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門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賞(四)【圖】

 還舊樓主. 2012-08-21
 
 
 
 
 唐诗意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唐诗意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吴門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賞(四)

 分享了一篇文章:《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溪山秋晚图  手卷 癸卯(1543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石湖泛月图  立轴 纸本 1544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疏林清话图  立轴 丙午(1546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古木苍烟图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画多写江南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布局平稳,笔墨苍。早年画风细谨,中年粗放,晚年醇正,粗细兼备,而以粗笔为贵,人称“粗文”。与沈周统称“沈文”,为“明四家”之一。画中笔法秀雅,描写细美,墨色清淡而变化丰富,使画面意境清雅开阔,宁静安详,画家的心境情怀,不语而自明。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深翠斋居  手卷 设色绢本 1544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三华草堂图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雨霖晴春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 水  设色纸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南山相对  立轴 设色纸本 1545年作
 
        款识:隐居城市绝尘埃,秋菊春兰手自裁。一为楞枷读来罢,南山相对翠崔嵬。户庭不倦出逢迎,净室焚香也自清。来客莫教谈世事,不分座话无生。嘉靖乙巳春壬正月二十五日徵明。印鉴:文徵明印(白文)
        文徵明的笔下总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气,格高韵胜,笔致楚楚。此图作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文徵明年七十有六。笔迹清丽,气韵秀润,画山渴笔简墨,画树叶叶分明,虚实掩映,着重突出“清秀”之意境。作品构图巧妙,用笔细劲,赋色清雅,点景人物造型古朴,尺幅之间而能曲尽草木之态、诗情之妙,代表了文徵明晚期绘画的整饬风貌。画面上方恭楷自题七绝二首,诗画双美,传达出一片高标绝伦的隐逸情怀,是文氏山水的得意之笔。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江南春图  丁未(1547年)作
 
        这是文征明晚年工笔中的精品,用笔细而醇雅,洵文人画之极意。款署嘉靖丁未,征明七十八岁。
  倪瓒作江南春词,倪为吴人,故吴中人士和者极多,为一时风尚。近处坡岸作树三株,一直一斜,右旁并立一树,与左侧二树遥为呼应。树头新绿初成,花尚未发,一高士鼓桴湖中,正领略春天景色。中景在杂树中,一楼耸立,楼头桥旁,垂杨低桠。远景为一抹远山,山下谷口,洲堵相连。用色类小青绿,坡岸用赭石染,上罩石绿,新叶也以花青点成,柳枝等虽未点叶,用色渍染,均富春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避暑宫  立轴 设色绢本 丙午(1546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竞秀争流  手卷 设色绢本
  
        文徵明《竞秀争流》高头大卷、煌煌巨制,耀人眼目!斯卷应弟子陆子传所请而绘,通篇以细笔精工写青绿山水,画面山重水复,极尽江南景物变化之能事,卷末以细笔工楷书长题,才知此图自落笔至完成历时十二年之久,故有“一卷俄经十二年,秀岩流壑始依然”之句,收笔之时文氏已历七十八岁高龄,真堪苦心经营,神乎其能了!亦可证文、陆二人师生情谊其笃如斯。更为难得的是,此卷引首篆书也是文氏真笔,四百年间经多少劫难而未被割裂。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戊申(1548年)作
 
        图作于文氏七十九岁。瀑布自远方溪流蜿蜒而来,分流奔下。岩前树后作高楼,一高士扶栏坐几上,正悠然览赏。旁起峭壁,作树五株,长松轩昂,余树低桠,树后更有一岩。以透视来看,近树小而远树大,似于理不合,然国画视线在高处,画面前方者应画成低小,故观此画时,视线应先自岩头五树而至瀑布,最后方为瀑前之楼居及溪间流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可菊草堂图卷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松溪清话图  手卷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清秋访友图
 
        以小青绿法写成,两高士一着红衫,一着赭黄,坐高冈相互清谈。近树二株为夹叶,一为苍老古树,童子一人,携琴立于树下。冈后树也多以夹叶法作成,右侧微见山径小道。高处有一亭,数道瀑布从远山直奔而下,汇成溪流,颇见壮阔,至近处方成湍急,似觉淙淙有声。远山危岭高幛,山脚见松林,山石以细笔擦皴,虽皴笔不多,苍劲醇厚。因为秋景,故山石均用赭染,并点秋叶,山头以绿分,在秋意中又见明净之美。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1548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局部)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局部)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局部)
 
     依款署戊申(一五四八)七月既望,征明应为七十九岁。文嘉在跋文中指出;先时吴中有士人家藏有赵伯驹后赤壁图(赵伯驹为南宋青绿山水名家),当道欲献予时宰(时严嵩当权,嵩与其子世蕃好蓄藏,天下名画,均刻意求得),而主人吝与。征明语之,岂可以此贾祸,吾当为之重写,或能存其仿佛。所以衡翁此卷,乃为友人而仿赵画作成。构图依原卷大要,然用笔的苍劲,赋染的淡雅得宜,不失衡翁的精神。
  图中描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雄奇山势,苏子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葺,所芸的“二客不能从焉”,图中可看到苏东坡一人立峭壁上,俯视江水激浪,生壮阔之情,因此“划然长啸,草山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在壁腰以勾云烘断,象征山岩的高壮,岩旁秋树下偃复起,正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的景像。
  “反而登舟,放手中流,……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江前为山岩突起,江树连岸,江中披头巾者为苏东坡,前坐为客。鹤从东而西掠,仿佛在座者方凝目于江中景色,尚不知鹤将飞掠而来然。局部3在松后作草堂,苏子正酣卧其中。左侧亦即原卧的屋舍,以枯树、古松、秋叶等相隔,苏子梦见道士,羽衣翩跹,悟即为飞鹤,著朱衣启门而视者,即骛悟的苏东坡也。长卷作故事性的记述,所以可用重覆的手法处理内容和构图,这是古来相传表达画卷的基本观念。
  水浪和卷云,用勾勒法,尤其江面的波纹,作鱼鳞纹细细勾出,都是唐宋以降的传统技法。青绿山水设色既重,山石皴法不宜大繁,从衡翁此卷仅勾大的轮廓而不作细皴,便能了解原意。只是衡翁不欲用色太重,将笔趣掩蔽,想来还求作品能表达出自己的面貌,也许这便是笔墨用色处与原画不同的所在。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溪山幽居图  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文壁画。印鉴:征、仲(朱白文、连珠)。
        文徵明最擅长画青绿山水,画法主宗赵孟俯,兼取赵伯驹、赵伯骕,从而形成了丰姿多采,工细秀雅的小青绿山水。此图用笔工整严谨,空间布局严谨细致,皴擦点染之法出于古人,却又离于古人,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笔法工细劲利,含而不露。整幅画面透出一种安祥平淡的气质,令人观之如沐春风。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古木寒泉图  绢本设色 己酉(1549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绘画创作以山水画为主,无论是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是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画法除学元人以外,也追踪五代和北宋,但很少受南宋院体的影响。他的画,工细之中寓质朴,于沉着之中见灵动。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在熟练中见生涩,有很强的抒情意味。

        这是一幅秀美的青绿山水画,设色浓丽中风致淡雅,美丽而不流于媚俗。树木的画法用空勾填色,古香古色。山峦的设色是大面积的平涂,用笔不多,但秀润独存。一松一柏,相旁而生。柏树老干分披,杈四出;其後松树两干并伸,参云直上。背景石壁与松柏紧贴,塞地漫天,几无馀地,忽於绝高处界出飞泉一道,数折而下,遂使通幅於紧迫繁复之中,遽尔空灵疏朗,确为神来之笔。此帧作於嘉靖己酉(1549)冬日,为文氏八十高龄所绘,而经力充沛,神气十足,笔墨纵逸,深雄险峻,是文徵明粗笔画作中极精之品。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雨夜归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己酉(1549年)作

        款识:己酉十月四日,雨窗无事戏作。徵明。印鉴:停云馆(白文)、徵明(白文)、徵仲父印(白文)
        《风雨夜归图》是文徵明八十高龄时的晚年之作,画面上方一座大山横亘长空,云气缭绕。中近景杂树丛生,山上飞流直泻,及地形成溪涧,真是“山中夜雨,树杪流泉”。近处两石间架一小桥,桥上行人戴笠、披蓑,手拄竹杖冒雨直奔林中茅屋,点出画之主题。此画笔墨沉着痛快,应为“粗文”的代表作,大笔淋漓—写胸中丘壑,清新秀丽但丝毫没有粗俗莽躁之气。这是画家修养的具体体现。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万壑争流图  青绿山水
 
        沈周作水不作鱼鳞细皴,勾线曲折而婉转如意。文氏此图写流瀑奔泻急湍之妙,兼赵伯驹赤壁图之诀要与沈氏用笔之长。
  全图由溪流分隔为四层,近处二层作树均巨大,墨色浓重,且枝叶前后相连,是为近景,则观赏时由近而远,自然层次分明。
  近处山道长松杂树旁四位高士,分成二组,作且行且语情状。山爆由远处山谷分三处奔泻,逐渐汇聚而倾注于上游源头。溪流正中,有巨岩矗立,使溪流一截为二,再成急瀑,与右侧另一瀑布齐注于中溪,溪中散石点落,则见波澜湍流,四散奔逸。中景溪岸又窄,水流奔流于石罅间,岩岸上或倚或立,众木成林。此时水流写法更为细腻,多随流向,萦回流转,各尽其态,最见构思不易。流至近处渐成壮阔,仍见洋洋浩渺,令人目眩神移。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千岩竞秀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549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千岩竞秀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549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亭五月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仙山图  立轴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松溪高士图  镜片 设色绢本 庚戊(1550年)作
 
         款识:寿域宏开日月迟,老人强健入期颐。含饴柱下非无自,舞彩庭前况有儿。千载祯祥终盛德,九朝仁泽际昌期。婆娑回首当年事,只有青松白石知。松庵孙君八袠小图并诗为寿。时嘉靖庚戌冬日,文徵明。印鉴:文徵明印(白)停云馆(白)
        此图主要以高远取势,平中见奇。远景二峰夹峙,左右呼应。主峰峭壁巉岩,错综盘绕,与侧锋偃仰如揖,穆然相向;远峰隐约,窈窕深邃。崖阿之下,画一松庵,屋宇幽寂,松梧掩映,紫芝生于阶下,山鹿相顾于庭前。主人安坐于斗室之中,一童侍立,恍若太古遗民。室内设一案,色泽鲜丽,造型为典型的明代文人家具样式,上略陈图书及清供之类而已。屋侧溪桥映带,溪水自远峰下潺潺流出,于画面前景处聚为深潭,渟蓄演漾,一派天机。画幅左下有一虬髯老者拄杖携童,正翩翩来访。整幅画面用笔工致,设色沉静,层次清楚,疏密得宜,清淡简约之中透出一种静谧闲雅之气。画面山石多以方笔勾勒外形轮廓,低陷背阴处以敷染为主,而略用线皴,缀以浓墨苔点提醒,形如蚁阵。树干造型古朴,出枝错落,树身皴笔细密,质感强烈。树叶则夹叶、点叶兼施,椿叶、桐叶相映成趣,松针勾描颇为劲利整饬。水纹、服饰及建筑物,多用线条造型勾描,含蓄稳重,笔路简练。墨与色的关系处理上,则显示出一种温婉通透的感觉,不见火气,以色醒墨,以墨润色,色墨交融而统一,在画中,特别是灵芝、文案与松枝的赋色,形成巧妙的冷暖对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画幅左上有作者行草自题,诗书画印可谓相得益彰。据题诗内容和上款“松庵孙君”,知此幅为祝寿而作;画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81岁时。
         从整个画面的经营来看,作者显然著意将祝寿的主题和受画者的名号巧妙的关联起来,反映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灵芝、山鹿、松树这些题材在传统中均代表对长寿的祝福,这是在明代绘画中皆可以经常见到的表现对象。崖阿的“松庵”,则是这一幅绘画立意的要点,作者在经营位置的时候将其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使得主题一目了然。作者所采取的这种方式,就是明代吴门画派中新盛行的所谓“别号图”。按:明代以后,文人好取别号,不但请能文者以诗文释之,而且还请能绘者以绘画图之。目前可以从文献上找到证据,明确的以文人之别号来作为画题的情况出现在元代,如黄公望以杨维祯之别号铁崖作《铁崖图》。这一手法为明代吴门画家发扬光大,与吴门画派的兴起、发展、衰落相始终,这常常反映了身居城市的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标榜。本幅的创作也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产物,是“别号图”的一个佳例。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溪山书屋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观泉图  立轴 庚戊(1550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松林飞泉图  水墨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隐居读书图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泉石高闲图  纸本墨笔 庚戊(1550年)作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画溪岸一段,古木三章,一老者临流而坐,静闲听泉。画面用笔简略而凝练。左上侧自题“庚戊八年二四日徵明写泉石高闲时年八十又一”,下钤“徵明”、“停云”二印。右下钤“煜峰鉴赏”、“虚斋秘芨之印”、“治晋斋印”等鉴藏章。文徵明是山水画的巨匠,但他的花卉也成就不亚于山水画。其花鸟兰竹取法元人,近师沈周,风骨秀逸。

 
 
 
 
 
 
 
 
 
 
 
 
 
 古装仕女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古装仕女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