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19)
山水人物
立轴
两翁耦语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两翁耦语图》轴,具有文徵明一惯构图的特点,采用平远和深远的手法丛林密布,岩壑幽深,二高士膝坐对语,气氛雅静闲适,水墨绘古木溪桥,景物开阔,笔墨粗简劲挺。意境深远。山石用干笔,林木枝叶用细碎点构成,望去十分茂密葱郁。整个画面构图繁密,气势爽朗,画法得力于赵孟俯、王蒙,而又具自家风貌。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21)
吴山秋霁图
绢本设色 庚辰(1520年)作 (3100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正德庚辰十月,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
题跋: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外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繫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柤。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纷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薄疏功名抗,镏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晚,故国平居有所思。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徊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右杜少陵秋兴八首,嘉靖甲申十月之朔,书於玉磬山房,文徵明。钤印:停云生、文徵明印
《吴山秋霁》卷是文徵明1520年五十一岁时专为陈淳而画,乃文徵明的精心力作。卷尾有其弟子陈淳篆书两行“文待诏吴山秋霁图,浩歌亭藏。”浩歌亭是陈淳的居所的代称。卷后有文徵明1524年五十五岁时隶书《杜甫“秋兴”八首》,卷尾有彭年1550年小楷题跋,时文徵明已八十一岁高龄,陈淳也已逝世六年。该跋是为陈淳之子陈栝而题。后入收藏家项元汴之手,卷中有其鉴藏印多方,入清该卷入藏乾隆内府,鉴藏印记五玺全,并有嘉庆鉴藏印记,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22)
宛溪图
横幅 绢本设色 152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23)
.
渔梁红叶图
手卷 辛巳(1521年)作 (2296万元,2007年11月北京保利)
《渔梁红叶图》是文徵明与其好友王信在愣伽寺夜宿而作。并有诗云:盘盘细路远荒冈,落日青山带渺茫。认得酒旗春酿熟。满溪红叶过渔梁。
《渔梁红叶图》,以江南山水为背景,以江南岸的小丘,田园,河流及小桥为重点,“满溪红叶过渔梁”是画的主题。溪水北岸的远山层次分明,树木稀疏可见,溪边之石或淹没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规整美观。山中更有“百木之长”的松树枝叶繁茂,势铺霄汉虬曲交错,另几珠双勾的尖阔叶树郁郁葱葱,阔叶片片见笔,浓重茂密,树干的纹路清晰可见。树干、树叶的画法十发规范,前后的层次很清楚,且能相互映衬。山石的层叠造型十分美观。《渔梁红叶图》是一幅少见的江南山水作品。从技法上看,这件作品构思精密、笔墨工稳细腻,沉静自如。而主题也是高士归隐山林田园的意境,此中更寄托了文人画的一个核心情结:在脱离世俗繁嚣的环境中,体察自然,感悟精神的力量和乐趣。
文徵明四十四以后以字行名,绘画书法题款皆用“徵明”、“文徵明”、“衡山”等,此画为五十二岁所作,当用“徵明”。文徵明这一时期以“细笔”为主,山水画的色调多为青绿。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上有乾隆皇帝御诗一首 “绣绘峣峰瀑带冈,秋光人意两茫茫。停云若嗜惠山酒,问渡应知溪号梁”。并有御印: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宋荦审定,钱镜塘藏等收藏。
此卷为书画合璧,卷首即为吴湖帆题“唐六如金阊送别图卷真迹。黄甫子浚题诗合璧,吴氏梅景书屋珍藏。”此作亦曾为吴湖帆的藏品,并录入《吴氏书画记》中。卷末有唐寅题画诗一首:“金昌亭下送人行,天际残阳对酒倾。重祝珍调无别语,依依杨柳不胜情。”落款为:“唐寅画并题”,钤“唐居士”、“吴趋”及“南京谢元”三枚朱文印。其后为皇甫子浚行书自书诗,诗前题写:“春日送忍斋母舅先生招游虎丘,漫赋。”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24)
金山图
立轴 1522年作
题识:金山图。残碣间寻落照边,江光树色两苍然。风帆似掌平过槛,雪浪成堆远泊天。峰顶鹤归应有日,洞中仙去不知年。性情最与烟波狎,乘兴来潮更放船。嘉靖壬年春二月既望,临赵松雪本,长洲文徵明。钤印:徵明(朱)、停云(朱)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25)
吴中十二景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000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每忆吴中山水不获,时经其地,因绘十二景携以自乐。不啻神游其际矣。徵明。钤印:衡山居士。
《吴中十二景》手卷是明代文徵明描绘吴中山水的袖珍手卷,这也是文待诏一生中创作的最长的细笔袖珍山水手卷,长逾六米,宽处仅十公分,自文氏自跋可知,此卷当是文徵明宦中有桑梓之游,归京师后情不能已,故以细笔勾勒、平淡叙事,一一刻画其心目中最能代表吴中、最能纾解乡愁的山水景致,用以自珍、自娱、自解,这也是文徵明传世作品中惟一之作。
手卷引首由清初新安画派中坚人物查士标题:“名区揽胜”。卷精绘吴中十二景从阳山、虎丘开始,支硎、天平、天池、灵岩、横山、治平、虎山桥、玄墓、垚峰到最后点点的白帆影飘渺一片的洞庭太湖,把姑苏家乡的景色全都集中到10公分宽到6公尺余长的袖珍手卷中,展开珍卷:只见阳山山麓古庙林立,人在虎丘千人石上讲经论道,跨枫桥,走崎岖山路,过东硎山抵达万芴朝天的天平山。有游人坐轿上山,天池畔僧人带旅人稍息片刻,又乘舟到灵岩山,见佛弟子朝圣者爬坡而上,横山前亭子桥屹立在运河上,渔家正在欢乐地拉着渔网,河中小舟荡漾,过石桥抵治平庙远望一片汪洋。在石湖,虎山桥上眺望上方古塔,到玄墓山见古寺,深藏青松之中,在垚峰山路上樵夫携斧劈柴下山,再远眺洞庭太湖烟雾飘渺中数座小岛点点白帆,整个画卷如甘泉自然流淌,一泻几十里,叫观者留恋往返。吴地的幽雅秀丽在文徵明细腻的笔下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真令人心旷神怡。
溪山深雪 立轴 1523年作
仿李营丘法 设色绢本 1522年作
款识:旭日初晴丽绛霄,天宫有意散琼瑶。松头卸白龙髯出,竹干回青凤尾摇。涧底潜通泉细细,帘前风动势潇潇。楼台一望舒吟兴,终胜骑驴在灞桥。嘉靖三年夏六月既望题于玉兰堂中,长洲文徵明。印文: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仿叔明笔意 设色纸本 甲申(1524年)作
携琴访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526年作
林壑出游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三年展骥佐樵川,又向彤遮奏绩还。竹马争迎前父母,银章重领旧溪山。遥知阖郡呕吟处,总在高人画诺间。执手都门非远别,会看青山簉鸳联。樵川别驾近斋先生奏绩南还,聊此奉赠,并录小诗。嘉靖乙酉九月既望文徵明书。印鉴:徵明之印(白)惟庚寅吾以降(朱)
曲港归舟图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五言诗并署:“雨绝树如沐,云空山欲浮。草分波动处,曲港有归舟。徵明。”钤“徵仲父印”(白文)印。本幅有明彭年、陆师道、王穀祥及清乾隆帝题诗共四则。作品曾经清内府收藏。近代庞莱臣《虚斋名画录》著录。画中描绘山间雨后的景象,云雾蒸腾,林木葱郁,笔墨工稳细润,意境清新幽静,是文氏细笔山水画的代表作。
山水 立轴 丁丑(1517年)作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525年作
深山幽处 辛卯(153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36)
仿黄公望溪阁闲居图
立轴 纸本
款识:陪吴师匏翁先生游支硎山,山人陆子静为人笃雅好洁,开迳薙草石鼎烹云,出示黄公望溪阁闲居图,命余摹之。不揣援笔写此并小诗。幽人娱寂窗,燕坐咏影长。日落乱山紫,雨余疏树凉。闲情消世事,野色送秋光。仙家知不远,细路绕崇岗。徵明。印鉴:征仲父印。
玉川图 纸本设色 甲申(1524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8/2020/26289559_38)
湖山雪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丙戌(1526年)作
此幅《湖山雪霁图》属于文徵明的细笔本色画,细笔山水最能代表文徵明自己的山水画面貌,他虽然师从沈周,却并未受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限制,反而偏爱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这与他独特的审美有很大关系。文徵明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主张绘画贵在“温厚平和”,刚柔有度,推崇精工、秀润、清丽、含蓄的画风。《湖山雪霁图》作于嘉靖丙戌(1526年)冬日,正值他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之际,也是他不再求仕进、正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之时,他只想戏墨弄翰自遣,闲逸的心境下的艺术更接近真我。这幅作品用笔工谨缜密,山峦和岩石的勾斫笔法细劲,以短笔披麻皴和雨点皴表现纹理,墨色轻淡。松柏夹叶细谨周密,作品布景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墨色干湿相间,色墨表现相得益彰,书卷气很浓且古意盎然。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亦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实为风采高雅、品格不俗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