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高玄殿

 黑龙江波涛 2020-12-03
北京大高玄殿
         北京大高玄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大高玄殿是明清两代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嘉靖二十六年(1547)毁于火,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大高玄殿后世多有修缮,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南北长264米,东西宽57米,占地面积近1.5公顷,现存古建筑约16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建风格。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3座门,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大高玄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石座),后有钟鼓楼。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7间,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5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5间,两旁配殿各9间。现存主要建筑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护以石栏。内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乾元阁,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北京大高玄殿

北京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又称大高元殿,简称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主祀三清、玉帝。位于今景山前街以北,景山西街以东,陟山门街以南。此处地处北京皇城之内,北海公园以东,景山公园以西。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靖二十一年四月(1542年),在道士陶仲文的建议之下,嘉靖年间最大的皇家道观之一大高玄殿竣工。大高玄殿由工匠郭文英主持修建,使用的木料采自四川、贵州、湖广等地。大高玄殿东西宽57米,南北长264米,占地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大高玄殿作为“每岁大旱,则建醮祈雨,遣官礼拜”之所,平民不得出入。

清朝皇帝最初信奉萨满教,清兵入关后顺治帝又笃信佛教,并重视儒学,而对道教的信仰则远逊于明朝,但也并未排斥。清朝皇帝每逢初一日、十五日照例要到大高玄殿拈香行礼。特别是逢大旱或大涝,皇帝均要在此进行祭天祈雨等活动。清朝康熙年间,大高玄殿因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而改称“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专门举办各种道教的道场。

大高玄门位于二道山门北侧。该门在清朝康熙中期《皇城宫殿衙署图》中为三座琉璃门,中央为“黄华门”,东为“高玄门”,西为“苍精门”。清朝《乾隆京城全图》中,仍为三座琉璃门。乾隆十七年(1752年),拆除了这三座门,改建为庑殿顶的“大高玄门”,即今貌。清朝光绪时期《大高玄殿等拟建各工情形立样全图》,此处为“高元门”,高元门东西两侧有院墙,墙上各开一侧门。

1948年拍摄的大高玄殿西牌楼,正面匾额“弘佑天民”,远处为东牌楼,背面匾额“先天明镜”。

1860年从景山上拍摄的北海。图中部左侧可见大高玄殿建筑群,尤其是乾元阁较为明显。其后的通向北海的街道为陟山门街,位于图片中部。

北京大高玄殿

北京大高玄殿

北京大高玄殿

北京大高玄殿

北京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1947年大高玄殿门前的牌坊

      大高玄殿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大高玄殿,又称大高殿大高元殿,是一座两代皇家御用道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北侧,北京故宫北筒子河北岸,景山以西,北海以东。

大高玄殿地处北京皇城之内,位于今景山前街以北,景山西街以东,陟山门街以南。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大高玄殿东西宽57米,南北长264米,占地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大高玄殿的位置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上图从北海白塔山向东拍照可见景山西门及大高玄殿的最北建筑“乾元阁”,下图可见北海的东门及“乾元阁”
 

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成南北向长方形的道观

大高玄殿是明朝嘉靖皇帝修建的斋宫,建于1542年。修建它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即嘉靖帝。清朝时期,大高玄殿继续被用做皇家道观。是清朝历代皇帝亲诣拈香祈天求雨的地方。

大高玄殿是全国仅存的明清两朝御用道观,迄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从景山上向西望,便是大高玄殿,“习礼亭”、东牌楼,依稀可见。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从西向东鸟瞰。景山西边便是大高玄殿的最北建筑“乾元阁”。
    若在1955年前您从文津街向东行游,穿过金鳖玉蝀桥(又名御河桥,始建于明朝,今称北海大桥。大桥为九孔联拱石桥,主体长117米、宽34米,横跨北海、中海水面。)或站在桥上,能够观赏到桥两侧的风景。桥南为中南海,桥北为北海公园与团城。继续向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高玄殿东、西牌楼之外的围墙上,均设有的三座门南牌楼木阁东西习礼亭)随着临近历历在目。其中习礼亭构造独特,比故宫角楼,更为精美。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图片五门洞后就是大高玄殿门外的西“三座门”

走进西牌楼便是大高玄殿临街(景山前街)的南大门,是并排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形式为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并护以石栏。

除了大高玄殿临街的三座门,在加上东西牌楼外的两座券洞式三座门

故此地名为俗称“三座门”。这一组俗称“三座门(包括围墙、牌楼及木阁)的宏伟建筑,是大高玄殿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游至东三座门外可清晰眺望景山南门(万岁门及故宫神武门之间的北上门(已于1956年拆除)。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从故宫北门门洞向北拍照,第一道门是“北上门”,第二道门是景山的南门“万岁门”

大高玄殿的主要建筑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以及九天应元雷坛乾元阁等。

主要建筑:

牌楼及木阁

大高玄殿正门外,原有东、西木阁及三座牌楼三个牌楼成品字形排列人俗称大高殿牌坊。东、西牌楼及木阁建于明朝,东、西牌楼上的题字,据陈宗蕃所著《燕都丛考》专有记载:“其题额,相传严嵩所书”。

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大高玄殿,并在东、西木阁之间偏南处增建一座南牌楼

1920年,南牌楼因糟朽倾斜而遭到拆除,后于1937年重建。

1955年,东、西牌楼拆除。

1956年拓宽景山前街时,南牌楼两座木阁均拆除。

1960年,以东、西牌楼的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楼在北京西郊中共中央党校的庭院内重新树立,保存至今。当时因构件残缺,仅复建起这一座牌楼,而且由原来的四柱九楼改为四柱七楼。

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大高玄殿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清代雍正皇帝同样信仰道教,于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了大高玄殿,并在东、西二亭之间增建了一座南牌坊。牌坊用粗大的楠木建成,坊柱入地极深,因此未用戗柱。当时在北京众多的牌楼中独此一座。所以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这也成为牌楼最大的特色。

南牌楼的“乾元资始”石匾则流落到月坛公园,重建牌坊时中央安装了原来的牌匾,是整块汉白玉石刻制,石宽2.29米,高0.81米,厚10多厘米,重约1吨。这块牌匾在牌坊拆除后,曾被用于日坛公园的一个石桌面,几十年来竟完好无损,也很稀罕了。”

2004年,南牌楼在大高玄殿门前的筒子河北岸重建,并将“乾元资始”石匾从月坛公园找回,安装在该牌楼上归其原位。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复建后的大高玄殿南牌楼高为10.08米,宽16.6米。根据修复现场挖掘考证,建筑结构形式采用1937年复修时的做法,为四柱九楼式,现在的柱基为14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牌楼上架沿用了传统的'大木’标准做法,金线大点金彩画。牌楼四柱的汉白玉夹杆石上都雕刻兽麒麟,尽显其造型宏伟,结构之坚固,雕绘的彩画金碧辉煌。”园林古建公司专家介绍说,该工程的复建竣工,使湮没已久的历史景观重现故宫后街筒子河边。现在的大高玄殿门前恢复了原有的一个牌楼,

大高玄殿门外,牌楼及木阁,原来均被围墙包围,东、西牌楼之外的围墙上,均设有三座门,通向门外的道路。围墙也早已被拆除。大门外原来有三座牌楼,上嵌汉白玉石匾,双面都有题词,牌楼中间有东西两座对称的习礼亭,左名阳真阁,右称阴灵轩。习礼亭造型奇巧秀丽,和紫禁城的角楼相似。

木阁(习礼亭):位于东、西牌楼之间,两座,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右图为东木阁“阳真阁”左图为西木阁“阴灵轩”

东称“阳真阁”,西称“阴灵轩”。构造独特,为五花阁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结构类似故宫角楼,但更为精美。

牌楼:三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九楼,正中嵌有汉白玉石匾,上刻题字。三座牌坊正中都有匾额,为汉白玉石料,两面均刻字,匾上并无上下款,但匾中央有一颗钤印。

南牌楼:正面(南面)为“乾元资始”,背面(北面)为“大德曰生”。

东牌楼:正面(东面)为“孔绥皇祚”,背面(西面)为“先天明镜”。

西牌楼:正面(西面)为“弘佑天民”,背面(东面)为“太极仙林”。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大高玄殿门外的西牌楼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大高玄殿门外的东牌楼
大门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大高玄殿的正南为三座琉璃随墙门(琉璃洞券门,正门基座为青白石须弥座,正门题额为“始清道境”。左右的汉白玉石护栏现已无存。门外原有两座习礼亭和一座牌坊,后被拆除。

大高玄门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入琉璃随墙门,
二门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面阔歇山顶,屋顶铺黄色琉璃瓦。左右各有偏门一座,名为黄华门苍精门。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基座。

大高玄殿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面阔七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五间,东西分别为阐玄殿、演奥殿正殿大高玄殿是全部建筑中级别最高的,大殿面阔七间,通面阔34米,通进深16.5米,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大高玄殿彩绘全为金龙和玺彩绘、前檐明、次间各装四扇四抹隔扇门,两稍间为槛窗,均为三交六碗菱花格。大殿坐落于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青白石须弥座台基之上,殿前为月台,正面踏跺三出,中间有石雕御路,御路上雕有云龙、云凤、鹤等图案。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均为绿琉璃瓦歇山顶。

大高玄殿内供奉有三清像。当从这里的考察的情况来说,大高玄殿汉白玉石栏杆多有破损,云龙丹陛保存完好,殿内供奉的三清像已无。

钟楼、鼓楼

大高玄门后两旁有钟鼓楼,各高两层,单檐歇山顶。

九天应元雷坛

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九天万法雷坛,面阔五间,通面阔15米,通进深10米,为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绘旋子彩绘。坛前有月台,围有汉白玉石栏杆。殿内原供奉有真武大帝,是皇帝祈雨之处。九天应元雷坛现状和大高玄殿比,略差些,彩绘和汉白玉石栏杆残缺的也较多些。

左右配殿各九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分别为天乙之殿、涌明之殿

乾元阁、坤贞宇大高玄殿(1)主要建筑

         
 最后一进建筑为乾元阁坤贞宇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

上层为乾元阁为圆形,由八根柱子构成圆攒尖顶,覆以蓝琉璃瓦,亭立于平座上,周以围廊,有木质栏杆。象征

下层为坤贞宇,为方形,腰檐铺黄琉璃瓦,单翘单昂斗栱,井口天花,绘金龙;阁建于有汉白玉护栏的台基之上,正面中间有踏跺,石雕御路。象征

乾元阁供奉玉皇大帝

殿前左右配五开间的伏魔殿、北极殿

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乾元阁,是大高玄殿的精华所在。上面的圆形屋顶和蓝琉璃瓦象征蓝天,下面的黄琉璃瓦代表大地。

早春的清晨,徐徐的北风能将这里的钟磬之声传到乾清宫。因外形酷似天坛祈年殿,乾元阁又称“小天坛,阁中原供奉着玉皇大帝,清代皇帝曾在此祈雨。

        2013年12月12日



北京大高玄殿

北京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明清皇家道庙古建筑,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高玄殿位于北京皇城之内,北海公园之东,景山之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因大高玄殿临街大门是并排的三座门,此地又俗称三座门

整个殿宇约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


20135月,大高玄殿已正式归还故宫,成为市民文化广场。

这座本市现存惟一皇家道教建筑群最大日接待容量约为4060人,文物建筑单次最大容量为435人。

大高玄殿位于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是明清两代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观。

大高玄殿后世多有修缮,殿坐北朝南,南北长264米,东西宽57米,占地面积近1.5公顷,现存古建筑约16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建风格。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3座门,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

大高玄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石座),后有钟鼓楼。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7间,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5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5间,两旁配殿各9间。

现存主要建筑自垣墙所开辟的3座门,护以石栏。内有大高玄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乾元阁,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大大高玄殿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中国唯一一座明清两代皇家道观,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大高玄殿一直被借用,最近几年才陆续移交故宫博物院。高玄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在明代作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