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最大皇家御用道观 就在故宫旁边 为何无依无靠

 东山观海 2017-08-23
2017-08-22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用来进行斋醮的地方。老北京人称它为三座门,位于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和北海之间。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北京唯一一座皇家御用道观。

“每岁大旱,则建醮祈雨,遣官礼拜”,北京西苑的所有道观中,只有它供奉着玉皇大帝和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天尊,所以,它的规制最高。嘉靖帝的宠臣夏言写《雪夜召诣高玄殿》诗:“炉香缥缈高玄殿,宫烛荧煌太乙坛。”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大高玄殿日夜斋醮的情景。

大高玄殿的大门

嘉靖皇帝在位期间,二十多年都不上朝,一心痴迷于炼丹吃药。据《明实录》记载,他听从道士陶仲文的建议,于嘉靖二十一年在西苑建了大高玄殿。然而五年以后却被火烧毁,后多次修葺。

清代统治者入关后对道教的信仰远远不如明朝,但大高玄殿仍然被用作举办各种道场、祈雨、祈晴、感谢上天等法事活动。

拆除前的东西牌楼

然而,这样高地位、大规模的一个道观为什么被人们说成:“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呢?这不得不说说大高玄殿正前方的三座牌楼。

东西牌坊在明嘉靖年间创建,东侧牌坊正为“太极仙林”、背为“先天明境”;西侧牌坊正为“弘祐天民”、背为“孔绥皇祚”,相传为严嵩所书。南面河边那个,始建于乾隆八年。正面牌坊正为“乾元资始”、背为“大德曰生”。

保存在日坛公园内的南牌楼匾额

三座牌坊形制相同,均为三间四柱九楼纯木结构。通常牌坊两面都撑有八字形的斜向戗柱,但此牌楼用粗大的楠木建成,坊柱入地极深,因此未用戗柱。当时在北京众多的牌楼中独此一座,所以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大高玄殿的牌楼——无依无靠”。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大高玄殿受到严重破坏。在后来的城市改造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拆除。

据《大高玄殿的沧桑岁月》记载:1920年5月南牌楼因安全隐患被拆除,1937年复建。1955年,为了改善景山前街的交通,东西两座牌楼被拆除。1956年,在景山前街道路加宽工程中,南侧牌楼再次被拆除。同期被拆除的还有习礼亭、北上门和两期连房等古建筑。

复建后的南牌楼

民国时期大高玄殿归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使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某单位长期占用,大殿内部建筑损坏严重。1996年,大高玄殿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后来在政协委员刘炳森、古建专家郑孝燮、罗哲文、学者宿白、张忠培、季羡林国学大师季羡林等多人的倡议和努力下,大高玄殿正式归还故宫。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后,“乾元资始”匾额成为月坛公园树林中一个石桌的桌面,2008年复建南牌楼时重新复原,而“孔绥皇祚”、“先天明境”匾额却下落不明。 (醉影北京原创 欢迎回复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