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称大高元殿,简称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

 新用户8926AVU2 2022-02-15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又称大高元殿,简称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主祀三清、玉帝,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北侧。因大高玄殿临街的头道山门是并排的三座门,故此地地名又俗称“三座门”。
大高玄殿头道山门外,原有东、西木阁及东、西、南三座牌楼组成的第一进院落。东、西牌楼及木阁建于明朝。清朝康熙中期《皇城宫殿衙署图》中,标有东、西牌楼及东、西木阁,其中东侧木阁称“阳灵轩”,西侧木阁称“阴明阁”,该院落东、西、南都有院墙,北即头道山门及其东西院墙,该院落南侧为一门,称“始青道境”。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大高玄殿,并在东、西木阁之间偏南处增建一座南牌楼(原址即“始青道境”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西侧木阁失火,同年重修。1920年,南牌楼因糟朽向南倾斜而遭到拆除,后于1937年在牌楼修缮工程中重建。中华民国时期,将东、西牌楼之间辟为城市道路(即今景山前街),在两座木阁北侧加建了一段围墙,使两座木阁及南牌楼形成一个道路南侧的小院,小院北侧开三座门,门外即东、西牌楼之间的道路。1943年,大高玄殿围墙及木阁重修。1955年1月8日,大高玄殿的东、西牌楼拆卸工程开工,1月14日完工。1956年5月28日至6月10日,在景山前街拓宽工程中,大高玄殿前的南牌楼、两座木阁及三者所在院落的围墙被拆除,同期被拆除的还有北上门等古建筑。两座木阁是经测绘存档后拆除的。1960年,以东、西牌楼的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楼在北京西郊中央党校的庭院内重新树立,保存至今。当时因构件残缺,仅复建起这一座牌楼,而且由原来的四柱九楼改为四柱七楼。南牌楼的“乾元资始”石匾则流落到月坛公园,成为树林中摆放的石桌的桌面。2004年,南牌楼在大高玄殿门前的筒子河北岸重建,并将“乾元资始”石匾从月坛公园找回,安装在该牌楼上归其原位。
大高玄殿的牌楼采用粗大的楠木立柱,柱脚埋入地下很深,故未用戗柱,所以老北京有歇后语“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
木阁:位于东、西牌楼之间,两座,东称“阳明阁”,西称“阴灵轩”。构造独特,为五花阁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结构类似故宫角楼,但更为精美。
牌楼:三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九楼,正中嵌有汉白玉石匾,上刻题字。
南牌楼:正面(南面)为“乾元资始”,背面(北面)为“大德曰生”。
东牌楼:正面(东面)为“孔绥皇祚”,背面(西面)为“先天明镜”。
西牌楼:正面(西面)为“弘佑天民”,背面(东面)为“太极仙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