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故宫: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璇琮坑 2014-12-03

         以前看过中轴线的资料,知道有个大高玄殿,但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上周五,从故宫西角楼往回返的时候,走的是景山前街马路北侧,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三座门就是大高玄殿。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位于景山前街以北,景山西街以东,陟山门街以南的西城区景山西街23号,说白了就是北海公园以东,景山公园以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明清两代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观,在明代作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大高玄殿临街大门是并排的三座门,此地又俗称“三座门”。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整个殿宇约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Felice Beato1860年从景山上拍摄的北海。图中部左侧可见大高玄殿建筑群,尤其是乾元阁较为明显。其后的通向北海的街道为陟山门街,位于图片中部。(网上下载)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正门外,原有东、西木阁及三座牌楼。东、西牌楼及木阁建于明朝,东、西牌楼上的题字相传为严嵩的书法。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大高玄殿,并在东、西木阁之间偏南处增建一座南牌楼。1920年,南牌楼因糟朽倾斜而遭到拆除,后于1937年重建。1955年,东、西牌楼拆除。1956年拓宽景山前街时,南牌楼与两座木阁均拆除。   

   1960年,以东、西牌楼的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楼在北京西郊大有庄100号中共中央党校的庭院内重新树立,保存至今。当时因构件残缺,仅复建起这一座牌楼,而且由原来的四柱九楼改为四柱七楼。南牌楼的“乾元资始”石匾则流落到月坛公园,成为树林中摆放的石桌的桌面。2004年,南牌楼在大高玄殿门前的筒子河北岸重建,并将“乾元资始”石匾从月坛公园找回,安装在该牌楼上归其原位。

        大高玄殿的牌坊采用粗大的楠木立柱,柱脚埋入地下很深,故未用戗柱,所以老北京有歇后语“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

   牌楼及木阁,原来均被围墙包围,东、西牌楼之外的围墙上,均设有三座门,通向门外的道路。围墙也早已被拆除。

   木阁:位于东、西牌楼之间,两座,东称“阳真阁”,西称“阴灵轩”。构造独特,为五花阁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结构类似故宫角楼,但更为精美。

   牌楼:三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九楼,正中嵌有汉白玉石匾,上刻题字。

 

   下图为1948年拍摄的大高玄殿西牌楼,正面(西面)匾额“弘佑天民”,背面(东面)为“太极仙林”。远处为东牌楼,背面匾额“先天明镜”,正面(东面)为“孔绥皇祚”。(网上下载)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1871年到1872年间拍摄”。(网上下载)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Felice Beato1860年拍摄的大高玄殿。图中为东牌楼及东侧木阁“阳真阁””。(网上下载)。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现在路南的南牌楼是2004年复建的,正面(南面)为“乾元资始”,背面(北面)为“大德曰生”。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北侧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南侧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顺着景山西街向北拐进去,看到高高的围墙,据说有15米高,比故宫的围墙还高,这回小毛贼爬不上去了吧?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置若罔闻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顺着围墙沿景山公园西门对面的陟山门街往西走一点,就看到大高玄殿和一栋楼房连在了一起。

   陟山门街是连接景山西门与北海东门的通道。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从这里看到乾元阁的顶部,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乾元阁和景山万春亭隔街相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景山西街21号不知道是什么单位,我进去了也没人管,随手拍了两张照片。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何时见真容?

 

       大高玄殿历经沧桑,多次重修、修复,现在终于有望展现她的真容了。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嘉靖二十六年(1547)毁于火,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

   清代因避康熙帝名讳,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并于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后又有多次修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殿受到严重破坏,后修复。

   民国年间,殿前部分建筑进行了拆除和改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高玄殿由总参保障部服务局使用。由于长期用做办公用房,大殿内部建筑损坏严重,彩绘严重脱落,殿前月台汉白玉石栏杆不少腐蚀倾坍,九天应元雷坛前接建了多间红砖房,院内办公建筑乱搭,火灾隐患严重。

   大高玄殿的主殿已经100年没有修缮过了,院内建筑基本保持乾隆时期的样子,彩绘和门窗均为清朝最后一次修复时的原件。

   195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确认故宫博物院拥有大高玄殿的房产权。1980年代末,文物保护专家首次提出建议,希望总参保障部服务局腾退大高玄殿。1996年,大高玄殿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8年和2000年,全国政协两次收到刘炳森等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进行修缮后向社会开放。2000年11月,古建筑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等人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但总参保障部服务局因索要巨额搬迁补偿未获满足而拒不迁出。2001年,国务院有关领导对解决大高玄殿回归问题作出批示。2005年,学者季羡林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呼吁占用大高玄殿的单位尽快腾退大高玄殿,以便早日修缮并向社会开放。200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关于推进旧城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腾退工作的请示》,其中包括大高玄殿的腾退问题,请求国务院支持。但因腾退涉及经费及用地问题,故一直未取得实质进展。  

    2005年夏,北京市文物局向大高玄殿的管理使用单位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一年内整改。2006年3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与占用单位协调。2008年1月,国务院有关领导出面召开协调会,约请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总参保障部服务局、故宫博物馆四方商谈,提出最迟不超过2009年3月腾退的意见。2009年3月,占用单位称腾退面临经费及土地划拨等困难,大高玄殿未按原计划腾退。

    2010年6月11日,总参保障部服务局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协议,将大高玄殿文物建筑移交给故宫博物院管理,故宫博物馆方面则向总参保障部服务局提供了高额补偿。故宫博物院随即对大高玄殿展开大修前的准备工作。2011年6月11日,大高玄殿乾元阁抢险修缮工程开工,计划于2012年4月竣工。

    2013年5月,大高玄殿正式归还故宫,预计2016年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市民文化广场。(摘自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