记(五)

上图拍摄于1931年,为大高玄殿牌坊修缮竣工后的留影。这是从东向西拍照。前面牌坊为东牌坊,上有“孔绥皇祚”题词。后面牌坊为西牌坊,上有“太极仙林”题词。左侧为两座木阁,右侧为大高玄殿的三座琉璃随墙门。

下图是从西向东拍摄的,道路还是土路和方石。另一张图片明显是解放后拍摄的,还有人民警察,在图中还能清晰看到左侧两座并排的木阁,其构造与故宫角楼一样,这就是1956年没有扩宽时的景山前街。

京西散记(五)

京西散记(五)

大高玄殿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骢的斋醮(道教法事)之所。

历史上,嘉靖皇帝被称为“道士皇帝”。嘉靖皇帝酷好道教,醉心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数十年不上朝。他15岁登基为帝,17岁起即在皇宫广建道场。18岁时拜江西龙虎山道士邵元节为师,封他为真人,在京城为他营建真人府,后又提拔他做了礼部尚书。

为推崇道教,1542年的农历四月,嘉靖景山西侧建造了大高玄殿,正门叫“始青道境”,二门叫“大高玄门”,正殿称“大高玄殿”,后殿称“九天万法雷坛”,最后面还有一座上圆下方的乾元阁。乾元阁供奉着玉皇大帝,外形酷似天坛祈年殿,人称其为“小天坛”。大高玄殿院中还曾有一座“象一宫”,里面供奉着一尺多高用黄金铸造的“象一帝君”,那就是嘉靖皇帝道教装束的金像。殿前立下马石。神殿建成后,百官斋戒、行香、禁刑屠10日。

就在这一年的10月,皇宫大内发生了“壬寅宫变”。正是这场宫变,让嘉靖彻底沉溺于求仙的幻梦中。嘉靖相信用早晨的露水炼丹能长生,命宫女每天早上采集露水。采露工作非常辛苦,十几个不堪忍受的宫女密谋用黄绫布勒死嘉靖,却因太过紧张,绫布打成了死结,嘉靖大难不死。事后,宫女们被凌迟处死,嘉靖也对冷森的宫城心怀怯意,从此住进了西苑的万寿宫,再不敢回到大内中。

“炉香缥缈高玄殿,宫烛荧煌太乙坛。”嘉靖的宠臣夏言的诗句,描绘了嘉靖与宠臣们在大高玄殿日夜斋醮的情景。在西苑的众多道宫中,大高玄殿地位最尊贵。惟有它供奉着玉皇大帝和三清像(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天尊),嘉靖“有祷必至”。大高玄殿东北的象一宫供奉的“象一君”,就是嘉靖身着道服的金身像,足见其对道术的痴迷。

连大高玄殿院中的松树都曾受到封赏。据《骨董琐记》记载,殿内有“桧一松四,并金时植。嘉靖中,封松指挥使”。

《日下旧闻考》还记载了一则与大高玄殿有关的故事:嘉靖宠幸的郑贵妃恃宠而争,非要将自己所生的皇三子立为太子,叫嘉靖专门到大高玄殿“行香设密誓,御书誓词,缄玉盒中,存贵妃所”。后来,嘉靖还是听了皇后的话,立皇长子为太子,避免了一场争储内乱。但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进入过大高玄殿。

嘉靖去世后不到一月,他修建的多数道宫均被毁弃,只有大高玄殿和光明二殿保留下来。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面积约1.3万平方米,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3座琉璃的随墙门,护以石栏,所以叫“三座门”。

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大高玄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石座),后有钟鼓楼。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7间,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5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5间,两旁配殿各9间。门外原有东西习礼亭及牌楼三座。

入琉璃随墙门,为过厅单檐歇山顶式的大高玄门,三间顶,左右各有偏门一座。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基座。大高玄门后两旁有钟鼓楼,各高两层,单檐歇山顶。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七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五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最后一进建筑为乾元阁,上层为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现存主要建筑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护以石栏。内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庑殿。

正门基座为青白石须弥座,题额上写着“始清道境”几个大字,左右的汉白玉石护栏现已无存。二门叫大高玄门,门前原来有旗杆已经不见了,现仅存基座。

中轴正北方,便是面阔七间的正殿大高玄殿,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殿内彩绘全为金龙和玺。殿前有月台和御路,丹西石上刻有道家惯用的云鹤图案。

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乾元阁,是大高玄殿的精华所在。上面的圆形屋顶和蓝琉璃瓦象征蓝天,下面的黄琉璃瓦代表大地。早春的清晨,徐徐的北风能将这里的钟磬之声传到乾清宫。因外形酷似天坛祈年殿,乾元阁又称“小天坛”,阁中原供奉着玉皇大帝,清代皇帝曾在此祈雨。

大门外原来有三座牌楼。东西各有一座四柱三间九楼(九个屋檐)的大牌坊,上嵌汉白玉石匾,双面都有题词。东牌坊正面题“孔绥皇祚”,背面题“先天明境”。西牌坊正面题“弘佑天民”,背面题“太极仙林”,相传是严嵩的书法。在东西牌坊之间,还有两座形似紫禁城角楼、被称为“九梁十八柱”的木阁,东阁称“阳真阁”,西阁称“阴灵轩”。清代同样迷信道教的雍正皇帝,于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了大高玄殿,并在东、西二阁之间偏南处增建了一座南牌坊,在石匾正面题词为“乾元资始”,背面题词为“大德曰生”,用典出自《易经》的乾、坤二卦。通常牌坊两面均撑有“八”字形的斜向戗柱,但大高玄殿的牌坊采用粗大的楠木立柱建成,柱脚埋地很深,因此未用戗柱。所以老北京曾有一句歇后语叫“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这也成为此牌楼最大的特色。

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大高玄殿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清代雍正皇帝同样信仰道教,于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了大高玄殿,并在东、西二亭之间增建了一座南牌坊。牌坊用粗大的楠木建成,坊柱入地极深,因此未用戗柱。当时在北京众多的牌楼中独此一座。所以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这也成为牌楼最大的特色。民国时期,牌楼因严重倾斜被拆除,后原貌复建。1952年景山东街拓宽马路,习礼亭和牌楼被拆除。

乾隆十一年(1746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再次重修大高玄殿。以后的皇帝不大信奉道教,大殿的香火也日渐衰落了。

 

二、消失的习礼亭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很重要,无论什么朝代,礼仪就是一把尺度,它衡量着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大高玄殿的“习礼亭”是为那些从各地进京觐见皇上的官员们准备的亭子。他们来到京城,首先是要学会觐见皇上的礼仪,也就是三跪九叩的次序和步骤。并且要做到动作规范,举止得体。屁股尽量高,脑袋尽量低,竭尽谦卑和奴相。学习礼仪就是确定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位置。君臣长幼,父子弟兄,不能乱了朝纲,乱了辈分。这就是规矩,就是分寸。

大高玄殿的“习礼亭”构造独特,为五花阁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结构类似故宫角楼,但更为精美。1952年为拓宽马路需要,习礼亭被拆除。现存一座习礼亭,原来设在鸿胪寺内,后来移到礼部。1914年年移到中山公园。

下图大高玄殿牌楼、习礼亭的照片是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于1860年摄制的。

京西散记(五)

 

三、大高玄殿20年腾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高玄殿由总参保障部服务局使用。由于长期用做办公用房,现在是由总参保障部服务局营房科、车管科等单位使用。大殿内部建筑损坏严重,彩绘严重脱落,殿前月台汉白玉石栏杆不少腐蚀倾坍,九天应元雷坛前接建了多间红砖房,院内办公建筑乱搭,火灾隐患严重。

大高玄殿的主殿已经100年没有修缮过了,院内建筑基本保持乾隆时期的样子,彩绘和门窗均为清朝最后一次修复时的原件。

1996年,大高玄殿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8年和2000年,全国政协两次接到委员提案,呼吁把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修缮后有望对社会开放。2000年11月,多名古建专家还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搬迁条件迟迟没有谈妥。2005年,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要求占用大高玄殿的部门尽快腾退修缮,以便早日对社会开放。

多年来,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文物专家学者多次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北京市政府为妥善解决大高玄殿的腾退问题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近日,由故宫博物院和总参保障部服务局签订协议,将大高玄殿文物建筑移交给故宫博物院管理。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进行大高玄殿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的前期调查和论证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博物院对大高玄殿进行了产权登记。然而由于当时百废待兴,许多单位为节省建办公地点的经费,暂时借用古迹。其中,有关部门就向故宫“借来”大高玄殿办公至今。因此,赫赫有名的京城“三座门”从未对公众开放过。好奇的游客只能望着高高的红墙和露出的乾元阁蓝琉璃瓦顶,在脑海里“还原”这座古建筑的宏伟与壮观。

一方面,木质大殿“变身”办公室,周围空地也逐渐被新建房占据;另一方面,经费缺少、占用使用人员缺乏古建知识,古建筑一度面临破坏性使用的尴尬局面。据专家回忆,2005年,大高玄殿等古建筑上飞线很多,所有建筑都未安装防火报警设施,大部分建筑未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大殿的屋顶已经漏雨,古建筑的石栏板被人为锯断,兽头被车辆撞坏散落院内。杂物和煤堆已将百年古树挤压得奄奄一息。

为了尽快缓解这一局面,2005年夏天,北京市文物局给其管理使用单位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一年内进行整改。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文保专家就首次提出,建议这处独特的古建筑实现腾退。之后,全国政协两次接到委员提案,呼吁把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2000年11月,古建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等还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搬迁条件迟迟没有谈妥。

“拉锯战”必须尽快解决,文物古迹亟待保护。2005年起,为了促成这处国保单位实现腾退,市政府花了大力气,国家有关部门、市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文物专家学者多次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2005年,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书,要求占用部门尽快腾退修缮。

2010年6月11日,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故宫博物院和有关部门签订移交协议。屈指算来,自第一次呼吁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大高玄殿才得以实现腾退,文物建筑重新交由故宫管理。

此次大高玄殿腾退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6月11日,故宫博物院已经正式接管大高玄殿前院的房屋、土地及后院的全部古建筑,可以开始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及维护。待有关部门的新办公地区水、电、气、暖以及保障配套设施建成后,才会把后院全部移交给故宫。

专家分析,对于此次大高玄殿腾退一事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随着近些年文物保护意识的普及,该古建的管理使用单位非常配合工作。另外,全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国家有关部门、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市政协曾先后多次到此调研,市文物部门若干次牵头予以协调,最终才促成此事。

 

四、重修乾元阁

2011年6月11日是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据北京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申遗将于今年9月前纳入国家预备申报名单,如果各项工作顺利,最快将在2013年实现申遗。

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上现存的主要文物建筑包括永定门(复建)、燕墩、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普度寺、万宁桥、火神庙、鼓楼、钟楼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又陆续扩建了天安门广场,建设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

新时期的中轴线融入了更多城市功能,强调市民化、开放化。目前中轴线周边已形成多个功能相对成熟的地区,如什刹海、南锣鼓巷、前门、大栅栏等传统商业街,故宫及天坛周边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天安门城市中心广场,以及中南海、东交民巷地区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区。

近10年来,北京市投入保护经费近10亿元人民币,陆续开展10余处中轴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如故宫的修缮与周边皇城墙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工作、天坛神乐署搬迁修缮以及火神庙腾退修缮等。

当天发布的首批中轴线文物修缮名单中包括大高玄殿乾元阁、北海万佛楼和阐福寺等古建筑群。北海万佛楼于1770年竣工,现仅存宝积楼、妙相亭、致爽楼、琉璃门(普庆门)、石经幢等建筑,建筑面积约952平方米。阐福寺位于太液池北岸,原为太素殿旧址,清康熙年间,圣祖常奉其母后避暑于此。

6月11日,大高玄殿乾元阁抢险修缮工程拉开帷幕。工期将历时10个月,计划于2012年4月竣工。大高玄殿是中国唯一一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元阁位于大高玄殿最北侧,是大高玄殿建筑群的主要建筑之一。乾元阁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层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大高玄殿乾元阁抢险修缮工程列为2011年项目,市委市政府拨修缮专款400余万元。此次抢险修缮工程将对大高玄殿乾元阁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并进行油饰彩画、室内外地面整修等。

现在乾元阁旁,竖立着冷却塔,与周围景观很不协调。乾元阁上的彩画颜色已经黯淡,部分木雕花纹损坏。乾元阁内部彩画及藻井非常精美,为北京罕见。但是由于很少有人清扫,积了厚厚的灰尘,已经看不出原来彩画及建筑本身的颜色。

京西散记(五)

京西散记(五)

在1957年北京拆城墙热潮的时候,梁思成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在多次力争保护古城建筑的会上,梁思成声嘶力竭地还说过:“我始终坚持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出50年,你们会后悔的。”现在北京古城格局的破坏状况已被梁思成言中。北京的胡同2007年底《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前也拆改了不少,现在古都的味道已越来越淡了,可喜的是可以看到这几年政府对在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建筑上的努力。但一些权力单位的经济利益、单位利益占先导的思想是目前文物保护难的现状。北京市市文物局长梅宁华说,由于腾退文物建筑缺少法律依据,占用文物古建的单位或者个人,往往借此索要巨额补偿费,令腾退工作难以进行。如现在正在进行的大高玄殿的腾退,就遇到了这类问题。大高玄殿占地20亩左右,但目前的产权单位提出包括获得北京二至三环内40亩地在内的价值数亿元的补偿要求。

 

五、复建南牌楼

大高玄殿的南牌楼在清朝时多次重修。1920年,南面的“乾元资始”牌坊因糟朽倾斜被拆除,后又于1937年重建。1956年扩展景山前街时,大高玄殿门前的三座牌坊与两座木阁均被拆除。1960年,由东、西两座牌坊所遗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坊在西郊中央党校的庭院中重新树立,并保存至今。而南牌坊那块“乾元资始”石匾则流落至月坛公园,成为树林中一个石凳的台面。2004年从月坛公园找回的“乾元资始”石匾又回归了原位。

京西散记(五)

2008年复建的南牌楼,由北京文物设计所张纪平先生根据历史资料设计。复建后的大高玄殿南牌楼高为10.08米,宽16.6米。根据修复现场挖掘考证,建筑结构形式采用1937年复修时的做法,为四柱九楼式,现在的柱基为14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牌楼上架沿用了传统的‘大木’标准做法,金线大点金彩画。牌楼四柱的汉白玉夹杆石上都雕刻兽麒麟,尽显其造型宏伟,结构之坚固,雕绘的彩画金碧辉煌。”该工程的复建竣工,使湮没已久的历史景观重现故宫后街筒子河边。

京西散记(五)

 

六、中央党校牌坊

中央党校“掠燕湖”北岸,有一座名为“弘佑天民”的牌坊。它原本是景山大高玄殿“品字”排列的四柱九楼式牌坊之一,始建于1542年(明嘉靖21年),1956年因扩宽道路被拆除。

几年后,中央党校开工建设,有人提议将这座被拆的牌楼复建在现址,同时,还将隆福寺一座明景泰三年(1452年)的“六角亭”拆除,也复建在离这座牌楼不远处,以美化党校校园。

京西散记(五)

在1960年复建中,工人们发现这座牌楼构件破损严重,只能将原来的四柱九楼的牌楼改建成现在的四柱七楼,楼底仍为庑殿式的石制莲花座。

此牌楼是北京现存建筑时间最早,也是唯一一座无戗柱(即没有旁边支撑的柱子)纯木结构的牌楼,属极为珍贵的古代建筑。

四百多年前,明嘉靖帝崇拜仙道,祈求长生,嘉靖 21年建造了大高玄殿,现殿门内各殿尚存。大高殿门外有东、西、南三座牌坊,均为四柱九楼。西牌坊匾额石质相同,正面镌“弘佑天民”,背面镌“太极仙林”。东、西牌坊均为明嘉靖21年始建……

研究中有人提出,“弘佑天民” 中“弘”字的右下原本没有一“点”,是出于当年的“笔讳”,那一“点”是民国修复时后加上去的。又有人说,明代没有“笔讳”,是清代修复时去掉的。但细看原字是凹进去的,而那一“点”却是平面。

京西散记(五)

“弘佑天民”牌坊后面是一所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名:“正蒙斋”,是中央党校专门招待领导人的内部餐厅。

“弘佑天民”牌坊北面雕梁画栋的一个四合院,就是“正蒙斋”,是中央党校对外招待贵客的内部餐厅。近20年来,凡来党校参加开学、毕业典礼的中央领导人都要在这里进餐。

“正蒙斋”有大小餐厅十余个,主打菜是微山湖鱼头,就餐倒也不贵,每位起价200元,官员们都点这道菜。据说,现在北京中档餐馆都主打“鱼头泡饼”这道菜,就是从这里学来的。后来,各地开了很多鱼头店或是从这儿开始的。

“正蒙”出自《周易?蒙卦?彖》,“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启蒙是为了培养纯正的品质,培养他们走上正道,这正是一种神圣而重要的功业。“蒙”代表幼儿的童蒙,“正”即订正,童蒙应该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然后才能成为有用之人。北宋哲学家张载著有专著《正蒙》,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为我们所熟知,概括了我国历代仁人志士为人、为学、为政的基本理念。名字虽好,用心也可谓良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