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币从被低估转向了被高估吗?

 摩羯天尘 2012-08-20

福布斯 人民币从被低估转向了被高估吗?

  福布斯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人民币从被低估转向了被高估吗?请别急着下定论。作者为 卡耐基基金会高级副研究员Michael Pettis 。文章如下:

 

  过去九个月来,中国央行的人民币汇率干预政策似乎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中国央行的定期干预,不是为了维持美元强/人民币弱的关系,而似乎是为了避免人民币贬值。尽管中国仍然拥有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但其外汇储备已下降。而在每天的人民币交易中,其汇率经常是在白天的交易时段下跌,然后通过央行隔夜计算的中间价又涨一点回来。

  这意味着,目前人民币只是靠央行人为计算的中间价来避免汇率的进一步下滑。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不再被低估,甚或是被高估了呢?许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正是这种情况,虽然,有趣的是,这些分析人士当中有许多人直到去年年底前还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央行的汇率干预并不能表明人民币的币值是被低估或被高估。现在他们则说,中国必须出手干预才能避免人民币币值进一步下滑,因此按照定义,人民币必定被高估了。

  但请别这么快下结论。如果人民币低估的话,可能表现为贸易顺差或者资本外流,其中资本外流是中国人为了利用在他们看来境外资产标价过低的机会而在境外购买资产所造成的。但是,中国人目前之所以在境外投资,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把高价人民币兑换成外币之后,可以买到非常便宜的境外资产吗?或许是这种情况,但还有另一种我认为能更加合理地解释资本外流的情况。


  基本上,投资者之所以把钱转移到境外投资,其中存在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境外资产目前非常便宜——或者换句话说(但意思大致相同)——预期回报较高。第二个原因,是他们对中国国内在商业、金融或政治等领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感到担忧,希望通过把钱转移到境外来保护自己。在第一种情况下,资金向境外转移是由于境外相对投资回报水平不断上升所致,而在第二种情况下,资金向境外转移是由于国内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所致。

  如果中国央行为防止人民币走软而出手干预是由于第一个原因,那么认为人民币目前被低估的看法可能是合理的,但记住,如果中国的资本净外流不是由贸易账户所推动的,而是资本外逃所致,那么在中国央行不干预的情况下,人民币是否贬值并不能确切反应人民币的估值水平。如果资本外逃是由于人们意识到中国国内风险加剧所推动,而不是中国资产与境外资产之间存在相对价值差异所推动的,那么中国央行为支撑人民币而出手干预则绝不意味着人民币已经从被低估转向了被高估。

  思考这个问题的一个更好办法,是考虑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贸易平衡应该如何。如果我们把问题加以简化,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正在去杠杆化、收缩投资,并且正遭受经济增长缓慢及失业率高企的痛苦,而B国正在加大杠杆,拥有非常高的投资率,经济正在飞速增长,并且享有低失业率,那么我们会假设A国通常会对B国产生贸易顺差,而且很可能顺差很大。


  当然,假如这样的话,A国应是世界其余国家和地区,而B国应是中国。 然而,A国并没有对B国产生巨额贸易顺差,而是产生巨额贸易逆差。换句话说,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在经常项目上产生巨额盈余这个事实需要加以解释。一个可能的解释当然就是人民币目前被低估。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明显的是,推动资本净流出的很可能是国内的不确定性,而不是人民币被高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